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高常侍亡
唐代杜甫诗作
《闻高常侍亡》是唐代杜甫创作的诗。
原文
归朝不相见,蜀使忽传亡①。
虚历金华省②,何殊地下郎③。
致君丹槛折,哭友白云长④。
独步诗名在⑤,只令故旧伤。
创作背景
《唐书》:广德元年,适召还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鹤注】诗云“蜀使忽传亡”,当是永泰元年成都作。原注谓忠州所作,非。不应正月已卒,六月始闻也。
注释
①庾信诗:“蜀使何时回。”
②王洙曰:《后汉·班固传》:王凤荐班伯,召见宴暱,诵说有法,拜为中常侍。时上方向学,郑宽中、张禹朝夕入说《尚书》、《论语》于金华殿中,诏伯受焉。《汉宫阙记》:金华殿,在未央宫白虎殿右,秘府图书皆在焉,故王思远《逊侍中表》云:奏事金华之上,进议玉台之下。
③王隐《晋书》:苏韶仕中牟令卒,韶伯父承第九子节,夜梦见韶,言颜回、卜商,今现在为修文郎,修文郎。凡八人,鬼之圣者项梁成,贤者吴季子。
④丹槛,用朱云上书事。白云,用陶潜《停云》思友意。⑤曹植诗:“仲宣独步于汉南。”
作者简介
杜甫 (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生于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天宝中期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开始,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拾遗、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三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圣”。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
作品赏析
此诗将生前死后,逐句配说。其归朝、历省,乃为常侍时事,若折槛、诗名,则概论生平才节也。上下界限,仍见分明。不相见,不得面别也。虚历二句,言生虽未展,死实不亡。唐史称适负气敢言,权贵侧目,当至德时,陈江东利害,继又抗疏陈西山三城戍,故云“致君丹槛折。”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1 21:41
目录
概述
原文
创作背景
注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