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玉锡持矛荡寇图
清代文物
《清郎世宁画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卷》是由清代郎世宁创作的作品。郎世宁以他擅长的“写真”技艺,精细、真实地刻画了一位蒙古族勇士的形象。坚毅、勇敢的阿玉锡全身戎装,持矛跃马向前冲杀。此画今存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品介绍
该幅27.1x104.4公分;隔水一9.9公分;引首27.1x56.5公分;隔水二10.3公分;隔水三10.4公分。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第六册,页3048;故宫书画录(卷四),第二册,页285-286;故宫书画图录,第二十一册,页179-182。
画中阿玉锡冷静而英气勃发;马匹则在洁净无任何树石细节的画面上,呈现一种如飞离地面的奔驰感,又像是将时空凝固于刹那间,极其动人。
创作背景
《清郎世宁画阿玉锡持矛汤寇图卷》的主人公阿玉锡,新疆准噶尔人,有罪应锉臂,后转向清廷投效。高宗闻其勇敢善战而召见,赐银,擢侍卫。1755年(乾隆二十年)平定伊犁时,於格登鄂拉立战绩。高宗为之作歌,七月命阿玉锡入觐,召郎世宁为之作持矛汤寇图。1755年(乾隆二十年)准噶尔汗达瓦齐(Davatsi)与沙俄勾结叛乱, 在清军夹击下,仓卒逃往伊犁西北格登山区(今新疆昭苏县)据险顽抗。五月十四日阿玉锡(Kalmouk Ayusi)率领二十余名蒙古骑士乘夜突袭其营地,奋勇冲杀,放鎗呐喊,全营多不战而逃。达瓦齐南走天山,后为乌什城主霍集斯所擒,准噶尔内乱暂告结束。阿玉锡立下战功凯旋归来,同年七月受乾隆召见,为表彰其功勋,命郎世宁为他画像,十天画完此卷,此年郎氏六十七岁。
作品赏析
阿玉锡原是蒙古准噶尔一名小吏,1733年(雍正十一年)转向清廷投效,1750年(乾隆十五年)准噶尔来归附的萨拉尔推荐阿玉锡善战,遂命为侍卫。图中阿玉锡头戴孔雀翎暖帽,身著箭衣,背挂火枪,腰系箭囊,左手执韁,右手紧握腋下长矛,双腿紧夹马腹,全速前进。阿玉锡唇上蓄小髭,表情专注果敢,英姿焕发。画家舍去背景处理,生动写实表现出主角人物的外貌特征。人物为平定西域勇士阿玉锡。坚毅、勇敢的阿玉锡全身戎装,持矛跃马,杀敌如入无人之境,精细、真实地刻画了蒙古族勇士的形象。
1755年平定伊犁准噶尔叛乱时,格登鄂拉山一战,其人率区区二十余名骑兵突袭成功,大败敌方数千人,深得高宗欣赏,为之作歌,并特命郎世宁作此画,让有功之士英勇事迹留于丹青,挂于紫禁城正大光明殿内东墙。六十七岁的郎世宁舍弃背景,以他最擅长的写真技艺,精细真实地经营画中人物与坐骑。
画家舍去全部背景,既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又是阿玉锡冲杀敌阵如入无人之境的生动写照。阿玉锡原为蒙古人,于雍正年间归顺清朝。于1755年(乾隆二十年)春天,随清远征军出发,立下了赫赫战功,当他凯旋归来,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勉励,并获得画家郎世宁为其单独画像的殊荣,以表彰他的功勋。这是一幅肖像画式样的作品。
古风题诗
此卷后有乾隆乙亥年所书“阿玉锡歌”。
古风·观郎世宁《阿玉锡持矛荡寇图卷》
囊时健儿阿玉锡,单骑横行万虏中。荡寇伊犁决生死,花翎头颅报高宗。
座下骊骓蒙古种,乌云激卷四蹄风。冲锋踏营阵前飞,羽矢火铳尽显威。
夺旗斩将长槊舞,血染连环锁子衣。战马长嘶饮千川,穹庐直抵昆仑山。
郎师妙笔气若虹,凌烟岂比殿壁东。拊手关河归一统,人马丹青俱神功。
对图大笑颜色勃,壮士原来半老卒。何似薛家小将袍满月,东狩高丽豪气发。
玄武门耀明光甲,铁戟双弓战突厥。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嗟乎郎师缘何晚生一千年,使我不得一睹汉家将军颜!
作者简介
郎世宁(1688-1766年),意大利人。十九岁,入天主教耶稣会为修士。曾习油画,兼习建筑。二十七岁来华,以绘事供奉内廷,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善画人物、花鸟,尤善犬马。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4 13:23
目录
概述
作品介绍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