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肺热证,中医病证名。多见于病程迁延,阴津耗伤,肺热减而未清者。常见于肺炎喘嗽。
临床表现
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干咳少痰,面色潮红,口干便结,舌质红,苔少或花剥或无苔,脉细数。
预防
1.搞好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冬春季节带儿童外出,防止着凉。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3.气候冷暖不调时,随时增减衣服,感冒流行期间勿去公共场所,防止感受外邪。
病因病机
肺炎喘嗽的后期阶段,余邪未尽而正气已虚,或因素体阴虚,或因邪热伤津所致。
辨证要点
热病伤阴,阴虚内热,则见低热,面色潮红;肺阴伤则干咳少痰或无痰;阴虚内热,迫津外泄,则见盗汗;热病伤津,则口干,大便干结;舌质红,苔少或花剥或无苔,脉细数,均是阴虚内热之征。
治法
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剂
沙参麦冬汤加减。
常用中药
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桑白皮、款冬花、扁豆、甘草。
常用腧穴
尺泽、孔最、列缺、合谷、肺俞、足三里。
常见病
肺炎喘嗽。
调护
1.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多喂开水。
2.保持安静,居室空气新鲜。
3.呼吸急促时,应保持气道通畅,随时吸痰。
4.对于重症肺炎患儿要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