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木德人是在巴勒斯坦发现的早期智人(
尼安德特人)化石之一。1961年在巴勒斯坦朱蒂耶洞以北约1公里的阿木德河边的阿木德洞中发现了一具完整的男性人化石骨架。1964年又发现了分属3个个体的头骨碎片。同时在洞穴中又找到了大量哺乳动物化石和石器。
阿木德人欧洲玉木冰期的化石,通常称为“典型尼人”(Classicneanderthals),加上近东的
塔邦人、
沙尼达尔人和阿木德人。阿木德人,属早期智人,更接近西欧典型尼安德特人,西亚尼人进化的顺序是塔邦人(Tabun)-沙尼达尔人(Shanider)-阿木德人(Amud)。
1961年在巴勒斯坦朱蒂耶洞以北约1公里的阿木德河边的阿木德洞中发现了一具完整的
男性人
化石骨架。1964年又发现了分属3个个体的头骨碎片,同时在洞穴中又找到了大量
哺乳动物化石和
石器。
他们消失得比较突然,并没有向
晚期智人逐渐过滤的中间类型。因此,有人认为这是两种互相竞争的类型,是被更为进步的
克罗马农人所取代或消灭。
阿木德人属早期
智人。仅Ⅰ号头骨较为完整,估计是25岁左右的男性个体。Ⅱ号
头骨碎片是成年男性,Ⅲ、Ⅳ号属4岁或3岁的小孩头骨。Ⅰ号头骨显示出与
欧洲的典型尼安德特人相同特征,如额部向后倾斜,前囟点和枕外隆凸点都向后移、枕外隆凸较发达。但同时又显示出与欧洲典型尼人不同的特征,如:有较高的脑穹、
顶骨和额骨更强地弯曲、有较凸起的项平面、颞鳞较高,带有更进步的分化为两个的眶上隆起及较突起的颏突。阿木德人的肢骨较细直,并且较长,身高约177.8厘米。
从整体来说,研究者认为阿木德人更接近西欧尼安德特人,阿木德人生活在玉木(Würm)冰期早期。文化属
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之间的
文化过渡时期。
典型尼人的脑量与现代人一样大,但是形态不同。他们的
头骨仍然低平,头颅前后距离较长,后部
枕骨与两侧凸出,以附着强大的颈部
肌肉群。脸部的特点也很突出,下巴颏在前凸的吻部衬托之下,显得非常后缩。
鼻子很大,形成了一种强烈前突的脸部。
牙齿和上颌很大,门齿尤其硕大,常呈铲形,磨蚀严重。眼眶圆,明显突出的眉嵴形成粗大连续的眉弓。
体骨显示他们的体型较矮,但十分结实,高约1.5米。胸部宽圆,下肢粗壮有点弯,所以行走时呈一种外翻的螺旋
脚姿势。手脚很大,手指脚趾粗短。尼人的
肌肉非常发达,外形极为壮实。
阿木德人是穴居者,但也偶尔在露天地建造
营地。
洞穴的入口有时用石块砌小,岩穴也常常用这种方法加以改善。他们使用火,猎取一些小的和中等大小的动物(如
山羊和
小鹿),并且吃其他大型食肉动物吃剩下的猎物。他们制造并使用各样的石制工具和木制长矛。
阿木德人单独或成群地埋葬死者,也照料生病或受伤的人。用作牺牲的
动物常常和人的
骨骼一起被发现,这表明他们已经开始奉行某种原始的宗教。
大多数居住于山洞,他们能够捕获大、小
动物和携带猎获物。有人认为已经会用
兽皮御寒和构筑隐蔽所。制造的工具被考古学家称为莫斯特工具,即大多从燧石石核上打下石片后修整成尖状器、刮削器和石刀。他们已懂得埋葬死者和放置
陪葬品。
因人类遗存而闻名的
以色列考古遗址,为
中东的尼安德塔人的发展和分化提供了重要的证据。遗址以阿木德洞窟为中心,这里可俯瞰
加利利海西北部的阿木德河。1961∼1964年铃木尚带领日本东京大学考察队到此地,挖出距今约5万∼6万年的尼安德塔人头骨遗存。这些发现如今存放於
耶路撒冷的
洛克斐勒考古学博物馆,包括一个约25岁成人的骨架(称为「阿木德一号」),还有另一成人下腭的碎片和两名婴儿头骨的碎片。阿木德一号脑容量颇大,约为1,740立方公分(106立方吋)。不过,头骨有尼安德塔人的特征,前额后缩,眉嵴分开,颅骨乳突显著。虽然骨骼不完整,但已估算出阿木德一号的身高为172∼177公分(68∼70吋)。
1991年以色列和
美国联合考察队开始新的挖掘工作,成员来自
希伯来大学、台拉维夫大学和加州柏克莱大学的人类起源研究所。随後一年,工作人员挖出一个8∼10个月大的尼安德塔婴儿的部分骨架,骨盆上放著
马鹿的上腭骨,显然是丧葬仪式之一。有关尼安德塔住屋和穆斯特文化期(Mousterian)工具制造的进一步证据也被发掘,包括刻刀、尖物,以及鹿、牛、马、猪、狐的遗骨。另外在埃米雷(Emireh)、绍瓦赫(Shovakh)、祖提耶(Zuttiyeh)洞窟附近也出土了其他人类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