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文”(yáng wén),指表面凸起的文字或者图案。采用模印、刀刻、笔堆等方法,出现高出器物平面文字图案等。语出明 文彭《印章集说·辨阴阳文》:“古所谓阴阳文者,言其用不言其体。”《
儒林外史》第二一回:“ 浦郎 把自己小名去了一个‘郎’字,写道:‘一方阴文图书,刻“ 牛浦 之印”;一方阳文,刻“布衣”二字。’”印章上文字或图像有凹凸两种形体,凹下的称阴文(又称雌字),反之称阳文。为了避免误会,就把
阴文称为白文,阳文称为朱文。有的印章中杂有白文朱文,就称“朱白间文印”。
篆刻通常有
阳文和阴文的区别。所谓阳文,指把字形的线条保留,刻掉空白部分,这样印到纸上的字阴影部分是字形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