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在福建省东部地区坚持游击战争的革命武装。
1934年9月,中共闽东特委将闽东红军独立第2团、独立第13团和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第7军团)留下的部分人员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
闽东独立师,冯品泰任师长,叶飞任政治委员,辖第1、第2、第3团,共1600余人。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闽东独立师同上级失去联系,独立开展斗争。国民党当局调集2个师又1个团的正规军和5个保安团对闽东苏区实施“清剿”。至1935年春,闽东独立师在内线作战失利、苏区大部丧失的情况下,决定到苏区外围开辟新游击区,以保存实力,继续坚持斗争。5月,独立师将所辖部队整编为3个纵队,共400余人。随后,3个纵队分区活动,“开辟新区,恢复老区”。至年底,发展为4个纵队,开辟了寿宁以北的闽浙边、政和和闽江、霍童溪两水之间等新游击区;在霞浦、(福)鼎平(阳)组建了独立师第4、第5团和寿宁、(福)安(宁)德、罗源、古(田)屏(南)宁(德)、安福、福(安)寿(宁)、寿(宁)北等独立营、游击支队和游击队。10月,闽东特委书记、独立师政治委员兼师长叶飞同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领导人刘英、粟裕在寿宁、泰顺边界的郑家坑会合。11月,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临时省军区成立,闽东特委和闽东独立师归其领导。1936年4月,叶飞同闽北游击区领导人黄道在政和县洞宫山会晤,决定建立中共闽赣省委和闽赣军区。6月,闽赣省委和闽赣军区正式成立,叶飞任军区司令员(未到职),闽东特委和闽东独立师归闽赣省委和闽赣军区领导,但部队仍各自独立活动。同年秋,闽东特委同挺进师主要领导人之间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产生分歧,闽东特委退出闽浙边临时省委。1937年1月,国民党当局以5个师、3个旅的正规军和各县保安团、民团对闽东游击区实行残酷“清剿”。2月,中共闽东特委决定建立以叶飞为主席的闽东军政委员会,将红军各纵队番号分别改称中国红军闽东抗日第1、第2、第3、第4纵队。8月,闽东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确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开始同国民党福建省当局谈判,11月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协议,闽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福建抗日游击第2支队。1938年2月,游击第2支队1300余人改编为
新四军第3支队第6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