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台宫,位于河南省
济源市西北40公里的王屋山华盖峰南麓,由唐玄宗李隆基敕命道教宗师
司马承祯在
王屋山创建的宫观。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始建;唐开元十五年(727年),建成。因周边形胜恰似“丹凤朝阳”,故名阳台。后经战乱,庙宇凋零,金贞佑二年(1214年)重修,改观为宫。后历经元、明、清、民国多次修葺,阳台宫是河南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古建筑群之一。
历史沿革
唐开元十二年(724年),唐玄宗李隆基敕命道教宗师司马承祯建观而居;唐开元十五年(735年)道院落成,取名阳台观。唐玄宗亲题“寥阳殿”匾额。
五代时期,阳台观因战乱损毁。
金贞元二年(1154年),改观为宫,称“阳台万寿宫”。
金贞祐二年(1214年),阳台宫再次因战乱损毁。
金
正大四年(1227年),道士王志祐主持重修阳台宫。
元至元六年(1340年),重修玉皇殿。
现存主体建筑均为明、清时期修葺而留存至今。
建筑格局
综述
阳台宫占地90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平面建筑布局依中轴线而建,依次有山门、大罗三境殿、东西廊房、玉皇阁、王母殿、长生殿遗址、白云道院过厅等。
大罗三境殿
大罗三境殿又名三清殿,是中国现存体量较大、石雕和木雕艺术价值也较高的明代单体木结构建筑。大殿为面阔五间、进深四间的单檐歇山九脊殿。殿内纵横18根方形石柱和殿外十二根露明石柱,通身高浮雕道教神话故事,诸多构件保留了宋、元建筑手法,为河南省现存规模最大的明代木结构殿堂建筑。
玉皇阁
玉皇阁为清代重修的明代歇山式三重檐三层阁楼建筑。面阔、进深均为五间,四周有回廊,高大巍峨,颇为壮观。四周回廊石雕丰富生动,20根八角形石柱上,高浮雕盘龙丹凤、花鸟禽兽、高士羽人,以及传统民间故事苏武牧羊、龙抓王小、飞虎山、桃源洞、孝子图等,形象丰富生动,体现了明代良好的石刻艺术。
文物遗存
石雕
玉皇阁外部回廊有20根方形石柱,石柱通身浮雕盘龙丹凤、花鸟瑞兽、高士、羽人及神仙世俗故事等。
古树
在阳台宫三清殿前,有四株古柏和一株
七叶树, 树龄均在千年以上。其中两株古柏状似云龙丹凤, 故称龙柏和凤柏。相传这株七叶树是由司马承祯与
玉真公主亲手种植的。
碑刻
重修玉皇殿记,立于元至正四年(1344年)。碑末及碑阴刊刻众多道教大师的题名及封号,反映了当时阳台宫的兴盛状况。该碑对王屋山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重修阳台万寿宫三清殿记,立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碑文记载阳台宫住持道士杨福常及弟子张寿阳,邀请新乐全真道士孟景阳、安阳全真道士杨景明一起协力维修三清殿一事,为研究阳台宫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阳台宫修建殿阁粧塑圣像记,立于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碑文开头对天坛山的壮丽景观进行生动描写,之后记载万历二十四年正月至万历二十七年十月,阳台宫住持乔玄仲、鹿邑道士张太和与河内善人殷大洪、史尚仁等人共同维修三清殿、创建玉皇阁,又塑三清、玉皇大帝、灵官像。此碑是研究阳台宫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荆之琦功德碑,立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九月。此碑系当地百姓为钦差分守河北道河南布政史司右参议荆之琦所立的功德碑,以纪念他率部平定由山西进入济源王屋山一带搅扰的明末农民起义军。碑中记载义军于崇祯四年六月进入济源,纠正了《明史》中义军于崇祯五年首次入济的错误,对研究明末农民起义和王屋山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重修阳台宫记,立于清康熙四年(1665年)。考选知县邑人周犹龙撰文,共城山人熊明光书丹并篆额。碑文记述邑人李生荣对阳台宫内寥阳阁及东西配殿重新修筑,使庙貌巍峨,对研究阳台宫古建筑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重修三清阁碑,立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该碑记载道士王合礼、功德主牛泰生、总理张达孝、首事侯玉成等,于明嘉庆六年二月至嘉庆九年四月间对三清阁进行重修,为研究阳台宫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文物价值
阳台宫建筑以其做工细腻著称,具有很高的科学、艺术及研究价值,宫内遗存元、明、清碑刻数十通,记载着道教史料和宫之兴衰,对研究阳台宫古建筑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文物保护
1986年,阳台宫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阳台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文化
天宝三年(744年),
李白、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李白欲寻访
司马承祯,待到阳台宫后人已仙逝,李白有感而作四言诗《上阳台》:“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
上阳台帖》为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
旅游信息
地理位置
阳台宫位于河南省
济源市西北40公里的王屋山华盖峰南麓。
交通信息
1、北京、天津、河北的游客走京珠高速到新乡下,再上新济路即到。
2、山西的游客走207国道即到济源。
3、山东游客途经商丘或兰考上开洛高速至孟津下,再上207国道经吉利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