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图》是清代画家袁耀创作的一幅中国画。作者用唐朝诗人杜牧《
阿房宫赋》文意,拟写阿房宫胜景。自题“拟阿房宫意”,署款“庚子阳月”、“邗上袁耀”,钤“耀之囗”、“昭道”白、朱文二方印。庚子为乾隆四十五年,为迄今所见
袁耀画作时间最晚者。南京博物馆藏。
层峦耸翠,曲水萦环,重楼叠阁,各抱地势,廊腰缦迦,夏边行空,亭桥卧波,龙舟游荡。楼阁、人物,笔致细腻,生动入微。建筑物用大青绿敷色,浓盛厚重,鲜艳夺目,山石树木则用水墨,略施淡彩,主次分明,整体则气势宏大,局部则各显精神,是袁耀晚期至精之作。
中国绘画讲究写意,即便是逼真的写实,也充满情意,充满潇洒的态度,充满富于想象力的主观色彩。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以及鞍马、走兽、蔬果、鳞介莫不如此,唯独界画不同。界画是以界笔直尺画线而得名,它描绘的对象是人工营造的大型建筑物如楼、台、宫、馆、殿、堂、亭、阁、廊、壁构成的精巧豪华的建筑群,也有大型的舟船、桥梁,要求精致准确,比例得当,合营造法则。有意思的是,这样的近似于科学的建筑效果图,除了和特定环境的人物画相配外,竟然多半是与绝尘摈俗的山水画作伴。
袁江、袁曜是清代最富盛名、最有成就的界画画家,叔侄俩的风格相近,画法也相近。《阿房宫图》是袁曜的作品。是画家心目中的阿v房宫全景图,用界画的形态来表达,实际上,是袁曜精心设计的阿房宫,所以款书:拟阿房宫图。这个阿房宫,也许有杜牧《阿房宫赋》的某些描述,但从画里的建筑样式看,并不是秦代风格,有不少堂阁明显是清代建筑,因此,画家无疑又是位建筑设计师。全图从近至远,依山傍水,一气盘旋,很有气派,很见气势。画家别出心裁地在山和水之间铺设建筑,以山、水的阻隔将建筑群落层层分开,又利用山、水把建筑物层层推进。近景的高墙大门临水,小舟一叶,双人持桨而行,右有水门,门外阔水为湖,湖中龙舟劈波,远处是隔湖相望的山,山后几处厅堂,几座楼台,岸柳后曲径而上的是停桥,停桥再右,则是画面外的湖光山色。依山的还是从近景的高墙大门起,通过回廊,将主景的楼阁、大殿、宫室、高台连接起来,中间一座平缓的山坡,将阁与殿、室、台隔断,高台后,走廊从左蜿蜒绕向被湖水隔断的山峰,山峰陡峭,山峰后又有回廊隐现,又有更高的山峰,更高的楼阁、宫室。山水相连又相隔,整个阿房宫在山水的相连相隔中,显示气派,又在山水环境的衬托下,显示气势。
此图的建筑物,颇具宫廷规格,界笔平直,结构合理,色彩、形制辉煌典丽,而山水则水墨浅绛。山虽高且远,却时见琳珑剔透之态,犹如湖石假山。本是野逸寂辽的山水,被园林化甚至盆景化了,依然声势两旺,完全有赖于宫廷建筑的真实、准确的描绘和互连互隔构思的成功。
袁曜(?~约1 778),清代画家。曜,一作耀,字昭道,江苏江都人。袁江子(一说为侄)。亦深通营造法式,精于界画,兼善山水、人物,宗法宋元,丘壑无尽。清代画坛奉“四王”为正宗,界画楼台之作,不为时人所重。至近代始在山西太原尉姓家发现袁氏父子作品,创作年代在乾隆四年至四十三年(1739~1778)间,与父齐名,世称“二袁”。传世作品有《水殿纳凉图》、《汉宫秋月图》、《盘车图》、《海峤春华图》、《阿房宫图》、《山水楼阁图》册(十二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