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平郡
中国古代行政区
阳平郡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古郡(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域,始见于战国时期。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隋朝废郡制,以县直隶于州。唐朝道、州、县,武则天时曾改州为郡,旋复之,明清称府。),曾经先后在三地置。
三国魏置
魏文帝黄初二年 (221年)由魏郡分置阳平郡,治元城(今大名东北金滩镇)。
魏元帝景元三年(262年)设十一州,阳平郡治馆陶(今馆陶镇)领九县:馆陶、清渊、阳平、元城、东武阳、卫国、顿丘等。
晋武帝咸宁六年、太康元年(280年)晋分国为十九州,魏郡、广平郡、阳平郡“三魏”属司州,阳平郡治元城(今大名县金滩镇)领七县:元城、馆陶、清渊、阳平、东武城、发干、东平等,先后属相州、司州、毛州。隋开皇三年废入毛州。
南朝宋侨置
南朝宋侨置阳平郡,治阳平县(今安徽固镇谷阳城)属豫州(治今安徽寿县)。
北朝北魏太和四年(480)废阳平郡及其属县,不久复置阳平郡,隶属睢州(治今安徽灵璧县潼郡)。
南朝梁普通五~七年(524~526)梁取北魏之阳平郡隶潼州(由睢州改)。
北朝东魏武定六年(548)取梁之阳平郡,更名谷阳郡,治高昌县(治今谷阳城),隶睢州(由潼州改),领高昌县(治今谷阳城)和连城县(治今安徽固镇连城集)。
北朝北齐,谷阳郡属仁州。
南朝陈:太建五年(573)入据淮北,谷阳郡属潼州(治今安徽灵璧县潼郡)。
北朝北周武帝时入据淮北,谷阳郡隶属仁州(治赤坎城,今安徽固镇仁和集)。
隋开皇六年(586)降谷阳郡为谷阳县。属仁州。
南朝齐置
南齐建元二年(公元480年),萧道成在石鳖城(今江苏宝应境内)设置阳平郡。领太清、永阳、安宜、丰国四县。永明七年(公元489年),阳平郡及所领太清、永阳、安宜、丰国四县皆侨寄山阳郡(今淮安市)内。
公元502年,梁在原安宜县地域,重立阳平郡,治安宜县。西魏,北齐,北周因之。隋开皇三年(583)废阳平郡。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2 17:01
目录
概述
三国魏置
南朝宋侨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