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子隆
南朝陈将领
陆子隆(524-570年),字兴世,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朝陈将领。
人物生平
归顺陈朝
陆子隆少时大方正气,有志于功名。担任东宫直后起家。侯景叛乱时,陆子隆在家乡聚集徒众。当时张彪任吴郡太守,引用陆子隆为将帅。张彪迁徙镇守会稽,陆子隆跟随着他。等到陈蒨讨伐张彪时,张彪的部将沈泰、吴实真、申缙等都投降,而陆子隆奋力战斗直至战败,陈蒨认为他很有义气,又让他统率自己的军队,委任为中兵参军。历任始丰、永兴二县县令。
屡次平叛
永定三年(559年),陈蒨即位是为陈文帝,陆子隆率领兵士,在宫中值宿警卫。随侯安都抗拒王琳于栅口。王琳被平定后,任命为左中郎将
天嘉元年(560年),封陆子隆为益阳县子,食邑三百户。调出朝廷任高唐郡太守。
天嘉二年(561年),任命陆子隆为明威将军、庐陵太守。当时周迪占据临川郡造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响应,率兵进攻陆子隆。面对修行师兵锋强盛,陆子隆设埋伏于城外,紧闭城门,偃旗息鼓,表现出弱势姿态。修行师到达后,腹背攻击,导致大败,乞求投降。陆子隆同意他投降,将他送于京师。
天嘉四年(563年),周迪引领陈宝应又出临川,陆子隆跟随都督章昭达讨伐周迪。周迪退走,陆子隆因而随章昭达翻越东兴岭,讨伐陈宝应。朝廷军到达建安,用陆子隆监理郡中政事。陈宝应占据建安的湖边以抗拒朝廷军队,陆子隆和章昭达各据一营,章昭达先和叛军战斗,不利,丢失了军中的鼓角,陆子隆听到这消息,率兵来救援,大破叛军,全部收获章昭达所丢失的羽毛装饰的旌旗和兵器。晋安平定,陆子隆功劳最大,升任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一职依旧担任。接着改封朝阳县伯,食邑五百户。
天康元年(566年),陈废帝即位,加陆子隆为智武将军、员外散骑常侍,其余职务跟从前一样担任。华皎占据湘州造反,念及陆子隆居于心腹之地,内心非常忧虑,一再派遣使者招求引诱,没有得到陆子隆跟从。华皎派兵进攻,又不能取胜。华皎战败于郢州,陆子隆出兵袭击后面,和朝廷的讨伐大军相会合。凭借战功,陆子隆出任使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武州诸军事、朝阳县侯,食邑七百户。
治理荆州
其后,陆子隆升任宣毅将军、都督荆信佑三州诸军事、荆州刺史,仍任持节、常侍等职。当时荆州新设置,治所设于公安县,城池不坚固。陆子隆修建城郭,安抚蛮族和汉族,使大家和睦相处,当时称作称职。官民百姓到京城上书,请求朝廷立碑颂扬赞美陆子隆的功绩,皇帝下诏令许可立碑。
太建元年(569年),陆子隆加号云麾将军。
太建二年(570年),陆子隆去世,时年四十七岁。追赠散骑常侍,谥号“威”。
人物评价
姚思廉:陆子隆、钱道戢,或举门愿从,或旧齿树勋,有统领之才,充师旅之寄。至于受任藩屏,功绩并著,美矣!
李延寿:沈恪行己之方,不践非义之迹;子隆持身之节,无失事人之道,仁矣乎!
史料记载
《陈书·卷二十二·列传第十六》
《南史 卷六十七 列传第五十七》
家庭成员
祖父:陆敞之,梁朝嘉兴县令。
父亲:陆悛,封氏县令。
弟弟:陆子才,飙猛将军、信州刺史,始康县子,赠员外散骑常侍。
儿子:陆之武,弘农太守、朝阳县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7 18:1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