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允志:(1904年-1940年8月21日) 河北抗日民军主要领导人、八路军第2纵队1旅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1分区政委 1940年春于山东省冠县渡卫河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牺牲。图为闻允志同志当年肖像。
人物生平
闻允志(1904—1940),字永之,浠水县巴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家乡领导工农运动,曾任国民党蕲水县党部执行委员、青年部长。1928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与中共党员温健公等组织留日学生会及社会科学研究会。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回国。由中共党组织派往河南偃师中学任教,从事地下工作。1935年春调北平,任《世界日报》社编辑,秘密进行抗日活动。同年到天津法商学院任辅导课主任,利用合法身份开展党的工作。
同年,天津爆发“一二.八”学生救亡运动,文化界以法商学院为中心组织文化劳动者协会天津分会(后改称文化职业者协会),闻任执委,帮助成立天津学生联合会。1936年秋,参与领导天津各学校和各机关反对强迫填写“反共自愿书”的斗争。1937年春,受中共组织委派,到河北省地方实力派张荫梧部做统战工作。同年赴豫北林县、安阳、汤阴一带开展抗日活动,组织抗日力量,又争取团结河北民军副总指挥王长江和国民党驻军黄宇宙及其他地方武装。1938年10月,民军第十一团团长朱程在山西陵川成立河北民军晋察豫边区办事处,闻任该部十一团部政治部主任,闻积极争取朱程,并在部队建立中共党组织。
1938年春调晋东南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任训练教育科科长。同年,朱程因张荫梧公开反共反人民,遂率部反张。八路军总部改编朱部为华北抗日民军,闻任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并以抗大一分校带去的部分军政骨干,在部队重建党组织。1940年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华北抗日民军政委,并任冀鲁豫军区党委委员,领导军民粉碎日寇多次扫荡,建立沙区抗日根据地。同年8月调八路军总部,由冀中南下。8月21日拂晓抢渡卫河时,遭日军汽艇袭击,不幸牺牲。
学习经历
闻允志,字永之,1904年生于湖北省
浠水县巴河闻家铺。他幼年聪明好学,不满11岁就考进两湖师范小学就读,后又入著名的武汉中学学习。在那里,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的教育,很快成为一名倾向革命的有号召力的学生领袖。 1926年,他和同学潘悫等返乡参加领导工农运动,被选为国民党
蕲水县党部执行委员、青年部长,同年加入
中国共产党。
革命生涯
大革命失败后,他东渡扶桑,先后在东京早稻田大学、东京工业大学学习,是中国留日学生会的领导人之一。1931年初,他因进行抗日救国活动被遣送回上海。在上海党组织的领导下,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1年底,他和温健公、沈亦元一起在法租界被国民党特务逮捕。1933年6月,闻允志等经党组织营救出狱。 1934年3月,闻允志受党组织委派,在河南偃师县立中学任教。他在该校组织“读书会”,吸收进步学生参加,课间和课余常与学生们谈论国家时局,宣传革命思想。他又组织“社会主义联盟”,秘密从事地下活动,出版《晨钟》半月刊。不久,被国民党特务发现,被捕入狱。后经党组织营救,不久后出狱。
1935年春,他又到北平国民学院任教。后去天津法商学院任辅导课主任。他同杨秀峰、温健公等利用合法身份,开展革命工作,工作局面逐渐打开,党的影响日益扩大。同时他还为《世界日报》写稿,动员民众抗 日救亡。“一二·九”学生运动爆发后,他以法商学院为中心,成立“天津学生联合会”,领导天津的学生运动。1936年冬天,晋察政务委员会亲日媚外,强迫各校教职员工填写“反共产志愿书”,闻允志领导法商学院的教职员工同国民党当局进行了斗争,因而第三次被国民党特务被捕入狱,天津法商学院也被解散。
1937年,闻允志经党组织营救回到北平,任“华北各界救国联合会”的联络员,奔走于华北各地,组织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后中共北方局调他到河北干部养成所任政训处长,协助温健公同志工作。河北干部养成所是国民党河北省政府委员张荫梧任处长的保定行营民训处主办的,由共产党员温健公负责。不久,闻允志又任“山西晋绥军营教导团”的政治教官。 1937年9月,张荫梧组建河北民军,自任总指挥,王长江为副总指挥,闻允志为政训处长。1938年1月,闻允志带领政训处的部分同志到林县,他到林县后,稠密组建党支部,准备利用民军名义组织一支共产党的抗日武装。他利用合法身份与国民党林县县长张守魁商定,开办了“林县军政干部学校”,在校期间,他向学员讲授抗日形势及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张,为党培养好一批抗日骨干。 与此同时,他利用河北民军在
豫北一带的影响,根据党发展抗日武装的指示,他派十多位党员学员到汤阳等县发展武装力量,不久,经河北民军指挥部同意,成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河北民军第九游击支队。为了扩大抗日武装,他又与进步军官
朱程协商,将第九游击支队与朱程的第11支队合编为民军11 团,他任团政委。他在团内建立共产党支部以及政治工作制度,不少共产党员担任了六级军官,对士兵广泛开展革命教育,使这支部队逐渐成为党在豫地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事迹
闻允志,原名闻家骅,1904年生于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一书香门第之家。1926年在浠水县参加中国共产党,同年领导本县的工农运动,被选为县农民部执行委员。大革命失败后,闻允志被迫于1928年9月东渡日本,先就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30年转入东京工业大学机械系。九一八事变以后,闻允志被推选为该校的中国留学生代表,为留日学生的领导人之一。因组织领导留日学生运动,公开发表抗日宣言,进行抗日救国活动,闻允志受到日本军国主义政府的迫害,1931年被“护送”回国。回到上海后,他仍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1年底,他被法租界当局和国民党特务逮捕,关押在卢家湾巡捕房。12月,国民党设在法租界的第二特区法院以“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判处他徒刑三年;12月中旬被解入马思南路监狱。他在狱中与难友协商,成立了狱中互济会,并建立了临时党支部,为支部负责人之一。1933年6月经营救出狱。1934年春,经党组织派往河南省偃师县立中学任数学教员,化名为闻季华,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和其他同志一起,开始组织了一个“读书会”,吸收进步青年参加,课余经常和同学们讨论中国革命性质与任务;并指出中国青年的出路。不久,他又组织了秘密的“社会主义联盟”,出版秘密刊物《晨钟》半月刊。后刊物改名为《黎明》半月刊。
1935年春,闻允志到北平后先在国民学院任教,并给当时北平《世界日报》的社会科学副刊撰稿。在这一公开职务掩护下,他秘密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揭露亲日派的退让投降政策,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亡工作。
在1935年暑假前,天津法商学院院长高文伯及辅导课主任苏蓬先,由于坚决执行国民党压迫学生的反动政策,限制学生言论,监视学生行动,引起学生极端不满。暑假后,高被迫离职。经新任院长杨亦周聘请,闻允志为该学院辅导课主任兼教授。
国民党政府与日本签订投降卖国的“何梅协定”后,北平爆发了一二九、一二一六学生运动。1936年5月全国学联成立。天津学联成功地组织了“五二八”游行,文化界也组织了半公开的“文化劳动者协会天津分会”,闻允志担任该委员会的执委。此后天津学生运动汹涌澎湃,不但打破了天津学运的沉寂状态,而且有力的支援了北平的学生运动。在党的领导和广大学生的支持下,在法商学院成立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成为天津学运的中心。闻允志成为法商学院和天津学生中最有影响的领导人之一。
1936年秋,冀察政务委员会对进步学生采取亲日媚外的镇压政策,一切主张抗日的进步分子,随时有被逮捕的危险,各进步文化机关也随时被封闭。当年冬季,冀察政务委员会又强迫各学校教职员填写“反共志愿书”。当时法商学院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教职员提出了“要保持大学教师的人格尊严及思想言论自由”,向反动当局进行了坚决斗争。由于“法商”和“南开”两校是天津抗日活动的大本营,反动当局多次向两校提出警告。同年10月,闻允志和两位同学被捕,经营救后被释放,两位同学被解往北平,引起了学生不满,法商学生掀起了反对学院当局的学潮。1937年2月,华北政务委员会便利用这一机会下令以武力强行解散并封闭了法商学院。
1937年春,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北平文化职业者协会”也改名为“文化界救国会”。不久“华北各界救国会联合会”成立,闻允志回到北平参加了该会领导工作,积极组织宣传抗日救国活动。
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当时河北省地方实力派张荫梧在博野办有四存中学,并自任校长。为了加强对张荫梧部的工作,中共北方局派闻允志到博野开展抗日活动。不久,张荫梧悟担任了保定行营民训处处长,在保定创办了河北干部养成所,招收平、津、保一带知识青年2000余人,进行抗日军政训练。闻允志担任干部养成所政训处长,并兼任教官,该所组成11个学员大队,后因战局变化,干部养成所由河北保定迁往山西陵川县。
1937年4月,阎锡山在太原成立“山西晋绥军官教导团”,由张荫梧兼任团长,闻允志被聘为该团教官。
1937年9月,河北省保定失守,张荫梧收集河北博野专员公署所属五县保安队及一些散兵游勇,以部分晋绥军官教导团学员和河北干部养成所学员为骨干,组建了河北民军,张荫梧任总指挥,王长江任副总指挥,闻允志任政训处长。总指挥部由河北磁县移到山西陵川县平城镇。
1938年1月,河北民军副总指挥王长江率部到林县合涧镇组成河北民军太行区司令部。这时以闻允志为首的政训处受到总指挥部内国民党特务的攻击和排斥,经中共北方局决定,让闻允志带领政训处部分同志到林县合涧镇上庄,协助王长江在豫北一带开展抗日宣传和组训民众工作,目的是想利用民军名义组织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革命武装。当时政训处下设有组训、宣传、庶务等股,同时还派出辉县工作团、林县原康工作团、汤阴工作团等。工作团的任务:一是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组织群众抗日,三是动员群众参军。
随着抗日斗争的开展,进步势力与反动势力逐渐分化,闻允志积极争取河北民军副总指挥王长江响应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他以渊博的知识和文化素养,阐明当时的形势,希望他不要追随张荫梧与八路军搞磨擦,要顾全抗日大局,一致对外,全力抗日。王长江政治上有了很大进步,后来同意到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驻地与陈赓会见,经过会谈,王长江表示坚决拥护共产党联合抗日,反对磨擦的主张。1938年秋,张荫梧公开制造了“博野事变”,王长江反对张的倒行逆施,在共产党的帮助下,率部起义,将自己所属部队转到抗战进步方面来。王长江以后加入了共产党,曾任八路军警备旅长、察晋冀军区六分区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等职。
1938年春夏之间,闻允志经与国民党林县县长张守魁协商,在林县开办了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校内军政训练均由政训处派人负责,粮食经费由县政府供给,共办两期。政训处党组织先后派人在干校负责和主持教育训练工作,讲授抗战形势及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等内容。
1938年春,林县城尚未被日寇侵占,城内外一带驻有各种政治倾向的部队。有豫北别动队黄宇宙部;有以李福和为司令的河北游击第三支队;还有国民党的新五军孙殿英部及四十军庞炳勋部及河北民军一团徐靖远部。1938年初,闻允志积极联络各方,组织了“太行抗敌联防委员会”。
1938年闻允志利用河北民军在豫北一带的影响,在豫北的辉县、淇县、汤阴、彰德数县发展武装,经河北民军总指挥部同意,以卫辉纱厂的工人抗日大队为主,于同年6月底成立了民军第九游击队。
闻允志考虑到河北民军内部的复杂情况,为了扩大抗日力量,经民军总指挥部同意,将第九游击支队与民军第十一大队朱程部合编为民军十一团,撤消了第九游击支队番号。民军十一团下设两个大队,共400余人,朱、闻分别担任团的军政负责人。并当即在团内建立了党领导的“民先队”,不少党员担任分队军政领导干部,并在部队内建立政治工作制度,对指战员进行革命教育。朱程当时虽不是共产党员,但因与闻允志合作时间较久,能密切协助配合,并力求进步,靠近共产党。张荫梧已公开反共,对朱程政治上倾向进步,引起严重怀疑,遂于1938年12月下令调朱程部北上到冀西待命,企图消灭进步力量。闻允志根据中共北方局要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指示,考虑到民军十一团虽然已为共产党掌握,但在名义上仍然是河北民军。为了要从大局出发,不给国民党顽固派以制造磨擦的借口,闻允志坚决执行北方局的决定,对党员和干部进行了多方面的说服教育工作,支持朱程北上。为保存力量,将十一团内中共党员,及“民先”队员逐步撤出,由中共太南特委另行分配工作。1939年3月,闻允志经北方局调往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训练部任教育科长。
1939年6月,朱程率领民军第四团在河北省冀西赞皇县上、下花园一带,挫败了张荫梧要逮捕他的阴谋,在抗日友军和地方抗日政府的支持下,脱离了张荫梧的河北民军,将部队带回太行山,到达山西辽县,靠近八路军总部。朱程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一方面为了维护和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更广泛地争取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同时根据当时抗日战争的政治形势的需要,仍保留民军名义;另一方面为了区别于河北民军,故整编后更名为“华北抗日民军”,由朱程任司令员。为了巩固和提高部队政治素质和战斗力,经朱程的请求,八路军总部决定:从抗大一分校调回闻允志担任华北抗日民军党代表并兼任政治部主任,与朱程共同领导这支部队。闻允志除从抗大一分校带回一部分军政骨干外,先后由抗大一分校调来30余名干部,原民军十一团的干部到抗大学习的同志也先后回到部队,加强和充实了华北抗日民军各级军政领导力量。闻允志重返部队后,迅速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恢复了党在部队中的政治工作,积极对部队进行了改造,在短时期内,华北抗日民军出现了新的局面。在朱程申请下,1939年9月经朱德、闻允志介绍,参加中国共产党。
部队经过训练后,提高了政治素质和战斗力,在朱程、闻允志直接指挥下,进行了一系列战斗,歼灭了大量敌人。
1940年4月,华北抗日民军奉八路军总部命令,调往冀鲁豫开辟平原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到达冀鲁豫后,闻允志任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华北抗日民军政委,部队活动于濮阳、内黄、滑县一带,与朱程共同领导军民粉碎了日寇多次残酷扫荡,建立了沙区抗日根据地。
1940年8月,闻允志奉八路军总部命令,调回总部。当时由冀中南下支队护送,随徐向前于8月21日拂晓经大名县元村龙王庙至东龙湾小滩西之间(现南乐县境)抢渡卫河时,受到敌巡逻艇的袭击。适值秋汛,水深流急,在战斗中,闻允志不幸牺牲,时年仅36岁。
功绩
在张荫梧破坏抗日统一战线制造摩擦时,
朱程率部倒张,加入共产党,将11团更名为“华北抗日民军”,闻允志任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华北抗日民军在朱、闻的领导下,出现了新局面。在太行山中进行了几百次大小战斗,歼灭日军1万余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弹药,消灭了伪军高子登部,袭击了顽匪董良俭部,开辟了
辉县抗日根据地,成为豫地抗日的主要武装力量。
壮烈牺牲
1940年8月21日,时任
冀鲁豫军区第一军分区政委兼华北抗日民军政委闻允志在奉调八路军延安总部途中,为掩护徐向前司令员安全突围,在大明县元村龙王庙抢渡
卫河时不幸牺牲,年仅3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