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两虚证
中医病证名
阴阳两虚证,中医病证名。是全身阴阳俱虚所出现的一系列虚弱症状的概称。本证多因久病不复,阴阳俱损,或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所致。
辨证要点
形体羸弱,精神萎顿,少气懒言,形寒肢冷,舌淡而少津,或有齿痕,或光剥,脉微细而数。服温热药则阴虚症状明显,服苦寒药则阳虚症状加甚,症状复杂而易变,且每见脏腑阴虚阳虚症状。阴阳两虚证常见于许多疾病的后期,并多以脏腑的病变为基础,故阴阳两虚证往往表现为某些脏腑的阴虚阳虚证候。
常见证型
肺痨阴阳两虚证
临床表现:咳逆喘息少气,咯痰色白有沫,或夹血丝,血色暗淡,潮热,自汗,盗汗,声嘶或失音,面浮肢肿,心慌,唇紫,肢冷,形寒,或见五更泄泻,口舌生糜,大肉尽脱,男子遗精阳痿,女子经闭。苔黄而剥,舌质光淡隐紫,少津,脉微细而数,或虚大无力。
治法:滋阴补阳。
方剂:补天大造丸加减。
常用中药:紫河车、怀生地黄、麦门冬、天门冬、杜仲、怀熟地黄、 牛膝、当归、小茴香、川黄柏、白术、枸杞子、五味子、陈皮、干姜、侧柏叶。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07 20:07
目录
概述
辨证要点
常见证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