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体系,由兵力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系、
障碍物配系、战斗(战役)保障和后勤保障等防御的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是防御作战的重要物质基础。凡属阵地防御,均应以上述各要素组成防御体系,体系越完整,完成防御任务越有保障。
防御时由兵力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系、信息对抗配系、障碍物配系和有关保障系统等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防御体系的目的是形成整体抗击能力,挫败敌人的进攻。防御体系是随着武器装备和战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冷兵器时代,在城邑防御战斗中,防御军队以城墙为主要防御阵地,以护城河、壕沟、拒马等为障碍,设亭、障观察,以粮秣保障为主;在野战条件下,则以密集的阵形配置在没有工事的地形上,或构筑壁垒等简单工事。火器用于战场后,防御中增加了火力要素。在炮台式要塞防御中,枪炮相结合的火力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重要条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一线式防御体系得到广泛运用,建立了由数道阵地组成的防御地带;编成多梯队的兵力部署;出现了以机枪火力为骨干,结合炮兵火力的防步兵火力配系,并开始组织打飞机和打坦克的火力;在阵地前沿设置大量防步兵障碍物;逐步有了伪装、气象、防空、防坦克和防毒等战斗保障,以及弹药、交通、医疗、技术等后勤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及战后,以反坦克支撑点为基础的纵深防御体系被广泛采用,形成了纵深梯次的兵力部署;构成了以炮兵与步兵火力相结合的防步兵火力配系、以各种反坦克火力与防坦克障碍物相结合的反坦克火力配系、以各种高射火力与航空兵火力相结合的防空火力配系;电子对抗成为防御体系的重要内容。组织实施防御战斗,须建立全纵深、全方位、立体、有重点的防御体系。主要包括:确立有重点的纵深、梯次的兵力部署,构成以支撑点为基础的纵深、环形的阵地体系;组成远、中、近衔接,高、中、低结合的以打坦克、打直升机为重点的立体、密集的火力配系和以防坦克为主并能防直升机的
障碍物配系;加强侦察、警戒、信息对抗和对精确制导武器与远程打击兵器袭击的防护以及工程、伪装、气象等战斗保障;加强物资供应、卫生勤务、运输勤务和抢救抢修等后勤保障和装备保障。防御体系通常根据敌情、地形确定,须合理利用地形,灵活而巧妙地布设阵地、部署兵力、组织火力、设置障碍,采取各种防护和保障措施,把防御诸要素有机结合起来,增强防御体系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未来
信息化战争中,防御体系的攻击性和整体性将进一步提高,隐蔽防护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灵活性和应变能力也将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