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原创歌手这个圈子内,阿利颇有人气。在《
单身歌》之前,他的《打工在外》在网上已广为传唱。此外,他的原创歌曲还有《
女人》《网诺》《红红妹妹》《思乡》《打工娃》等。阿利的歌基本上属于民族通俗音乐,歌词内容贴近生活,易于上口传唱,很通俗也很真实感人。
《单身歌》的作者叫阿利,本名周胜利,35岁,山西省新绛县人,
机械工程师,他创作的多首以打工者为题材的歌曲都备受称赞,他也因此被网络界称为“打工歌王”。
“哥们今年都过了三十岁/到现在还没有老婆暖被/什么时候我也能出双入对/寂寞的夜里不再抱着枕头睡/饱汉子不知道饿汉子的苦/裤子破了都没有人补/各位兄弟姐妹大婶大叔/求求你给俺瞅个媳妇… 这是在网络上正走红的《单身歌》,很短时间内,仅新音乐人原创音乐论坛就有55000多人次下载。浓郁的西北风味、诙谐而质朴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得它受到众多音乐爱好者追捧。
阿利说,他的“打工者情结”最初来源于对父母的感情。阿利的父母都是新绛县泽掌乡乐丰庄的村民。1994年,阿利从山西省电子工业学院机械制造系毕业后,分配到山西河津铝厂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铝业山西分公司工作。父母随后跟着阿利从农村老家来到河津,从事看大门、看澡塘等工作。从农村到城市,阿利说,他的父母就是典型的农民工,没有固定收入,没有稳定工作,每日辛苦劳作,赚点钱都为儿女攒着。从父母身上,他仿佛看到了中国千千万万朴实勤劳的农民工。从农村出来的他很想为广大农民工做点什么。于是,有着音乐特长的他开始作曲、写歌。 阿利的第一首歌《打工在外》创作于2007年4月。没想到,此歌一出,立即受到网友追捧。到目前,新浪UC上依然有许许多多人在传唱这首歌。 2008年2月,阿利离开家乡,到中铝重庆分公司工作,“重庆的饭菜很辣、很麻,吃不惯,我经常渴望能够吃两个馍,到处找面条吃……”远离父母故土、生活的不适应让阿利思乡情重,也让他与打工者更加贴近。两个月后,他参加了重庆南川区“南洋城”杯十大青年歌手大赛,为比赛创作了歌曲《打工娃》: “打工娃/闯天下/堂堂正正什么都不怕/汗珠子落地它摔八瓣哪/挣下钱来要寄给咱爹娘花/打工娃/闯天下/一腔抱负四海为家/再苦再难咱不流泪哪/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报效国家”。 这首歌,使他荣获“重庆南川十大歌手”称号;也正是这首歌,使得他成为当地打工者群体中的“名人”。阿利说:“四川、重庆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占到了1/3以上,这是反映当代打工年轻人励志创业的歌曲,所以深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 此后,当地政府在几次大型活动中都将此歌曲作为必演歌曲。
阿利上学时很痴迷物理,成绩非常好,高考取得了99分(满分100)的优异成绩。但是因为偏科造成总分过低,他只能被中专院校录取。阿利读中专时学的是机械制造,参加工作后又到
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发电机和电力系统专业进修。走上工作岗位后,阿利的工作成绩非常出色,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有骄人成果。记者了解到,身为机械工程师的阿利,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主持和参与了近二十余项氧化铝科技项目开发,取得多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和国家专利,并多次立功受奖。2006年1月,阿利的一项职务发明专利“一种一水铝土矿生产氧化铝的母液处理方法”获中国优秀专利奖。 工作之余,音乐成了阿利最亲密的“伴侣”。 阿利的音乐天赋来自于遗传和家庭熏陶。祖父、父亲、母亲都是黄土地上的农民,也都是村里的文艺骨干。阿利的父亲会二胡、笛子、口琴等,母亲是蒲剧的忠实票友,农闲时间会联合村里的蒲剧爱好者组织一些自娱自乐的演出活动。祖父活着的时候是唱蒲剧的旦角,曾经唱红汾河两岸。阿利说,他祖父当年能够娶到比自己小十几岁的祖母,就是因为唱戏唱得好。他祖母的父母很喜欢看祖父的演出,于是成就了这段美满姻缘。 他的婶娘擅长民歌和蒲剧,至今仍活跃在舞台一线;堂哥堂嫂也都是单位歌舞团的成员。 生活在这个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中,阿利从心底萌发出了对音乐的热爱。中学时期,阿利就是学校各种文艺演出的主角;中专阶段,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在音乐的殿堂里遨游。 同在
河津铝厂的江基旺、宁文健两个科长会吹口琴、识简谱,阿利有空就跟着两人学。父亲则是阿利作词作曲的启蒙老师,后来,网络音乐人羊羊、阿雨、周志军等对阿利的成长都提供了不少帮助和指导。 从2000年起,阿利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音乐创作,“希望自己能够在
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成为一名优秀歌手。”阿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