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巴拉契亚龙
白垩纪暴龙超科的一属恐龙
阿巴拉契亚龙是一种发现于北美洲的大型暴龙类。该属下只有一种,蒙哥马利阿巴拉契亚龙。阿巴拉契亚龙的正型标本的体长约为7米,但这件标本是一件亚成体,因此完全成年的个体会更大。
命名由来
阿巴拉契亚龙的属名强调了它的发现地,即美国东部地名阿巴拉契亚,同时也指代了这种恐龙所生存的阿巴拉契亚古陆。种名取自美国阿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县。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目前为止,阿巴拉契亚龙只有一件标本,即正型标本RMM 6670,保存了鼻骨,上颌骨,泪骨,颧骨,翼骨,外翼骨,颚骨,隅骨,夹板骨,齿骨,10颗脱落的牙齿,8节尾椎,耻骨,股骨,胫骨,腓骨,距骨,跟骨,跖骨,趾节骨。
鼻骨的表面不光滑,具有粗糙的骨质纹饰,但额骨突是光滑的。在两侧鼻骨的中线位置具有6个很明显的骨质突起,类似于分支龙的鼻骨。上颌骨具有15个齿槽。上颌骨具有前颌孔和上颌孔。上颌孔的位置较其它暴龙类更靠背部。上颌骨的颧骨突的基部背腹向比较浅。从侧面看,泪骨为“T”字形。泪骨的气腔化开口比较小。泪骨缺少眼眶上脊。眶前窝延伸到泪骨的表面。颧骨的外表面略微凹陷。颧骨的上颌骨突末端尖细。外翼骨具有比较宽的颧骨突,颚骨的犁骨翼骨突的后边缘具有发达的开孔与内部的气腔化构造相通。颚骨与泪骨的关节面位于背外侧突的远端。齿骨的前缘略微翘起,与其它暴龙类相似。齿骨的外侧缘有两排滋养孔略呈平行的排列。股骨头指向内侧面,与大转子之间的连接较为平滑。胫骨骨干的截面相比艾伯塔龙要更接近圆形。腓骨位于胫腓节远端的骨干具有平滑的前表面。第三跖骨的近端在内外侧向上严重压缩,脚部具有窄足型的特征。脚部的爪子近端关节面的背缘具有一个明显的突起。
系统发育位置
系统发育位置
阿巴拉契亚龙的定种描述文章的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它的位置较伤龙进步,但是较暴龙亚科和艾伯塔龙亚科更为原始。洛温等人2013年的系统发育分析和布鲁萨特等人2016年的系统发育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病理学特征
病理学特征
阿巴拉契亚龙的正型标本有两节尾椎骨不正常的愈合在一起,推测是由于创伤导致的骨质增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3 18:39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