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器、婆罗门、醉胡腾、诨臣万岁乐、儿童感圣乐、玉兔浑脱、异域朝天、儿童解红、射雕 回鹘 共十队。女弟子队中包括菩萨蛮、感化乐、抛球乐、佳人剪牡丹、拂霓裳、采莲、凤迎乐、菩萨献香花、彩云仙、打球乐共十队。各队都有特定的服饰、乐曲、歌、舞、道白,表现不同的内容。
、创制《叹百年队舞》。宋代有小儿队和女弟子队。分小儿队和女弟子队两大类。小儿队中包括柘枝﹑剑器﹑婆罗门﹑醉胡腾﹑诨臣万岁乐﹑儿童感圣乐﹑玉兔浑脱﹑异域朝天﹑儿童解红﹑射雕回鹘共十队。女弟子队中包括菩萨蛮﹑感化乐﹑抛球乐﹑佳人剪牡丹﹑拂霓裳﹑采莲﹑凤迎乐﹑菩萨献香花﹑彩云仙﹑打球乐共十队。各队都有特定的服饰﹑乐曲﹑歌﹑舞﹑道白﹐表现不同的内容。小儿队凡七十二人,女弟子队凡一百五十三人。一般在酒宴第三盏时演小儿队舞,第七盏时演女弟子队舞。宋代队舞,有的即大曲,有的类似大曲结构,一般分“散序”、“中序”、“入破”、“彻”等大段落,其中还分“叠”。有的节目还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如:《勾南吕薄媚舞》表演郑六遇艳狐、崔韬逢雌虎的故事;《五羊仙》表演五仙骑羊降临羊城的神话;《勾降黄龙舞》表演名妓灼灼的爱情故事。第三人称的致语和唱辞逐步发展成第一人称的唱、白,还有类似戏曲的“科介”(如《渔父舞》)。元代宫廷尚有乐音王队、寿星队、礼乐队、说法队等,明代宫廷有万国来朝、九夷进宝、百花朝圣、百戏莲花盆、胜鼓采莲等,然皆用作仪式,日趋僵化。见《宋史·乐志十七》。《金瓶梅词话》第五八回:“那日 乔大户 没来,先是杂耍百戏,吹打弹唱,队舞纔罢,做了个笑乐院本。” 阿英 《灯市--风俗考之一》:“杂耍不外‘队舞’,‘细舞’,‘筒子觔斗’,‘蹬坛’,‘蹬梯’。”
宋代宫廷中用于礼仪、典礼和欣赏娱乐的节目主要是“队舞”。宋代队舞也是规模宏大,多姿多彩的。可以分为两个大的类别:一个是72人表演的“小儿队”;一个是由153人表演的“女弟子队”。每队又各有十个节目,从各个节目的名称上看,如“小儿队”的《柘枝队》、《剑器队》、《婆罗门队》、《醉胡腾队》、《玉兔浑脱队》等等,“女弟子队”的《菩萨蛮队》、《拂霓裳队》、《采莲队》等等,都很像是唐代宫廷名舞的直接继承。但从表演形式、手段等具体记述考察,则可以看出已经有了许多的发展变化。比如:每部乐舞都增加了杖子头、竹竿子(都是率领舞队的人物)、花心(领舞者)、四角(群舞者)等不同角色和勾队(召演员出场)、放队(让演员入场)、致语、唱念、问答等各种表现手段。这些变化不可忽视,实际上是舞蹈表演在向舞、乐、诗、歌、白相结合,有简单的人物、情节,有一定表演程式的戏曲形式演变中的一种早期过渡样式。所以宋代队舞虽然吸收了
唐代舞蹈的一些东西,但又没有能够把唐代那些著名舞蹈都直接继承下来。这就是“队舞”中增加的那些“名堂”告诉我们的事实。至于此中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如社会的变革,政治、哲学思想的影响,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人们生活习俗和艺术欣赏习惯、爱好的变化等等,都在起着或隐或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