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师范大学(Minnan Normal University),位于
福建省漳州市,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是
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
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
一流专业建设高校、
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组团高校、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
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资格高校、福建省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与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实施高校。
历史沿革
龙溪师范大专班
闽南师范大学起源于1958年创办的龙溪师范学校师范大专班。 1958年春,原龙溪师范学校开始增设师范大专班。5月,以龙溪师范专科学校名义招收中文科1班,秋季续招中文、物理、数学3个班。
漳州大学
1958年9月初,经中共龙溪地委研究决定,在已创办的师范大专班基础上成立漳州大学,下设师范学院、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1959年春,由于形势变化,漳州大学宣布停办。
漳州师范专科学校
经龙溪地委报请省教育厅核准,在原漳州大学师范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秋正式列入省高校招生计划。
196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漳州师范专科学校、厦门师范学院、泉州师范学院、南平师范学院四所高校合并建立福建省第二师范学院,由此开启本科教育之扉。1966年,“二师院”停止招生。1969年,福建第二师范学院与福建师范学院合并。1970年,受政治运动冲击,两校停办。1972年,二师院裁撤,从创办到“下马”,共有毕业生1340名。
1977年底,国家恢复高考招生,龙溪地区举办中学师资训练班,招收恢复高考后首批高考学生。1978年秋改为龙溪师范大专班,设置了7门学科,校址在龙溪师范学校。1983年6月,在原龙溪师范大专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漳州师范专科学校。1983年6月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
漳州师范学院
1986年6月,经国家教育委员会同意,在漳州师范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漳州师范学院,招收4年制本科生和3年制专科生,设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系、科。
1992年,漳州师范学院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漳州师范学院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成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单位。2012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漳州农业学校
2013年,漳州师范学院更名为闽南师范大学。
2016年10月,福建省人民政府着眼优化全省教育布局结构,作出将漳州农业学校并入闽南师范大学的决策部署。
2018年1月,闽南师范大学圆山校区正式揭牌。2018年3月,闽南师范大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21年9月,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拟入选单位名单。 2021年11月,中国语言文学专业获批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22年起,闽南师范大学成为依据台湾科技院校联合统一测试(简称“统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的首批试点高校。 2022年,闽南师范大学入选为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023年10月,批准为全国单独招收台湾学生(即“对台单招”)试点高校。自2024年起,本科专业可单独考试、单独选拔、单独招收台湾高中毕业学生。现全国仅九所高校具备“对台单招”资质。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17个学院,开设本科专业69个,学科专业涵盖文学、工学、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农学和历史学十大学科门类。
2024年3月,闽南师范大学新增足球运动专业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4月,学校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科授权点(中国语言文学),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7个学科硕士学科授权点,12个专业硕士学科授权点,2个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数学)入选福建省一流学科。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4月,专任教师1381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33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119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人次;海军高新人才工程、福建省引才“百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170人次。
教学建设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共获批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1个,国家级、
省级一流本科课程71门,入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获国家级和省级
新文科、
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8项,国家级和省级教学成果奖35项,省级教育教学研究项目116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项目26项。
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闽南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福建省海外华文教育基地、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福建省政府奖学金留学生培养院校,近年来充分发挥“闽南文化+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在推广汉语及中华文化、塑造良好中国形象等方面着力深耕,凝练出一批好经验和新范式。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交流,与欧美、澳新、日韩、东南亚各国和台港澳地区的80余所高校建立关系,开展稳定的友好合作。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至今已招收菲律宾、马来西亚等40多个国家的近300名留学生。大力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落地,是“中美人才培养计划”“中外高水平大学学生交流计划”“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的中方成员单位,与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
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联合举办双学位项目,与全球50余所高校开展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国际课程、硕士预科等项目。
学校充分发挥对台地域优势,积极推进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先后编辑出版
《台湾通史》(6卷本)、
《闽南涉台族谱汇编》(100册)、
《台湾族谱汇编》(80册)等一批涉台研究著作,7项研究成果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在中央部委、省委省政府以及省直相关部门重视与支持下,我校先后建立教育部两岸语言文化交流研究中心、圆山学院、闽南文化研究院、两岸一家亲研究院、台商研究中心、全国台联系统干部暨优秀台胞教育培训基地、闽台融合发展研究基地等国家级、省部级平台和智库。“两岸教育文化融合发展实践基地”已纳入《福建省“十四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学校获批“对台单招”试点高校,具备联合招收港澳台侨本、硕、博学生资格和免试招收台湾地区学测生、统测生、“分科测验”学生资格,与台湾地区30余所高校保持良好稳定的校际交流合作。2011年至今连续举办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选送1500多名大陆学生赴台交流学习。学校贯坚持将“闽南文化与教师教育协同创新”作为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做好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研究”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形成境内外唯一的本硕博一体的“闽南文化与两岸交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了一批从事闽南文化研究与两岸交流的高层次人才,现在读台湾博士生11人,数量位居大陆单一学科点招收台湾博士生高校前列。截至2024年,学校累计聘任台湾博士人才112人次,位居大陆高校前列,并推动台湾人才融入大陆社会。
学术交流
学校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知名校友、专家来校开办讲座、研讨会。重要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闽南文化与客家文化对话”学术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客家文化高级论坛、、2022中国语言文学发展高端论坛、“2023年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督导分会年会暨第四届福建教育督导论坛、2024中国化学快报分析化学学科编委会暨CCL分析化学前沿论坛等。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拥有1个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语言所,1个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1个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1个省级社会团体,3个福建省重点实验室,1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省级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6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高校特色智库,1个福建大数据研究院(所),1个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2个省新型智库和14个校内研究所。
研究成果
学校坚持学术兴校战略,以提升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为目标,科研反哺教学,不断加强学科、人才队伍和科研建设。先后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闽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包括逸夫图书馆、科技信息楼分馆、圆山校区分馆等三个馆舍,馆舍总面积约3.2万平米,阅览座位2944个。截止2024年3月,图书馆已拥有纸质图书248.82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5309种;订购有中国知网、中国基础教育教与学资源总库、读秀学术搜索、超星电子图书、Science Direct期刊全文数据库、Springer外文电子图书和期刊等中外文数据库55个,累计电子资源馆藏468.75万册,其中电子期刊51.26万册,电子图书147.8万册,学位论文269.69万册;自建有《闽师文库》《闽南地方文化特色数据库》《语言学科专题库•闽方言》《语言学科专题库•英语学习策略》等7个数据库。
学术期刊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闽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 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83年创刊。为季刊,逢季末出版。期刊主要刊载本校教师及研究生在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择优刊载其他大学、科研机构等人员的研究成果,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作为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影响力在全省学术刊物中处于前列。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闽南师范大学主管、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983年创刊,为季刊。期刊主要刊载本校教师及研究生在自然科学各学科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也择优刊载其他大学、科研机构等人员的研究成果,为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提供国内外学术交流的平台。作为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期刊被《中国期刊网》《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德国《数学文摘》等收录,影响力在全省学术刊物中处于前列。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校标
校标整体构图融入水仙花团,水仙花是漳州市市花、福建省省花和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寓意着学校根植于漳州,传承闽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主体以汉字“心”字异质同构,诠释了学校用心教书,潜心育人,精心科研,真心服务的人本理念。水仙花蕾“心”字上的字母“M”为闽南MINNAN首字母,犹如翻开的书页;下面“U”为大学UNIVERSITY首字母,两字母上下放置,中间白色的负形空间似一棵树苗。既阐述了学校的地域性又吻合学校教书育人,百年树人的办学宗旨。毛体字体现了厚重和深邃的文化底蕴,校名中英文在双圆中呼应,色标采用闽南剪纸红色系作为标准色体现了吉祥、和谐、包容的特征。
校旗
学校校旗旗面为红色长方形。旗面正中上方图案为学校徽志,下方为中英文校名。学校徽志和中英文校名均为白色。
精神文化
校训
闽南师范大学校训:博学、明理、砺志、笃行。
“博学”出自于《论语·子张》篇,“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礼记·中庸》也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之说。“博学”指广泛学习,也指学问渊博,还有博大宽容、兼收并蓄之意。以此倡导师生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
“明理”意指明学理,明事理,明做人的道理。
“砺志”之“砺”是磨砺的意思。“志”在《说文解字》中解为“意”,现代汉语有“意志”一词。班固(汉)《白虎通·谏诤》有“砺志忘生”之说,这个“砺志”就是磨砺心志的意思。
“笃行”之“笃”有踏踏实实、坚持不懈之意。“笃行”意指对事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学记》中也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的说法 。
校歌
《闽南师范大学校歌》由闽南师范大学校友、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俞兆平,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煜斓联合作词;省文化名家、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式耀谱曲。歌曲发行于2018年11月13日。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闽南师范大学占地面积2000亩,有两个校区,分别是江滨、圆山校区。
江滨校区
闽南师范大学办学主体在江滨校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县前直街36号。
圆山校区
圆山校区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高新区圆山大道顶厝188号。
行政管理
校园环境
闽南师范大学坐落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漳州市,凭海临风。校园不仅限于校道,还有小桥、凉亭,犹如走在画里。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简介.闽南师范大学::..::Minnan Normal University.2024-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