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套柳
杨柳科柳属植物
阿拉套柳(学名:Salix alatavica Kar. & Kir. ex Stschegl.)是杨柳科、柳属灌木。小枝淡褐色或栗色,嫩枝发紫红色。芽渐尖,紫红色。叶长圆状卵圆形或椭圆形,上面绿色,下面较淡;叶柄基部扩展,初有毛,后无毛;托叶卵圆形。花序侧生小枝上部,花序梗具2-4小叶,被灰绒毛;苞片淡褐色,两面有绒毛;雄蕊2,花丝离生,花药黄色;子房长卵圆形,常弯曲。
形态特征
灌木,高1-1.5米。小枝淡褐色或栗色,嫩枝发紫红色,初有短绒毛,后无毛。芽渐尖,紫红色,有光泽。叶长圆状卵圆形或椭圆形,长3-6厘米,宽2-2.5厘米,顶端具偏斜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腺齿,上面绿色,下面较淡,幼叶有丝状柔毛,后两面无毛;叶柄长2-5毫米,基部扩展,初有毛,后无毛;托叶卵圆形,很小,膜质,常早落。
花序侧生小枝上部,与叶同时开放或叶后开放,长4-5厘米,粗1-1.5厘米,雌花序果期伸长,花序梗具2-4小叶,被灰绒毛;苞片长圆形,淡褐色,上部不发黑,两面有绒毛;腺体1,腹生,长圆形,淡褐色;雄蕊2,花丝离生,被灰绒毛,花药黄色,圆球形,先端钝;子房长卵圆形,常弯曲,密被灰绒毛,柄很短,柱头2裂。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2700-29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林缘或阴湿石缝中。
阿拉套柳是一种寒中生落叶灌木,高寒草甸草地的建群种。它具有较强的耐寒性,能耐-40℃以下的低温,但嫩枝抗霜性较差,一般营养生长是在无霜期内完成,最适宜在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的亚高山、高山上生长,土壤为壤质的亚 高山和高山草甸土。天然草地中,阿拉套柳的分布不广,多集中分布于天山北坡西部海拔2700-3000米的亚高山带,在天山南坡的尤尔都斯盆地也有少量生长。阿拉套柳与栒子叶柳(Salix karelinii)、混生构成灌木层片,下层草本植物有珠芽蓼(Polygonum viviparum)、暗褐薹草(Carex atrofusca)、高山唐松草(Thalictrum alpinum)等,共同构成灌丛化高寒草甸草地型(郁闭度0.3以上);在尤尔都斯盆地的局部地段,它以亚优势种的地位与嵩草(Kobresia myosuroides)、薹草(Carex sp.)、珠芽蓼、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等优势种组成不同类型的高寒草甸草地。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新疆西木垒、吉昌、新源、巩留、昭苏等地;俄罗斯(阿尔泰共和国)、哈萨克斯坦、蒙古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阿拉套柳通常5月初开始返青,6月中旬至7月中旬开花,果期7月中旬至8月初,10月中旬开始枯黄。
主要价值
阿拉套柳枝条细软,叶片鲜嫩,牛和羊在夏季采食率较高,采食幼嫩的枝条和叶片,喜食花序。但由于同生境的其它饲草适口性更好,故大多是在其它饲草采食光以后,才采食阿拉套柳的枝叶,属于利用价值较低的牧草。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20)》——无危(LC)。
参考资料
阿拉套柳.中国自然标本馆.
阿拉套柳.植物智.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9 16:0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生长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