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劳西奥战役是公元前113年,日耳曼和罗马在里昂城南的罗讷河中游河谷内进行的一场战役。
战役背景
公元前113年,
日耳曼集团在条顿部落首领条顿伯德的带领下,抵达了意大利东北部的
诺里库姆地区。那里是
阿尔卑斯山东部一处重要的入口,直接通往
波河平原,威胁罗马依靠击败山南高卢而开拓的优质殖民地。
时任罗马执政官卡波对此忧心忡忡,立刻召集公民兵备战。但主力军已陷入
北非地区的
朱古达战争,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集结太多力量。经过东拼西凑,20000人的
罗马军团和
意大利同盟军被派上战场。为了减少人数少带来的劣势,罗马人决定在阿尔卑斯山的最狭窄通道设防,尽可能将数量庞大的敌人堵在门外。
很快,他们发现
日耳曼人还没准备好南下
亚平宁半岛。卡波也通过自己的军威来逼迫对方,让日耳曼部落同意另谋出路。然而,为了给自己的政治生涯捞取军功,他又想在半道上解决这些蛮族。通过贿赂给对方引路的向导,让条顿人在漫长的山路内不断绕行,以便自己提前部署好伏击兵力。
然而,就是这群被他所看不起的野蛮人,居然以可怕的冲锋撕破了军团阵线。虽然罗马军队的三线部署有利于进行长期消耗,但杀红眼的日耳曼人同样表现出顽强的意志。最终,罗马人在夜里承认战役失败,只能依靠突如其来的暴雨掩护才避免全军覆没。
此后,
日耳曼人依然不准备南下意大利,而是向西进入了高卢南部。由于当地已经被罗马所折服,所以就向元老院提出土地交割要求。卡波再次率军北上迎战,接着又被日耳曼部落的人海冲锋战术所击溃。整个高卢南部也因此被对方肆虐4年之久。
公元前107年,新任
执政官卡西乌斯率领10000多士兵前往支援高卢友军。但这个消息很快就被站稳脚跟的对方察觉。日耳曼人马上联合了对罗马不满的
凯尔特部族蒂古尼人,准备在半路上截杀这部分军团。结果,卡西乌斯因忙于赶路而疏于提前侦查,在漫长的小道内让人打得措手不及。
随着4000多人战死,大部分人也被迫低下高傲的头颅。在凯尔特人的指导下,日耳曼人也学会了南方世界的终极侮辱手法。他们强令罗马俘虏从轭门底下钻过,这无疑于是让数千公民钻了别人的裤裆。
战役过程
罗马得到败报,组织了一支大军北上。
日耳曼人也暂时向西撤退,在当代
法国南部的奥朗日集结部众。
公元前105年10月初,欧洲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两支军队在里昂(Lyon)城南的
罗讷河中游河谷内相遇了。日耳曼方面总人数约为30万,其中能够战斗的成年男子约有15万左右,主帅是辛布里国王波伊奥里克斯(Boiorix),副将是条顿国王条顿伯德(Teutobod);罗马方面投入了8万正规军,加上辅助兵及随军奴隶,总数超过12万人,主帅是执政官马里乌斯(Mallius),副将是代执政官凯皮奥(Caepio)和前任执政官斯考卢斯(Scaurus)。为了树立统帅的威权,马里乌斯和凯皮奥事先均被元老院授予元帅军衔(Imperator,后来演变为罗马皇帝的头衔),这在此前还绝无仅有。当年的另一位罗马执政官鲁福斯(Rufus)因病不能成行,所以推荐军事经验丰富的凯皮奥为代执政官顶替自己,但凯皮奥与马里乌斯、斯考卢斯三人之间的关系却十分糟糕。假若鲁福斯能够预知未来的战况,不知道他会为自己的决定大笑还是痛哭。
为了对付敌人著名的“Furor Teutonicus”(条顿式的疯狂冲锋),罗马军被分为三部,摆出一个“品”字型阵势:斯考卢斯突前,列阵于维埃纳(Vienne)城郊,在他的后方集结着罗马军主力:凯皮奥负责左翼,列阵于罗讷河西岸的普里瓦(Privas)城郊;主帅马里乌斯负责右翼,列阵于罗讷河东岸的阿劳西奥(Arausio,现名奥朗日,Orange)城郊。但我们从地图上可以看到:由于兵力过多,而战场又过于狭窄,罗马军摆的这个“品”字阵实际上等于是个“一字长蛇阵”,从维埃纳拖到奥朗日,南北绵延足有180公里长。以当时的通讯能力,消息从前锋传到后卫起码要花上整整两天时间。
公元前105年10月1日,斯考卢斯的军营遭到了
日耳曼人的突然袭击。奇怪的是,他对此完全没有准备,也毫无招架之力,而只能赶紧派信使去下游向马里乌斯和凯皮奥要救兵。可惜的是,使者中午出发,太阳还没有落山,斯考卢斯就全军覆没了。他本人“从马上摔了下来”,被辛布里士兵生擒活捉,并带到波伊奥里克斯国王面前。
波伊奥里克斯对自己又一次轻松地击败罗马军队的辉煌战果并不感到意外,却对战俘斯考卢斯桀傲不逊的态度颇为吃惊。这位满头银发的前任执政官坚毅地昂着头,一言不发,也全无乞求被释放的表示。他显然认为,与其在马里乌斯和凯皮奥这两个政敌面前遭到当众羞辱,还不如就这样在敌营中了结自己已经长达六十余年的人生。在晚餐会上,波伊奥里克斯挥舞着手中的长剑,向斯考卢斯宣称自己将直捣意大利,摧毁这罗马文明的心脏。斯考卢斯此时终于开口了:“野蛮人的国王啊,永远不要把你的双脚踏上意大利的土地!罗马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而且全世界都会乐意帮助我们!窥视那神圣的国度,对你来说只能是自取灭亡!”波伊奥里克斯至此终于丧失了耐心,他一剑便砍下了斯考卢斯的头颅。
斯考卢斯战败被杀的消息在下游的罗马将士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但他们的两位元帅们却没有因为大敌当前而停止争吵。马里乌斯深感局势危急,决定放弃两翼合围的计划。他立即写信给凯皮奥,以上级的身份要求对方把西路军调到罗讷河东岸来与自己会师。作为代执政官及山南高卢行省总督的凯皮奥是名门之后,一向看不惯出身低微的马里乌斯对自己指手画脚,于是回信说:“你管你的,我管我的。”马里乌斯当然不同意,经过信使数次往返,凯皮奥终于同意执行命令。
眼见敌人拥有数量优势,执政官马里乌斯决定与敌人和谈解决问题。可作为同僚凯皮奥却坚决反对,还企图依靠战功来给自己增加政治资本。于是,他在执政官与对方洽谈的时候,率领本部军队向日耳曼发起了攻击。然而,传统罗马三列战术更适合防御而不是突击,大大降低了偷袭所应有的集中兵力优势。在日耳曼人的迅速反击下,不少士兵意识到作战失败后也出现溃退现象。结果,其余原本未参战的军团也遭到突然反击,在完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参战。
“Furor Teutonicus”开始了,毫无秩序的罗马军队被日耳曼人死死地夹在河谷里,原本清澈的罗讷河水瞬间化作殷红,情景恐怖得无人能够加以描述……
战役结果
与战斗本身相比,日耳曼人在战后对待战利品的行为更加令人发指。如前所述,他们此时还处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阶段,对奴隶制度完全不理解,自己不想当奴隶,也不要别人给自己当奴隶。因此,所有罗马战俘、乃至于随军的奴隶,不分贵贱,均被就地处决,他们的内脏和鲜血被用来祭祀日耳曼人的战神武丹;更有甚者,日耳曼人连罗马人的武器装备和金银财物都不要,反而把它们一律扔进罗讷河里祭祀河神,河水为之不流。由于日耳曼人古怪的宗教信仰,即便罗马人的随军牲畜都无法幸免:在方圆数十里的树林中,树干上遍钉着罗马人的首级,树枝上挂满了从战马、驴、骡身上扒下来的皮毛,鬼哭狼嚎之声直上云霄。
历史将永远记住公元前105年10月6日。仅仅在这一天之内,
辛布里人、条顿人和阿姆布昂人就于阿劳西奥战场上全歼了16个罗马军团【16×(4400军团重步兵+300骑兵+约2000左右投石手、弓箭兵、弩炮部队)】,可怜12万罗马将士里竟然仅有十人生还。
阿劳西奥战役对罗马共和国的打击是毁灭性的。111年前的坎尼战役消灭的更多的是罗马的意大利盟友军队,汉尼拔在
布匿战争中也从未真正进入罗马的统治核心--拉丁地区进行破坏,结果反而加强了罗马在意大利原本并不牢靠的统治地位。而阿劳西奥战役导致的拉丁人口损失却如此之大,以至于整个罗马社会均为之破碎。阿劳西奥之战使罗马损失了差不多一半的政府成员和元老院成员,以及2/3以上的男性公民。尤其是贵族的力量更是被削弱到无法组织有效的军事抵抗,甚至无法压制广大罗马民众和奴隶。民众对罗马元老院政府的失望已经到达极点,更何况,在阿路西奥会战的惨败之后,罗马可说得上是没有任何像样的军事力量能够拿出来对抗日耳曼人了。于是,罗马当局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在这种关键情况下,罗马当局不得不起用了曾参加过著名的朱古达战争的名将
盖乌斯·马略担任执政官,后者基于罗马当前的周边局势,开展了一系列决定罗马命运的改革。史称“
马略改革”(Marius Reform)。改革主要从军事方面开展,深入到罗马社会的各个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