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者,称为“妊娠恶阻”。亦称为“子病”、“病儿”、“阻病”。多因
脾胃虚弱或肝胃不和导致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若呕吐日久,浆水不入,伤及气阴,可继发气阴两虚的恶阻重症。
病因病机
主要是冲气上逆,胃失和降。可由素性肝旺,或肝热气逆,受孕后血聚胞宫养胎,冲脉气盛,冲脉附肝,冲脉之气上逆,冲气夹肝火上犯逆胃,致使胃失和降所致;也可由素体
脾胃虚弱,孕后经血不泻,冲脉气盛,冲气犯胃,胃失和降而致。这两种未及时治疗,可发展到气阴两虚型。
恶阻的原因主要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分泌过多,胃酸分泌减少,胃肠蠕动降低,饮食消化吸收减缓而引起反射性呕吐。精神紧张,情绪抑郁,对
妊娠恐惧以及神经系统功能不稳定的人尤易发生恶阻。
临床表现
1.中医分型
(1)
脾胃虚弱型
妊娠早期呕恶不食,脘腹胀满,全身乏力,头晕思睡,口淡或呕吐清涎,舌质淡,苔白,脉沉弱。
(2)肝胃不和型
妊娠初期,呕吐苦水或酸水,胸满胁痛,
嗳气叹息,头胀而晕,烦渴口苦,精神抑郁,舌淡红苔黄,脉弦滑。
(3)气阴两虚型 恶心呕吐日久,出现精神萎靡形体消瘦,眼眶下陷,发热口渴,尿少便结,唇舌干燥,呕吐带血水样物,舌红,苔薄黄或光剥,脉细数无力。
2.西医分类
(1)轻度呕吐 呕吐反复发作,尤其在进食后,尿酮体阴性。
(2)中度呕吐 呕吐频作,不进食亦吐,吐出物为沫状黏液,或含有胆汁和血液,全身出现轻度脱水症状,可有口渴、皮肤口唇干燥、眼球凹陷,小便量少而比重增加,血红蛋白指数升高,体温略高,脉数、血压降低,体重减轻,血糖下降,尿酮体阳性。
(3)重度呕吐 体温升高,脉搏微弱、血压降低,精神疲乏,嗜睡,甚至昏迷、抽搐、黄疽、少尿或无尿,肝肾功能受损表现。
辨证施治
1.中药治疗
(1)
脾胃虚弱型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方药:香砂六君子汤或小半夏加茯苓汤。
(2)肝胃不和型 清肝和胃,降逆止呕。方药:加味温胆汤。
(3)气阴两虚型 益气养阴,和胃止呕。方药:生脉散合增液汤。
2.饮食疗法
饮食疗法可辨证施膳,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1)
脾胃虚弱 治宜健脾和胃,降逆止呕。药膳方:①砂仁肚条 砂仁末,猪肚,调料适量。猪肚洗净后入沸水中氽透捞出,刮去内膜;锅内加清水、葱结、姜块、花椒,放入猪肚,沸后用小火煮至肚熟,取出切成肚条。再用原汤烧沸后,放入肚条、砂仁末、胡椒粉、猪油、味精各适量,沸后用湿淀粉勾芡;②豆蔻生姜肉片 白豆蔻,生姜,猪瘦肉。豆蔻为末,生姜洗净切丝;猪肉切片,如常法炒熟后,放入豆蔻末,生姜丝,炒匀起锅即可,连续服食;③紫苏姜橘茶 苏梗,生姜,大枣,陈皮共煎取汁,代茶服饮。
(2)肝胃不和 治宜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药膳方:①滑石红糖茶 滑石,红糖,将滑石用布包扎,煎汁去渣,加红糖再煮片刻;②芦根竹菇汤 鲜芦根,竹,蜜糖适量。将前2味水煎取汁去渣,加蜜糖调匀服食。
(3)气阴两虚型 治法宜益气养阴,和胃止呕。药膳方:①鲜藕粥 鲜老藕,粳米,红糖或蜂蜜适量。藕去节,洗净,切薄片,与粳米、红糖或蜂蜜同煮粥,忌用铁锅煮,早晚餐服食;②西洋参茶 西洋参切薄片,泡开水,代茶饮。
3.针灸疗法
主穴足三里、内关、中脘,
脾虚加上脘,肝热加太冲,痰湿加丰隆。手法补虚泻实,每天1~2次,留针20分钟。
预防
1.饮食及营养
孕妇早期饮食因该少食多餐,以瘦肉、鱼类、蛋类、面条、牛奶、豆浆、新鲜蔬菜和水果为佳。可多选择孕妇平常喜欢吃的食物,但不宜食用油腻、油煎、炒、炸、辛辣刺激等不易消化的食物。清晨呕吐厉害者可食较干的食物,如烤馒头片、面包干、苏打饼干、甜饼干等,可以减少呕吐。进食时,可将饮食中的固体食物与液体食物分开,在正餐食完后,隔段时间再喝水或汤。3次主餐外,可另加2~3餐辅食,少食多餐,力争不引起呕吐,或一次吃完吐掉后,休息一会儿再吃,将吐掉的补充上,以补足一天总的需要量。反应过重者可适当服用维生素B1、B6,连服7~10天,以帮助增进食欲,减少不适感。
2.身心放松
保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切勿过怒过悲,戒除情绪大幅度波动。多参加娱乐活动,多听音乐。
3.作息及环境
注意休息,每日保证8~9小时睡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新,温度适中,不宜过冷或过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