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东红军三年游击战
闽东红军三年游击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福建省东北部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同国民党军进行的三年游击作战。
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坚持在闯东地区斗争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和游击队共2000余人,在中共闽东特委书记苏达、师长冯品泰和政治委员叶飞领导下,抗击国民党军2个师另1个团和5个保安团队的进攻。至1935年春,闽东苏区的寿宁、福安、霞浦、宁德、罗源、连江等地全部被国民党军占领,部队受严重损失,副师长赖金标牺牲。
过程
独立师余部500余人在叶飞率领下转移到宁(德)屏(南)古(田)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3、4月间,独立师乘国民党军大部撤离苏区之机,主力进入福安、寿安和霞浦、福鼎等地,摧毁敌人据点,恢复苏区。5月,重新组成以叶飞为书记的中共闽东特委,统一领导闽东地区的斗争。8月,独立师编成3个纵队分散活动。此后红军和游击队运用伏击和奇袭等战术,取得全歼霞浦县槟澳岔之敌1个加强连和攻占福鼎县港口重镇沙埕、桃杭、龟子山以及岗垄、菖家岭等战斗的胜利,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清剿”。到1935年底,恢复和建立了宁(德)屏(南)古(田)、福(安)寿(宁)、霞(浦)(福)鼎平(阳)等几块游击根据地,并以此为依托,四出打击敌人。到1936年下半年,游击区扩大到东濒东海,西接闽北,南抵福州,北邻浙江等23个县的广大地区。
结果
这时,闽东特委看到中共中央1年前发表的《八一宣言》,随即调整政策,开展抗日统一战线活动。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在闽东特委向国民党军地方当局提出停战谈判主张遭到拒绝并受到新的进攻的情况下,红军和游击队积极反击,在宁德县亲母岭等地接连打了几个胜仗。1937年9月,中共闽东特委与国民党福建地方当局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年底,闽东红军和游击队在屏南县集结1300余人,后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奔赴抗日前线。
闽东红军的精神特质
闽东红军独立师的创建和发展,充满了艰辛曲折,铸就了熠熠生辉的红军精神.这种精神蕴含着深刻的内涵,鲜明地展现出闽东红军的优良特质:坚定信念,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英勇无畏,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严于律己,一心为民的奉献精神.这些优良特质植根于闽东这块英雄的土地,贯穿于闽东红军的历史,是其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支柱,在今天也是激励闽东人民迈步前行的不竭动力。
发展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在闽东地区坚持斗争的闽东红军独立师和游击队共2000余人,在中共闽东特委书记苏达、师长冯品泰和政治委员叶飞领导下,抗击国民党军2个师另1个团和5个保安团队的进攻。至1935年春,闽东苏区的寿宁、福安、霞浦、宁德、罗源、连江等地全部被国民党军占领,部队遭受严重损失,副师长赖金标牺牲,独立师余部400余人在叶飞率领下转移到宁(德)屏(南)古(田)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3~4月间,独立师乘国民党军大部撤离苏区之机,主力进入福安、寿宁和霞浦、福鼎等地,摧毁敌人据点,恢复苏区。5月,重新组成以叶飞为书记的中共闽东特委,统一领导闽东地区的斗争。此后,独立师编成3个纵队分散活动。红军和游击队运用伏击和奇袭等战术,取得全歼霞浦县槟澳岔之敌1个加强连和攻占福鼎县港口重镇沙埕、桃坑、龟子山以及岗垄、菖家岭等战斗的胜利,多次粉碎国民党军的“清剿”。至年底,恢复和建立了宁(德)屏(南)古(田)、福(安)寿(宁)、霞(浦)(福)鼎和(福)鼎平(阳)等几块游击根据地,并以此为依托,四出打击敌人。至1936年下半年,游击区扩大到东濒东海,西接闽北,南抵福州,北邻浙江等23个县的广大地区。这时,闽东特委看到中共中央一年前发表的《八一宣言》,随即调整政策,开展抗日统一战线活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闽东特委向国民党地方当局提出进行停战谈判的主张遭到拒绝,并受到新的进攻的情况下,红军和游击队积极反击,在宁德县亲母岭等地接连打了几个胜仗。1937年11月,中共闽东特委与国民党福建地方当局达成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协议。年底,闽东红军和游击队在屏南县集结1300余人,1938年2月改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奔赴抗日前线。
最新修订时间:2022-02-08 16:58
目录
概述
背景
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