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良区
陕西省西安市辖区
阎良区,隶属陕西省西安市。位于西安市东北部,东南西北分别与渭南市临渭区、西安市临潼区、咸阳市三原县、渭南市富平县相邻,总面积244.5平方公里。截至2025年3月,阎良区下辖7个街道。2023年,阎良区常住人口31.37万人,户籍人口27.81万人。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阎良区,以古镇阎良得名。
建置沿革
春秋,晋在境内设栎邑,秦景公十五年(前562年),秦夺晋地,仍设栎邑。战国,秦献公二年(前383),修筑栎阳城(今武屯街道境内),自雍(今凤翔区)迁国都于栎阳。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年),设立栎阳县,辖地约今阎良区和临潼区渭河北一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由栎阳迁都咸阳。
秦代,设内史辖京畿各县,栎阳县归内史。
汉王刘邦元年(前206年),项羽三分关中,封章邯为雍王,董翳为翟王,司马欣为塞王,是为三秦,塞王领咸阳以东至黄河地,设都城于栎阳。高祖十年(前197年),在栎阳城中设万年县,与栎阳两县同城共治,辖地约今阎良区西部和临潼区西北部。栎阳、万年属左冯翊。新莽元年(9年),改万年县为异赤县,改栎阳县为师亭县,更始元年(23年),又恢复两县原名。东汉建武元年(25年),撤销栎阳县,划归万年县,万年县辖区扩大为今阎良区全境和临潼区渭河北一带,仍隶属左冯翊。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万年县改属京兆郡,县治、辖地依旧。
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分万年县东南地设鄣县(今交口街道附近)。景明元年(500年),分万年县北部置广阳县(今栎阳街道)。北周明帝二年(558年),撤万年、鄣县,并入广阳县,广阳县辖地为今阎良区和临潼区渭河以北西部。万年县属冯翊郡,广阳县属左冯翊。
隋仁寿元年(601年),改广阳县为万年县,隶属京兆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将万年县改为栎阳县,分县属东部设平陵县。武德二年(619年),改平陵县为粟邑县,辖地约今阎良区。贞观八年(634年),撤粟邑县,并入栎阳县。栎阳县、平陵县、粟邑县均属雍州。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改属鸿州。大足元年(701年),鸿州并废,栎阳属华州。
五代、宋、金,栎阳县隶属京兆府。
蒙古至四年(1267年),今阎良区辖地随栎阳县并入临潼县。
元、明、清、民国至1966年8月,今阎良区辖地均属临潼县
民国8年(1919年),在关山镇设临潼分县,管理临潼县渭河以北各镇事务。
1949年,今阎良全境解放,境地仍属临潼县管辖,设关山、武屯、康桥、阎良4个行政区。
1950年,设临潼县第八、九两个区(关山、阎良)。
1956年,设1区6乡。1958年,设1个大公社9个管理区。
1961年,境内设立阎良、关山、康桥、武屯、北屯、振兴6个公社。
1964年,撤销阎良公社,成立阎良镇。
1966年,临潼县阎良镇划归西安市,设立阎良区。
1966年,阎良区改名为东红区。
1972年,东红区复名阎良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87年,临潼县的新兴、北屯、武屯、康桥、关山、振兴6个乡划归阎良区。
1996年4月,撤销关山乡,设立关山镇。
1997年3月17日撤销武屯乡,设立武屯镇。3月21日,撤销阎良乡,设立凤凰路街道。阎良城区原属新华路街道管辖的地区一分为二,沿造纸厂家属委员会与西飞青年公寓家属委员会界墙、前进路南道沿、胜利街东道沿、人民路北道沿至五区十字一线分开,划为东西两部分,将西部分和原属阎良乡的新跃、阎良、三贤、断垣4个行政村及原属新华路街道管辖的延安路家属委员会等12个居(家)委会划归凤凰路街道管辖:原阎良乡的绳张、农兴、麻张3个行政村划归新华路街道管辖。6月,撤销康桥乡,设立康桥镇。
2002年1月,撤销康桥镇,并入关山镇;撤销北屯乡、新兴乡、振兴乡,设立北屯街道、新兴街道、振兴街道。
2016年11月18日,关山镇南梁村、乔家村合并为光明村;炮张村、粟邑村合并为粟邑村;武屯镇联党村、任张村合并为栎阳村;北屯街道禄寨村、李桥村合并为李桥村;李浩村、浩东村合并为李浩村;新兴街道水北村、官路村合并为滨河村;振兴街道万先村的屯南组、魏家组并入聚宝村;万先村屯东、屯西两个村民小组并入民和村:原万先村撤销。
2018年12月,撤销关山镇、武屯镇,设立关山街道、武屯街道。
区划详情
截至2025年3月,阎良区下辖7个街道:凤凰路街道新华路街道振兴街道新兴街道北屯街道武屯街道关山街道。73个行政村、592个村民小组、32个社区、209个居民小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阎良区,位于西安市东北部,介于北纬34°35′13″~34°44′38″,东经109°08′58″~109°25′39″之间。东南西北分别与临渭区临潼区三原县富平县相邻,东西最长25.4公里,南北最宽17.6公里,总面积244.5平方公里。
地质
阎良区,处于关中盆地腹地东部偏北,为新生代形成的断块盆地,盆地外围的北山和秦岭是强烈上升的断块山地,地表均为距今约250万年的第四纪沉积物。
地形地貌
阎良区,地势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呈梯状降低,平均坡度0.7度。海拔在351.7至483.2米之间,平均海拔381米。平原面积234.1平方公里,由渭河及其支流石川河、清河、苇子河冲积形成。黄土台塬面积10.3平方公里,位于区境最北部,呈东西走向,塬体西高东低,在凤凰路街道断垣村被石川河切割为东西两塬。
气候
阎良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4~15.9℃,年降水量376.0~694.0毫米。7月、9月为两个明显降水高峰。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内主要气象灾害有干旱、高温、大风、沙尘、雷电、冰雹、暴雨、低温冻害、连阴雨和雾霾。
水文
阎良区,地表水为渭河水系,有石川河、清谷河、苇子河。
土壤
阎良区,地带性土壤是褐土,以垆土为主,以及黄绵土、新积土、潮土等土壤类型。土壤有4个土类(亚类),9个土属,26个土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阎良区,水资源比较缺乏,城市用水合计总量1517万立方米,其中居民饮用水636万立方米,全部为客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量1035万立方米,取用地下水529万立方米,地表水506万立方米,污水排放量为900.7万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引泾惠、交口灌区2805万立方米。其中:泾惠渠引水量880万立方米,交口抽渭提水量1925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阎良区,农用地17191.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30%;建设用地6895.0公顷,占28.19%;其他土地368.3公顷,占1.51%。农用地中耕地15545.7公顷,园地660.3公顷;林地83.5公顷,其他农用地902.0公顷。城乡建设用地6142.9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2652.0公顷;采矿用地270.4公顷,交通水利用地581.5公顷;公路用地505.8公顷,管道运输用地0.3公顷;水库水面7.1公顷,水工建筑用地9.6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70.6公顷,其他土地中水域253.4公顷,自然保留地114.9公顷。
矿产资源
阎良区,主要有北部塬区约10.3平方公里黄土资源和石川河道的砾石(多为砂卵石)。
人口
2023年,阎良区常住人口31.37万人,较上年增加0.33万人,出生率7.63‰,死亡率7.73‰,自然增长率-0.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92%。户籍人口27.81万人,较上年增加231人;其中,男性139030人,女性139087人,性别比为99.96:100(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全区有民族22个,其中,有21个少数民族,人数1275人,占总人口的0.44%。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共509人,依次是满族411人、土家族49人、苗族43人、彝族、壮族、藏族、朝鲜族、锡伯族、布依族、瑶族、侗族、维吾尔族、鄂温克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黎族从几十人到几人不等。畲族、羌族人数最少,都只有1人。全区少数民族群众主要居住在城区,占少数民族总人数的98%。
经济
综述
2023年,阎良区地区生产总值(GDP)302.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04亿元,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129.15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138.31亿元,增长7.7%。三次产业构成为11.6:42.7:45.7。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96940元,比上年增长7.2%。
2023年,阎良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02.9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34%。
2023年,阎良区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5927户;其中,企业1269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4户,个体工商户4624户。
人民生活
2023年,阎良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694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106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05元,增长8.3%。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37,比上年缩小0.06。
全体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051元,比上年增长14.9%。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6487元,增长14.7%;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459元,增长14.9%。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阎良区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2.2%。其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58.2%;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2%;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1.3%。工业投资增长16.6%,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4%,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5.6%。商品房销售面积25.27万平方米,下降10.8%。
财政
2023年,阎良区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9亿元,比上年下降53.5%;其中,税收收入8.44亿元,下降67.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11亿元,下降18.6%。
第一产业
2023年,阎良区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完成60.61亿元,比上年增长3.3%。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38.97亿元,增长3.8%。粮食种植面积27.4万亩,增长2.6%;蔬菜种植面积16.16万亩,增长0.7%;甜瓜种植面积5.74万亩,下降4.8%;园林水果种植面积1.63万亩,下降4.5%。
粮食产量11.37万吨,比上年下降3.4%;其中夏粮5.13万吨,下降11.8%,秋粮6.25万吨,增长4.8%。蔬菜产量75.52万吨,增长0.9%;甜瓜产量19.82万吨,下降4.3%;园林水果产量3.14万吨,增长3%。肉类产量3228.9吨,增长9.8%;奶类产量1.24万吨,下降3%;禽蛋产量2181.8吨,下降17%。
省级农业示范园区5个,市级20个,家庭农场9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42个。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阎良区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4%。规模以上工业(不含驻区军工单位)总产值增长16.9%。
规模以上工业六大主导产业中,铁路、船舶、航天航空及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24.3%,占规上工业比重40.1%;金属制品业产值增长114.5%,占比11.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增长37.9%,占比9.1%;专用设备制造业产值下降49.1%,占比7.3%;食品制造业产值增长54.6%,占比6.3%;通用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3.2%,占比4.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54.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利润总额17.03亿元,增长6.4%。
建筑业
2023年,阎良区建筑业增加值13.5亿元,增长24.6%。47家建筑企业总产值39.85亿元,增长36.2%。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阎良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7.02亿元,增长58.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82亿元,下降13.3%;金融业增加值18.48亿元,增长20%;房地产业增加值11.7亿元,下降0.3%;其他服务业增加值79.63亿元,增长4.4%。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4营业收入12.99亿元,比上年下降3.9%。
邮电业
2023年,阎良区邮政业务总收入5186.61万元,比上年增长0.5%。电信业务总收入29097.56万元,增长1.5%;移动电话用户38.03万户;宽带接入用户14.2万户。
国内贸易
2023年,阎良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29亿元,增长6.1%。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7.57亿元,增长8.5%。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15.88亿元,增长10.2%;餐饮收入1.69亿元,下降5.4%。
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中,网上商品零售额列13.12亿元,占限上消费品零售额的74.7%,增长11.5%。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商品零售额中,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占比55%,增长13%;粮油、食品类占比20.4%,增长43.4%;烟酒类占比8.5%,增长21.7%;通讯器材类占比2%,下降72.6%;文化办公用品类占比1.9%,下降24.2%。
对外经济
2023年,阎良区进出口总值26.34亿元,增长25.5%。实际利用外资1423万美元,引进内资149.15亿元。
金融
2023年,阎良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44.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8%。人民币存款余额444.28亿元,增长16.8%;其中住户存款318.83亿元,增长14.7%。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262.38亿元,增长33.3%;其中住户贷款74.23亿元,增长15.9%。
旅游业
2023年,阎良区旅游总收入17.6亿元,增长33.3%。
交通运输
2023年,阎良区汽车拥有量7.7万辆,比上年增长4.5%,其中轿车7.57万辆,比上年增长3.7%。出租车拥有量223辆。客运车辆104辆,公交车辆50辆,旅客运输335.67万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6537.59万人/公里。货运车辆1218辆,货物运输总量550.24万吨,货物运输周转量7703.36万吨/公里。公路里程566.51公里。
政治
区委书记:牛恺
区长:于海夫
截至2022年8月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阎良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83所,在校学生44766人,教职工4202人。其中,普通中学11所,教职工1117人,招生4384人,在校学生12146人,毕业生3470人;职业高中3所,教职工263人,招生970人,在校学生2953人,毕业生740人;小学26所,教职工1205人,招生3866人,在校学生20608人,毕业生2972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教职工19人,招生9人,在校学生28人,毕业生0人;共有幼儿园及学前班42所,教职工1598人,在园幼儿9031人。
科学技术
2023年,阎良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8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34亿元。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西安市阎良区图书馆。国家二级文化馆:西安市阎良区文化馆。
2023年,阎良区共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配置图书8.9万册;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广播电视台1座。
体育事业
2023年,阎良区共有体育场馆4个,全民健身广场277个,社会体育指导员1692个,晨晚健身站点98个。
医疗卫生
2023年,阎良区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4个。其中,医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街道卫生院3个。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053人,其中执业(含助理)医师979人。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259张。
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97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2175人。
社会保障
2023年,阎良区城镇新增就业5347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484人。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99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0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64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8万人。
历史文化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流传于西安(古长安)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西安鼓乐,源于唐代燕乐,之后又融入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西安鼓乐曲目丰富、内容广泛、调式风格多异、曲式结构复杂庞大,演奏形式有坐乐、行乐,其中还包括有套曲、散曲、歌章、念词等。
2006年5月,西安鼓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该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风景名胜
秦汉栎阳城遗址
秦汉栎阳城遗址,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新兴街道、武屯街道境内,是商鞅变法发生地,被誉为秦汉帝国的摇篮。栎阳城始建于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晚期,西汉末废弃。 城址平面为长方形,面积4.2平方公里。城墙为夯筑,现存南墙残长1640,西墙残长1420米。发现城内居址15处,其中有2座大型夯土基址。城外东北是秦汉大型墓葬区,东南是战国至东汉墓群。栎阳城遗址还出土有铜斧、铁铲、铁块、石磨、板瓦、陶盆、瓮等遗物。2001年,栎阳城遗址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方特产
阎良相枣
阎良相枣,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阎良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年太阳总辐射量111.6千卡/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026.8小时,年平均气温13.6℃,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4449℃,年平均降水量548.8毫米,适宜种植枣树。阎良相枣果肉厚、核小、皮薄、色红、果实呈扁圆形,单果重9.38克,果形指数1.25,核重0.42克,核长1.86厘米,宽0.75厘米。相枣是阎良区独特的干鲜兼用的含糖量高、品质佳的优良品种。
2008年7月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阎良相枣”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阎良甜瓜
阎良甜瓜,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阎良甜瓜是夏令消暑瓜果,其营养价值可与西瓜媲美。据测定,甜瓜除了水分和蛋白质的含量低于西瓜外,其他营养成分均不少于西瓜,而芳香物质、矿物质、糖分和维生素C的含量则明显高于西瓜。多食甜瓜,有利于人体心脏和肝脏以及肠道系统的活动,促进内分泌和造血机能。
2010年11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阎良甜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著名人物
郭则沉
郭则沉,陕西临潼界坊村(今属西安市阎良区)人。1926年赴日本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加入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1941年又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7年2月,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当选为中央常委。被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高级参议。
荣誉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8 11:26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