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战斗
汉语词语
防御战斗是指抗击敌人进攻的战斗。战斗的基本类型之一。目的是大量杀伤、消耗敌人,扼守阵地,争取时间,为转入进攻或保障其他方向的进攻创造条件。
目的是大量杀伤、消耗敌人,扼守阵地,争取时间,为转入进攻或保障其他方向的进攻创造条件。防御战斗和进攻战斗是同时出现的。中国早在远古时期,一些部族在居住地周围构筑土墉,挖掘沟壕,抵御异族的侵扰;或临战布阵,抗击敌方的进攻。夏代以后,出现城邑防御战斗。春秋时代,在城邑防御战斗中,主要依托城墙,设置拒马,使用抵篙、叉竿、飞钩等兵器御敌;野战条件下,则“环车为营”“扼车御敌”,或构筑临时工事实施防御战斗。战国时代,城邑防御战斗进一步发展,依托构筑的内外城墙组成多层防御;战斗中,还利用地道实施伏击、出击等稳定防御。10世纪,中国开始将火药用于军事,城市防御战斗中已增添了火力因素。宋代,在守城战斗中,以冷兵器为主,结合使用霹雳_、火箭、震天雷等燃烧性火器和爆炸性火器,抗击金兵的进攻。明代,军队中火器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火力成为决定战斗胜负的重要因素,防御战斗中首先以火炮、火枪杀伤敌人,而后以白刃格斗结束战斗。16世纪,欧洲出现了炮台式要塞防御,开始建立棱堡,防御时以火力结合出击杀伤敌人。17世纪后,在野战条件下,开始利用多面堡和火炮等实施防御战斗。19世纪中叶,随着后装线膛火器的出现和火炮射程的增大,野战阵地防御战斗的地位提高,开始构筑掩体、堑壕等防护工事,战斗中运用炮兵拦阻射击、步兵和骑兵的反冲击等手段,抗击敌方的进攻。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防御战斗发展成为诸兵种协同实施的合同战斗,防御体系逐渐完善,出现了由2~4道阵地组成的防御地带,兵力沿正面和纵深作疏散梯次配置。战斗中,运用拦阻射击和炮火反击杀伤、消耗敌人,并广泛实施反冲击、反击消灭进攻之敌;同时开始组织打飞机、打坦克和控制接合部的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防御战斗的合同程度进一步提高,纵深增大,工事构筑更加完善,出现了防坦克支撑点,障碍物的种类增多、密度增大,特别是加强了防坦克障碍物的设置;打坦克火力和防空火力成为火力配系的重要内容,形成了以炮兵火力为骨干、以防坦克为主的火力配系;防御战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战后,防御战斗加大了掩护地带的纵深,更加强调以广泛的机动和攻势行动挫败敌人的进攻,反坦克成为防御战斗的主要内容,并注重对核化生武器袭击的防护,反空降也成为防御战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红军进行的防御战斗多为阻击战斗,规模小、纵深浅、工事简单。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新四军主要采用运动防御战斗,节节抗击,以火力和反冲击杀伤、消耗敌人。解放战争时期,在战略防御初期仍以运动防御战斗为主;到战略进攻阶段,普遍运用野战阵地防御战斗,以主要兵力扼守要点,用火力、阵前出击和反冲击与敌反复争夺,大量杀伤敌人。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性地发展了以坑道为骨干并与野战工事相结合的坚固阵地防御战斗,加强了对空、对坦克的防御。防御战斗的基本问题包括防御战斗的分类、基本原则、组织与实施等。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防御战斗有多种分类。按目的、任务和手段,分为阵地防御战斗(包括野战阵地防御战斗、坚固阵地防御战斗)、反空袭战斗、突围战斗和机动防御战斗、运动防御战斗;按准备程度,分为预有准备的防御战斗和仓促防御战斗;按战场环境,分为城市防御战斗、海岸防御战斗、岛屿防御战斗、山地防御战斗、荒漠草原地防御战斗、热带山岳丛林地防御战斗、高寒高原地防御战斗、严寒地区防御战斗、江河防御战斗和水网稻田地防御战斗及夜间防御战斗等。现代防御战斗,在地面、水上和空中、前沿和纵深同时展开;战斗突然性增大,组织准备的时间缩短;电子对抗激烈;提高生存能力更加重要;攻势行动更加广泛;情况变化急剧,指挥协同复杂。基本原则:①整体防御。防御战斗必须着眼于敌人进攻的特点,充分发挥己方的整体战斗效能,充分发挥各种防御力量、手段和各种防御要素的综合效能,以整体力量在防御的全纵深同时挫败敌人的进攻行动。统筹考虑前沿与纵深、地面(海面)与空中、不同防御方向与不同防御要素的需要,使之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保障重点的前提下构建全纵深立体防御体系;充分利用战场的有利条件和预先准备的优势,着眼参战各军种、兵种部队的特长,科学地组合防御力量,形成能够使各种防御要素相互作用,利于发挥各自最大战斗效能的防御结构;围绕统一的目标和意图,周密组织各方向、战场、军种、兵种部队之间的协同动作,使防护、抗击、攻势行动、支援、保障等多种战斗行动紧密衔接,破坏敌进攻行动的节奏,挫败敌人的全纵深立体攻击,保持防御的稳定。②重点抗击。针对敌人的进攻重点,集中防御的主要兵力、火力、障碍物、电子对抗和各种物资器材等,围绕防御战斗进程中的主要行动,形成和发挥最大的实际战斗效能,各个击破敌人。注重整体力量的形成,采用系统方式争取相对优势,正确处理好集中战斗力量与保存防御有生力量的关系,将作战力量有机地集中于主要防御方向;不仅在防御战斗准备的同时预先选择和形成主要防御部署及重点防守地区,而且在敌人进攻的不同阶段,适时调整防御部署,实施兵力、火力机动,及时协调主要防御行动,达成防御全过程的重点抗击;在防御全纵深预先相对地均衡配置防御力量的同时,掌握强大的机动力量,根据需要适时机动,在关键的方向和时节迅速形成优势。③防反结合。在防御战斗的全过程中,不失时机地综合运用防御性与进攻性战斗行动,最大限度地消耗敌战斗力量,保持防御的稳定,逐步转变敌对双方力量对比,最终粉碎敌人的进攻。在严密防护、顽强抗击的同时,抓住一切有利时机,采取袭扰、反冲击、反击等各种积极的攻势行动,不断消耗、打击敌人的进攻力量,逐步剥夺敌人的进攻能力;科学把握各种手段运用的尺度,寓攻于防,攻防一体,着眼防御全局的稳定,将严密防御、顽强抗击、广泛袭扰与适时反冲击、反击战斗手段紧密结合,综合运用各种防御力量,以协调一致的抗击行动,挫败敌人的进攻。④顽强灵活。立足防御作战全局,围绕统一的意图,实施坚定的战斗指挥,从实际情况出发,主动灵活,英勇顽强,在总体劣势的情况下积极争取局部优势,逐步转变敌我力量对比,从被动中争取主动。积极调动部队的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防御和防御要素的整体威力,善于根据防御战斗情况的发展变化,因势利导,巧用计谋,以果断的指挥和灵活快速的行动弥补客观物质条件的劣势与不足。在危险、复杂的情况下,坚决贯彻上级的战斗决心和意图,沉着冷静分析判断各种复杂情况,积极主动争取各种有利条件,采取各种有力措施保持战斗的连续性与防御的稳定性。组织防御战斗通常包括:①组织侦察、警戒。建立全方位、全纵深的侦察、警报报知和警戒配系,及时掌握敌情变化,严防敌飞机、直升机、导弹、特种部队的袭击破坏。②定下决心和下达战斗命令。指挥员在侦察的基础上,对敌情作出正确判断,根据上级意图和受领任务,及时定下决心,迅速下达战斗命令。战斗决心主要包括防御企图、主要防御方向和坚守的要点、战斗部署和阵地编成等。③组织协同动作。指挥员根据上级指示和本级决心,周密组织打击开进、展开之敌,抗击敌人的火力准备,抗击敌人冲击,以及消灭突入、迂回和机降之敌的协同动作。同时规定协同动作信号,明确协同遭敌破坏时的处置措施。④组织工程、伪装和对精确制导武器袭击的防护等战斗保障。着重明确保障的任务、方法和要求,以及兵力使用和完成的期限。⑤组织后勤、装备保障。着重明确后勤配置地域,物资器材储备标准、消耗限额,后方防卫措施,以及武器装备的供应、抢修的方法等。防御战斗实施通常包括:①破坏敌人进攻准备。炮兵、航空兵火力打击开进、展开之敌;侦察、特种分队或掩护支队,采用阻击、伏击、袭击等手段,迟滞、杀伤敌人,破坏敌进攻准备。②抗击敌人火力准备和冲击。当敌火力袭击时,炮兵、防空兵积极与敌炮兵、航空兵作斗争,部队迅速进入掩蔽工事进行防护;当遭敌核突击形成缺口时,迅速机动兵力、火力和设置障碍物封闭核突击缺口;当敌开始冲击时,以密集火力,特别是反坦克火力,重点打击敌坦克和步兵战车,力争在前沿前挫败敌进攻。③制止敌人快速突进,歼灭突入之敌。当敌突入防御阵地时,坚守部队依托阵地,与敌反复争夺,制止敌继续扩张;炮兵火力突击敌后续梯队;合成预备队以反冲击歼灭突入之敌;对在纵深机降之敌,先以火力、可撒布地雷实施打击,并快速机动反空降预备队或合成预备队将其围歼。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军队的火力和机动力的增强,防御战斗纵深将进一步加大;机动在防御战斗中的作用不断提高,样式更加灵活多样;火力突击的连续性将增强,抗击进攻的手段越来越多;从不同高度、不同距离和不同方向对进攻之敌实施一体化联合打击,将成为防御战斗的基本方式。的防卫。战斗中,以炮兵、航空兵、战役战术导弹部队的火力打击和警戒分队、袭击分队的积极行动,破坏敌人进攻准备;当敌火力准备时,充分利用掩蔽工事严密防护,并随时准备抗击敌人冲击;当遭敌核、化学武器袭击时,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封闭核突击缺口;当敌强击支队攻击时,依托阵地,顽强坚守,积极抗击;当敌突入阵地时,适时机动兵力、火力和机动设置障碍物,灵活运用伏击、反冲击等攻势行动,与敌反复争夺,大量杀伤敌人;当敌占领防御要点时,适时使用预备队反击,在坚守部队配合下,消灭占领防御要点之敌,恢复阵地;当敌在阵地纵深或侧后机降时,以反空降预备队迅速将其歼灭。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3 14:28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