在安徽寿县古城南门城瓮东墙上嵌着一块石刻,上刻着一个作行刺状的石人,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门里人”。人们为了不忘血的教训,在春申君遭刺的地方,嵌上石刻刺客像—“门里人”。
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接受相国黄歇的建议,把都城迁到寿春。黄歇为相期间,施仁政,重农商,政绩卓著,深得考烈王的信赖。但考烈王没有儿子,王位的继承人已成问题,春申君黄歇为此也日夜操心,但无结果。此时,黄歇门下有一个叫李园的舍人,为了巴结主人,把他的妹妹献给了黄歇。李氏颇有几分姿色,又能说会道,得到黄歇的喜爱。不久,李氏怀孕在身。李园是赵国人,是个奸诈阴险,狡猾狠毒的小人,他为了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想出一条诡计,让他妹妹去实施。李氏便花言巧语地对黄歇说:“楚王没有后嗣,一旦死了,王位就会被他的兄弟夺去。你为楚相这么多年,得罪不少人,到那里,只怕你保不住相位,就连性命也难保啊!现在我已有身孕,你可把我献给楚王,要是生个太子,不就会立为楚王了吗!到那时,你不就得了楚国吗?”经过反复思索,春申君还是同意了。
李氏献给考烈王后,不久果真生了一个男孩,
楚王十分高兴,宣布立为
太子,就是后来的楚幽王。李园阴谋得逞,摇身一变成了
国舅爷,根本不把春申放在眼里,公元前237年,考烈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这时黄歇的一个门客私下对他说:“李园是奸诈小人,我看他收养了许多死士,只怕考烈王一死,他要夺王位,必先杀你灭口。”黄歇自信李园待他一直很好,不会对他下此毒手。事隔十七天,考烈王死了,李园把家养的刺客埋伏在棘门(今城南门内),等黄歇吊丧经过时,将他杀害了。连黄歇家族也遭李园抄斩。
黄歇李园之事为正史所载,应属史实,其与寿县“门里人”实为风马牛不相及。近年留心于中国传统建筑之民俗现象,始悟寿县“门里人”刻石应为“石敢当”之属。“石敢当”是旧时立于街口房屋转角处,或街衢巷口、桥道要冲的小石碑和小石俑,上面往往刻有“泰山石敢当”等字样。具有保护建筑免受车辆等外力撞击的实际功用,但其初意主要还是禁压不祥之物、祓禳灾祸,以保佑人间太平安定、百业昌盛。 汉淮南王刘安《淮南万毕术》说“丸石于宅四隅,则鬼无能殃也”。庾信《小园赋》云“镇宅以埋石”。这说明人们观念中的石头是有灵性的。一块小石称做“石敢当”便有了天下无敌的力量。“石敢当”做为古代人们心目中崇拜的神有其历史的渊源。我国先民和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一样,经历了原始社会的
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人类未走向铁器时代之前,先民的生产工具包括武器等,主要以石头作材料。石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从心底里感激、挚爱和崇拜赐福于自己的石头。他们把石头视为有灵性、可以祛灾降福的圣物。《淮南子》中“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山海经》中描写的精卫鸟衔木石填东海的故事,都反映了古人对灵石的崇拜。 历史上石敢当曾衍化成一有名有姓的英勇善战的勇士,他可逢凶化吉,御侮防危。故后人凡在冲要之处必以石刻其像或书其姓字,以捍居民。《姓源珠玑》中载有对石敢当的赠诗:“甲胄当年一武臣,镇安天下护居民,捍卫道路三叉口,埋没泥土百战身”。寿县“门里人”扙剑武士像及所在位置,均与“石敢当”描述特质相符,正所谓“甲胄当年一武臣……捍卫道路三叉口”。至于“埋没泥土百战身”则应是“石敢当”的另一刻置法。1977年,县城西南段城垣维修时,在夯筑的墙土内发现一深埋的武士俑,高约0.6米,颇具宋代风格。据有关史料显示,宋代以前武俑石敢当多埋于土内地下,不似后来竖立在地面或雕刻在墙壁之上。因而,这一武俑石敢当的发现也可以做为寿县现存城垣为宋代重筑的一个实物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