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有研究者认为,闲暇教育是一种提高、充实人的精神境界的教育活动。通过闲暇教育,传授人们利用闲暇时间的技能、技巧,树立科学的闲暇教育观念,从而使其个性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精力充沛、生活愉快的社会公民。美国学者J.曼蒂在《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对林林总总的闲暇教育概念进行过梳理:主要包括:
闲暇教育的定义
第一,闲暇教育亦称余暇教育,指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教育活动。
第二,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
第三,闲暇教育是人们为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所受的教育。
国际上已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认识:“闲暇教育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这些变化会表现在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面,并且它通常发生在儿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与非正式的教育境或娱乐环境之中。”
闲暇教育的内容
1、 心理健康教育。有资料表明:当今社会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已由细菌感染、理化因素转变为心理原因。不良的情绪和生活方式已成为人们健康的最大威胁。专家预言:21世纪将是精神疾病大流行的时代
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全球50亿人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有着某种
心理障碍。在我国,由于各种原因,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疾病也日益增多。因此,闲暇教育应首先着眼于心理健康教育。
2、 信仰道德教育。历史地考察教育与闲暇关系的演变过程,无论在任何国度里,闲暇都与宗教信仰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西方世界的“礼拜天”、“圣诞节”、“复活节”、阿拉件世界的“斋月”、“朝圣”等闲暇节日都是宗教信仰的代名词。在社会主义的中国,理所当然利用闲暇时间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信念、
社会主义道德的教育。
3、 社会公益和社会实践。闲暇时间里人们面向全社会,围绕公益劳动、抢险救灾、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文体劳动、心理咨询、社会服务、社会治安、移风易俗、扫盲治愚等方面开展服务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弘扬人类社会崇高的道德风尚,而且能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意识和自理自立的观点和能力,可以促进青少年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4、 健身运动。现代机器大生产养活了人们的体力劳动,体育成为健身、强身的补偿手段和途径。如果只有紧张的工作,没有经常的体育锻炼,久而久之将影响人的身体状况,最终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利用闲暇开展健身运动,其意义更加深刻。
5、 参观游览。在休闲的日子里,人们常常为大自然的魅力和人文景观所吸引,来到海边、湖畔、山林、田野、高山、大川游览或到博物馆、美术馆、科学馆、展览馆等参观。这不仅能消除疲劳,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而且能增进友谊,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意志和毅力。因此,参观游览也应是闲暇教育重要内容之一。
6、人际交往。在闲暇时间里,志趣相投的人们聚会一堂,在融洽的气氛中,就感兴趣的各种问题切磋交流。即调节和活跃了生活,又促进了相互交往,这对于工作在流水线上、生活在公寓房里、缺乏人际间交往的现代人尤为重要。另外,闲暇教育还可以着眼于自我开发,着眼于给大脑充电的“终身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