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达池,读音ā nòu dá chí,汉语词语,意译为“无热恼”。池名。
词语释义
略称阿耨。意译清凉池、无热恼池。据大毗婆沙论卷十五与俱舍论卷十一所载,此池位于大雪山之北,香醉山(梵Gandhama^dana ,推定为现在之 Kailana 山)以南,称为无热恼池,周围凡八百里,以金、银、琉璃、颇梨等四宝装饰岸边,其池金沙弥漫,清波皎镜,有龙王居之,名为阿耨达,池中能出清冷之水。池东为恒河(梵Gan%ga^ )出口,南为信度河(梵Sindhu ),西为縳刍河(梵Vaks!a ),北为徙多河(梵S/i^ta^ )。[长阿含经卷十八、起世经卷一、大楼炭经卷一、善见律毗婆沙卷一、卷二、大智度论卷三、卷七、大唐西域记卷一、慧琳音义卷一、卷二十五、卷二十七、翻译名义集卷七]
运用示例
唐 代称为 无热恼池 。此池在五 印度 北, 大雪山 北 香山 南,二山之中。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宋 陈善 《扪虱新话·司马迁班固言河出昆仑》:“佛书说…… 雪山 在 中天竺国 ;正当南阎浮提之中,山最高顶有池,名 阿耨达池 ,池中有水,号八功德水,分派而出,遂有青黄赤白之异,今 黄河 盖其一派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中》:“宝山在 大雪山 北,上有 阿耨达池 ,东从牛口流出 殑伽河 ,入东南海,南从象口流出 信度河 ,入西南海,西从马口出 缚刍河 ,入西北海,北从狮子口出 从多河 ,入东北海,潜流地下出积石,为中国 河 源。按 河 源出 撤敦脑儿 阿耨达池 ,即 星宿海 也,浮屠氏言此非诞矣。” 明 唐顺之 《雪诗和苏韵》之十:“ 葱岭 未消 阿耨 水,珠林忽散鬘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