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
闭(拼音:bì)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门,中间是门闩,本义表示关门。关上门就不通行了,引申为堵塞不通,再引申为停止等义。
字源演变
会意字。“闭”在西周金文中写作图1,上部是“门”字,像两扇的门;下部的“十”是门闩一类的东西,会门户紧关,插上门闩之意。“闭”字发展到秦代的小篆阶段,门内从“十”演变为“才”(图3)。篆文文字化后,为后世的汉字定了型。所以在秦代以后的文字里,隶(图5)、楷、行、草以至简化汉字的“闭”,都是“门”内从“才”,至今不变。
“闭”字的本义是关门,引申也指关闭、合拢。“闭关自守、闭目塞听”这两个成语中的闭字,都是当关闭或者合拢讲。
门关起来就意味着不通,所以,闭也含有闭塞、阻塞不通的意思。《易经》中有:“天地闭,贤人隐。”是说天地闭塞,贤德之人就会隐去不出。这里的闭,就是阻塞不通的意思。门关起来就蕴含着躲藏、隐蔽的意义,所以,闭字的本义引申,它也有隐藏的意思。《庄子·缮性》里这样说道:“非闭其言而不出也,非藏其知而不发也。”意思是说,要想修养、改变自己的性情,必须隐藏自己要说的话和知道的事。这里的闭,就是当隐藏讲。成语“闭月羞花”,是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能够使月儿隐藏起来,不敢露脸,使花儿感到相比之下自己害羞。
详细释义
(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训释
说文解字
【卷十二】【门部】博計切(bì)
闔門也。从門;才,所以歫門也。
说文解字注
“闔門也”注:闔下曰:“閉也。”與此爲轉注。又閟下曰:“閉門也。”按《左傳》“高其閈閣”,疑閈乃閉字之誤。
“从門。 才,所以歫門也”注:从門而又象撑歫門之形,非才字也。博計切,十五部。玉裁按:才不成字,云:“所以歫門”,依許全書之例,當云:“才象所以歫門之形”乃合,而無象形之云,則當是合二字會意。攷王逸少書《黄庭經》三用“𨳰”字。即今閉也。而中从午,蓋許書本作从門午,午所以歫門。舂字下曰:“午,杵省也。”然則此午亦是杵省。歫門用直木如杵然,轉寫失真,乃昧其本始矣。
广韵
博計切,去霽幫 ‖ 閉聲至1部(bì)
閉,掩閉。《説文》曰:“闔門也。”博計切。五。
方結切,入屑幫 ‖ 閉聲質1部(bì)
閉,闔也。塞也。俗作𨳲。又博計切。
康熙字典
【戌集上】【門部】 閉;部外笔画:3
《唐韻》博計切。《集韻》《韻會》必計切。《正韻》必弊切,並音嬖。《説文》:闔門也。从門才,才所以歫門也。會意,亦像形。俗从下,非。《禮·月令》:修鍵閉。註:鍵,牡。閉,牝也。疏:何氏曰:鍵是門扇,後樹兩木,穿上端爲孔,閉者將扃關門,以內孔中。《左傳·桓五年》:閉蟄而烝。註:建亥之月,昆蟲閉户。《釋文》:必計反。
又《左傳·桓五年》:凡分至啓閉,必書雲物。註:閉立秋立冬。
又《廣韻》:掩也。《書·大誥》:予不敢閉于天降威用。傳:言我不敢閉絕天所下威用而不行。《史記·樂書》:禮者,所以閉淫也。
又《淮南子·道應訓》:劉氏奪之,若轉閉錘。註:閉錘,格也。
又《博雅》:閉閉,盛也。
又《玉篇》:塞也。《易·坤卦》:天地閉。疏:謂二氣不相交通,天地否閉。
又藏也。《淮南子·天文訓》:萬物閉藏。
又《詩·秦風》:竹閉緄縢。傳:閉,紲也。《正字通》:弓檠也。
又服式也。《釋名》:反閉襦之小者也,却向著之,領反于背後,閉其襟也。
又《廣韻》方結切。《集韻》《韻會》必結切。《正韻》必列切,並音𪔀。義同。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提示】“门”,𠃌(横折钩)从点笔右侧起笔。
【写法】“门”从左、上、右包围“才”,底部“才”高。“门”,第三笔𠃌(横折钩)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才”居中,横在横中线上侧;亅(竖钩)在竖中线右侧;撇从横、竖钩的交点起笔。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参考资料:汉典)
上中古音
(参考资料:汉典)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汉典.
八霁.搜韵.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2 10:04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