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城镇,隶属于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位于
阳山县中部,东与
青莲镇相连,南与
杜步镇毗邻,西与
七拱镇相靠,北与
小江镇、
黎埠镇接壤。辖区总面积299.74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阳城镇户籍人口有120865人。
历史沿革
西汉时,阳城镇为阳山县治。
明、清代,连江河南属通儒乡分地,河北为常岁乡分地。
民国三年(1914年),称附城区。
民国十七年(1928年)5月,改称附城乡,属一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初,仍称附城乡,属一区。
1957年10月,称附城乡。
1958年10月,阳山并入连阳各族自治县时称阳山人民公社。
1960年10月,恢复阳山县称附城人民公社。
1964年6月,设立阳城镇。
1983年11月,撒社设区(镇)时改称阳城区。
1984年3月,附城区并入统称为阳山镇。
1987年1月,撤区设乡(镇)称阳城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10月,阳城镇辖5个社区、21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阳山县商业大道60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阳城镇位于
阳山县中部,东与
青莲镇相连,南与
杜步镇毗邻,西与
七拱镇相靠,北与
小江镇、
黎埠镇接壤。辖区总面积299.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阳城镇分平原、丘陵、山区3个类型区,四面环山,四周高中间低。
气候
阳城镇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均气温21℃,年降水量1800毫米,四季分明,春、夏季气候适宜,夏季平原与山区逛差明显,冬季霜雪少。
自然资源
阳城镇境内有铁,锌、钨、铅、煤、重晶石、水晶石等矿产资源。
人口
截至2019年末,阳城镇户籍人口有120865人。
经济
2005年,阳城镇实现
工农业总产值近8.6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9679亿元、农业总产值1.6亿多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3.2%和5.2%;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96亿元,比上年增长39.5%。
2018年,阳城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45亿元,同比增长1.9%;农业总产值5.88亿元;第三产业总产值11.7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37亿元;财政收入83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273元,同比增长15.5%。
2018年,阳城镇种植西洋菜500多亩,年产量4000多吨,产值800多万元。
交通运输
阳城镇境内有水线的连江河直贯清远、广州;陆线的107国道、清连一级公路和省道S114线贯穿南北。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1992年,阳城镇有镇属中学1所、小学17所、教学点15个、幼儿园1所,在校学生503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
文化事业
1992年,阳城镇有文化娱乐场所82个。
医疗卫生
1992年,阳城镇医疗保健设施有阳山县人民医院、中医院﹑慢性病院、镇卫生院各1所。
社会保障
2018年,阳城镇列入低保救济511户978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297户301人,城镇特困人员8人。开展拥军优属工作,审核发放377名优抚对象抚恤金及生活补助金261.89万元;投入26.63万元对在乡“三属”、残疾军人、老复员军人、复员孤老、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现役军人家属和荣立个人三等功军人进行慰问。关心支持残疾人,为303名残疾人申请并发放52.68万元困难残疾人生活津贴,为1415名残疾人申请并发放356.58万元重度护理补贴。
2018年,阳城镇新增贫困户27户73人,投入资金463万元,带动重点村189户有劳动能力贫困户人均增收3000元。全年实现预脱贫866户1804人,脱贫率分别为92.48%和90.69%。
历史文化
风景名胜
阳城镇境内有贤令山、北山古寺、摩崖石刻、水口秦汉古驿道、水口鱼水风景区、神峰关、丫叉山景区、文塔等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