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拉斯
希腊神话中泰坦族的顶天巨神
阿特拉斯(Atlas),希腊神话泰坦族的顶天巨神,出自赫西俄德笔下,在古典艺术中,阿特拉斯的背上常有一个地球仪或一个天球,这体现了他支撑天空的角色特点。
人物设定
外貌特征
在古典艺术中,阿特拉斯的背上常有一个地球仪或一个天球,这体现了他支撑天空的角色特点。
象征物
地球仪或天球。
本领
强大的力量:阿特拉斯主要依靠自身强大的力量来履行支撑天空的职责,其力量本身就是他的 “武器”。
神职
泰坦族的顶天巨神。
形象演变
形象起源
阿特拉斯出自赫西俄德笔下:参加了提坦(泰坦)之战,失败后宙斯罚他以双肩背负天宇。
形象变迁
希腊时期:在希腊神话中,阿特拉斯是泰坦神之一,因支持泰坦神与奥林匹亚诸神的战争,战败后被宙斯责罚在大地西端用肩膀撑起天空,防止天地相拥。此时他在希腊神话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维持天地秩序的关键角色,其神格主要体现在承担这一巨大的宇宙使命上,是力量与责任的象征。
犍陀罗时期:阿特拉斯的形象被犍陀罗艺术采纳,在今阿富汗哈达的佛教雕塑中,出现了许多与他相似的形象。一般来说,他蹲着用肩膀或两手向上支撑着佛塔,有时他的背上有两个翅膀。在这个时期,他的形象融入了佛教艺术创作中,开始与佛教文化产生联系,其神格在佛教语境下得到了新的诠释,成为佛教建筑或场景中的支撑象征元素,从希腊神话中的角色逐渐过渡到佛教相关艺术表达中的重要形象,但其核心的支撑、承载的神格本质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延续。
传入中国时期:其形象随佛教传入中国,在敦煌石窟壁画中发现的阿特拉斯,基本上还保持了犍陀罗的风格。在云冈石窟,他则成为一个强壮的佛教徒形象,可以支撑起多层级的中国式佛塔。
人物经历
泰坦之战与被罚
阿特拉斯参加了提坦(泰坦)之战,失败后宙斯罚他以双肩背负天宇,这是赫西俄德的说法。荷马诗中却说他所顶的是那根使天地分离的柱子。古代的人望见直布罗陀海峡旁边的高山,认为那是撑天的石柱,阿特拉斯的化身。
赫拉克勒斯与金苹果
其他神话故事
罗马诗人奥维德在他的《变形记》中说,阿特拉斯曾得罪佩耳修斯。佩耳修斯路过此地,阿特拉斯不肯留他过夜,佩耳修斯就用墨杜萨的头将他变成一座山,即现在位于非洲北部的阿特拉斯山。古人认为阿特拉斯居留地是世界极西的边界。英文的大西洋(AtlanticOcean)就由这个词而得名。欧洲人常以阿特拉斯画像装饰地图封里,因此英文的地图集、地图册之类的书籍就叫阿特拉斯(atlas)。在建筑学上,阿特拉斯的雕像被用来支撑顶板或当做柱廊,即男像柱(tela-mon)。
内涵分析
狡黠与自私:在与赫拉克勒斯的故事里,阿特拉斯起初答应帮忙获取金苹果后又试图欺骗赫拉克勒斯继续支撑天空,体现出他的狡黠与自私。
人物关系
(参考资料:)
人物评价
阿特拉斯在艺术中通常以双手撑天的长发长者形象出现,有时也有无胡须的年轻形象。因其功能单一,故在宗教方面崇拜较少。但在建筑方面,却多运用阿特拉斯形象,其一作为装饰,有支撑建筑的美观含义。其二作为外观布局的分割元素,并无实际宗教含义。(《中亚出土古希腊神像研究》 评)
衍生作品
雕塑作品
其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5 12:21
目录
概述
人物设定
形象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