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峰峦重叠的贺兰山北麓到茫茫无际的的黑水流域极目晴空,浩浩无际,云山渺远,大漠苍茫,砾石侵天涯蜃楼映乱峰,这就是广袤而壮观的阿拉善翰海
戈壁。 阿拉善地区的翰海戈壁,属
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形成
阿拉善
高原处贺兰
山以西,
夏季风很难到达,为干燥的非
季风区,再加上南边有高大的
青藏高原为屏障,阻挡了
印度洋湿润气温的进入,从
高原上下来的干热气流,及阿拉善
高原周围高地环绕,致使这里水稀少,日照强烈,冷热剧变气候异常干旱,干燥度在4.0以上。
地表植被非常稀疏,地面大部裸露,再加之地处高空西风环流区,冬春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与堆积作用很强烈,强大的西北风常将高原地面上的细士携卷而去,在古岩床上只留下薄层粗砂和砾石,这就形成阿拉善西北部的广阔戈壁。
阿拉善戈壁的地表依据其组成物质可划分为
岩漠、
砾漠两类。
岩漠
岩漠是指地表岩石裸露或仅有很薄的一层岩石碎属覆盖的山麓地带,分布在周围及内部山前面积不大。如马鬃山、雅布赖山、贺兰山、罕乌拉山、巴彦乌拉山的山前地带。
砾漠
砾漠地表为砾石覆盖,砾石大小不等,在石漠的外围地带面积广大,强劲的风力,将细小颗粒吹走,留下粗大的砾召,砾石多成为风棱石,上覆盖一层坚硬光滑的黑褐色荒漠漆皮,以岩漠和砾漠组成的荒漠戈壁面积广大,分布范围只要在阿拉善巴丹吉林腾格力、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外围。
科学考查
从
1959年到1960年,中国科学院与苏联科学院联合在内蒙古地区进行一项大规模的挖掘计划。
主要任务在藉由中亚戈壁与沙漠区的系统考察以探究这个区域在地质史中动物演化的真象。这个野外考察计划最初规划连续五年,始于1959年,起自
内蒙古的中西区,一直延伸到苏联的中亚地带。由于政治的不幸原由,计划到1960年搁置了。
原始鸭嘴龙类
中苏考察的双方主持人分别由
周明镇博士与A.K. Rozhdestvensky担任。
首次
挖掘在1959年五月开始,在伊伦盆地采集到大量的鸭嘴龙类和小型兽脚类化石。隔年,则转赴内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盆地进行挖掘工作。其中最有价植的发现是自白垩纪早期地层中采集到的原始鸭嘴龙类。同时也采集到食肉类恐龙与
蜥脚类恐龙的残骸骨骸。一具几近完整的
角龙类,包含完整头骨在大树沟的岩层中挖掘出土。同时极其珍贵的一群标本,自阿拉善盆地中的加尔泰地点发掘,包括:原始型鸭嘴龙类、食肉类及角龙类。其它化石还包括了龟类、植物以及
无脊椎动物的化石。
原巴克龙
在阿拉善发掘的
禽龙类被监定归于一个新的属,
原巴克龙,从二个层位发掘到两个生物种,即:戈壁原巴克龙与阿拉善原巴克龙。这些标本在1962年运送到苏联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根据双方协议,这些材料在研究完成后将送返中国。这个属与巴克龙具极近亲的血缘关系,是为鸭嘴龙类的祖先型。根据Rozhdestvensky的看法,禽龙的原始型是鸭嘴龙的祖先,而鸭嘴龙取代禽龙的演化进程,被认为是一种中型的恐龙,体长大约五到六公尺。头骨相当低平,在眼部较枕骨后部略宽阔;齿列属于禽龙型式;下颔的绞合处位居齿列线之下,适于食植物类的作用,得以让颔部更有效的咀嚼运动。由于原巴克龙的发掘,Brett-Surman在1979年提出论文认为
鸭嘴龙类起源于亚洲地区。
吉兰泰龙
在1964年,胡建立了一个恐龙的新属,称之为吉兰泰龙,总计有两个生物种,
毛儿图吉兰泰龙与
大水沟吉兰泰龙。都根据了不完整的头骨与尾椎及肢骨。其中大水沟吉兰泰龙是在大水沟地点的白垩纪晚期地层发掘。这只恐龙具有粗壮而硕长的肱骨,很类似于异特龙类的肱骨,但长度有两倍之多。这个种或许可能要归属于慢龙类。而毛儿图吉兰泰龙是发掘自白垩纪早期的大水沟组地层中。
查干诺儿龙
一个极特异,大型蜥脚类,经笔者与李荣正式命名为查干诺儿龙(标本存放于内蒙古二连浩特恐龙博物馆中)。这具庞然大物是采集自查干诺尔组地层,在蒙古话意谓〝白色湖泊〞,因为湖中含高量的咸性而呈白色。地层出露在二连浩特东南65公里,是属于一种河流沉积的砂岩、泥岩与砾岩。
相关轶事
在1927年五月,一支中瑞中国西北科学考察队在北平组成。主持者为瑞典著名的探险家与地理学者
斯文·赫定(Sven Hedin)。在1928年到1930年期间,这支队伍探勘了内蒙古、宁夏、甘肃、与新疆地区,在
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晚期地层中采集到恐龙的化石。这些标本经杨锺健与瑞典古生物学者Bohlin分别监定研究。Birger Bohlin是瑞典古生物大师Wiman的学生,他在甘肃及内蒙古采集到大量的脊椎
动物化石。在1953年,根据从1928年到1931年的标本,Bohlin发表了一篇专著名之为:“内蒙古与甘肃的爬行动物化石”。
在1930年,Bohlin在嘉裕关附近白垩纪地层中采集到一些脊椎动物的化石。嘉裕关是位在中国长城的最西端。这个地层分布极为广阔,由极薄层的页岩构成,盛产著名的Estheria及
狼鳍鱼化石。而
恐龙化石,
湖泊嘉裕龙是根据一颗匙状牙齿而认定的。
另外Bohlin在1930年,于Tebch的
白垩纪早期发现恐龙族群。Tebch在蒙语中意味着“黑色板块”,因为在山丘上,覆盖1.5到3公尺厚的黑泥火山岩浆,推断是第三纪早期喷发的。恐龙涵括有
原恐齿龙及蒙古
鹦鹉嘴龙。这个挖掘点位于乌拉后旗的龙山正北方。在1990年夏季,中加恐龙考察队重新返回这个地点,采集到不完整的鹦鹉嘴龙骨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