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指文学之士。陆文学,是作者陆羽称呼自己,本文题为《陆文学自传》,是陆羽为自己写的一篇传记,追述了自己上半生的遭遇,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关心。
作品原文
陆子,名羽,字鸿渐,不知何许人。有仲宣、孟阳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为人才辩,为性褊噪,多自用意,朋友规谏,豁然不惑1。凡与人燕处,意有所适2,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谓生多嗔。及与人为信,虽冰雪千里,虎狼当道,不愆也3。
上元初,结庐于苕溪之湄,闭关对书,不杂非类,名僧高士,谈宴永日。常扁舟往山寺,随身惟纱巾、藤鞋、短褐、犊鼻4。往往独行野中,诵佛经,吟古诗,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夷犹徘徊,自曙达暮,至日黑兴尽,号泣而归。故楚人相谓,陆羽盖今之接舆也。
始三岁,惸露5,育于大师积公之禅院。九岁学属文6,积公示以佛书出世之业。予答曰:“终鲜兄弟,无复后嗣,染衣削发,号为释氏,使儒者闻之,得称为孝乎?羽将校孔氏之文可乎?”公曰:“善哉!子为孝,殊不知西方之道,其名大矣。”公执释典不屈,予执儒典不屈。公因矫怜抚爱7,历试贱务,扫寺地,洁僧厕,践泥圬墙,负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无纸学书,以竹画牛背为字。他日,问字于学者,得张衡《南都赋》,不识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儿,危坐展卷,口动而已。公知之,恐渐渍外典8,去道日旷,又束于寺中,令芟翦榛莽9,以门人之伯主焉10。或时心记文字,懵焉若有所遗,灰心木立,过日不作,主者以为慵惰,鞭之。因叹云:“岁月往矣,恐不知其书”,呜咽不自胜。主者以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11,乃释。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诣伶党12,著《谑谈》三篇,以身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戏。公追之曰:“念尔道丧,惜哉!吾本师有言:‘我弟子十二时中,许一时外学,令降伏外道也。’以我门人众多,今从尔所欲,可捐乐工书。”
天宝中,郢人酺于沧浪13,邑吏召予为伶正之师。时河南尹李公齐物出守,见异,捉手拊背,亲授诗集,于是汉沔之俗亦异焉。后负书于火门山邹夫子墅。属礼部郎中崔公国辅出守竟陵,因与之游处,凡三年。赠白驴、乌犎牛一头,文槐书函一枚。云:“白驴、乌犎,襄阳太守李憕见遗;文槐书函故卢黄门侍郎所与。此物皆己之所惜也。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赠。”
洎至德初14,秦人过江,予亦过江,与吴兴释皎然为缁素忘年之交15。少好属文,多所讽谕。见人为善,若己有之;见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无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
自禄山乱中原,为《四悲诗》,刘展窥江淮,作《天之未明赋》,皆见感激当时,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
占梦》上、中、下三卷,并贮于褐布囊。上元辛丑岁子阳秋二十有九日。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朋友规谏,豁然不惑:接受朋友规劝和建议后,心情豁然开朗而不迷惑。
2.意有所适:自认为应该去别处或做别的事。
3.愆(qiān):延误、敷衍。
4.纱巾、藤鞋、短褐、犊鼻:指轻薄的手巾,藤皮编的鞋,粗麻织成的短上衣,形如犊鼻的围裙。
5.惸(qióng)露:孤单、羸弱。没有兄弟且羸弱。
6.九岁学属文:连缀字句而写成文章。
7.矫怜抚爱:改变怜悯抚爱的方法。
8.恐渐渍外典:怕陆羽慢慢地沾染佛教以外的典籍。
9.芟(shān)翦:芟即除草,用翦之类的工具除去杂草。
10.以门人之伯主焉:用寺中年长者管教。
11.楚:古称扑打之杖。
12.伶党:戏班,唱戏的同伙。
13.郢人酺于沧浪:指竟陵一带的人聚饮于水边洲地。竟陵分县置长寿县属郢州。郢人可能就是指这带的人吧?
14.洎(jì):及,至,到。
15.缁素忘年之交:缁:黑衣,僧众之服,素:白衣,俗人之服。缁素忘年之交:即僧与俗,老与少结成的友好交情。
白话译文
陆先生名羽,字鸿渐,不知是哪里人。也有人说他字羽,名鸿渐,不知谁说的对。他有着三国时王粲、晋朝张载那样丑陋的相貌,有汉代司马相如、扬雄那样的口吃病,但为人多才善辩,气量小而性情急躁,处事多自己做主。朋友们规劝,就心胸开朗而不疑惑。凡是与别人闲处,心里想往别处去,往往不说一声就离开了。有人怀疑他,说他一生性情多怒。与别人有约,即使相距千里,冰雪满路,虎狼挡道,也不会失期。
唐肃宗上元初年,在湖州苕溪边建了一座茅屋,闭门读书,不与非同道者相处,而与和尚、隐士整日谈天饮酒。常常乘一小船往来于山寺之间,随身只带着一条纱巾、一双藤鞋、一件短布衣、一条短裤。往往独自一人走在山野中,朗读佛经,吟咏古诗,用手杖敲打树木,用手拨弄流水,流连徘徊,从早到晚,至天黑游兴尽了,号啕大哭着回去。所以楚地人相互传说:“陆先生大概是现代的楚狂接舆吧。”
陆羽才三岁就成了孤儿,被收养在竟陵太师积公的寺院里。从九岁开始学习写文章,积公给他看佛经及有关脱离世俗束缚的书籍。他回答说:“我既无兄弟,又无后代,穿僧衣,剃头发,号称为和尚,让如家之徒听到这种情况,能称为孝吗?我将要接受孔圣人的文章。”积公说:“好啊!你想当孝子,你根本不知道西方佛门的道理,那学问可大呢。”积公坚持让陆羽学佛教经典(的主意)不改变,陆羽坚持学儒家经典不动摇。积公由矫正过去的错爱而变得毫无怜爱之心,用卑贱的工作对他进行考验:打扫寺院,清洁僧人的厕所,用脚踩泥用来涂墙壁,背瓦片盖屋顶,放三十头牛。竟陵西湖没有纸可以用来学习写字,陆羽用竹子在牛背上画着写字。有一天,在一位读书人处得到张衡的《
南都赋》,但不认识赋里的字,只得在放牧的地方模仿小学生,端正坐着展开书卷,只是嘴巴动作假装读书罢了。积公知道了这件事,唯恐陆羽受到佛经以外的书籍的影响,离开佛教教义一天比一天远,又把他管束在寺院里,叫他修剪寺院芜杂丛生的草木,并让年龄大的徒弟管束他。有时陆羽心里记着书上的文字,精神恍惚像丢了什么一样,心如死灰,如木头站立,长时间不干活。看管的人以为他懒惰,用鞭子抽打他的背。陆羽因此感叹说:“唯恐岁月流逝,不理解书。”悲泣不能自禁。看管的人认为他怀恨在心,又用鞭子抽打他的背,直到折断他的鞭子才停手。陆子因而厌倦所服的劳役,丢下看管他的头目而离去,卷起衣服投奔戏班,写了三篇《谑谈》。以自身为主要角色,表演木偶“假官藏书”之戏。积公追来对他说:“想你佛道丧失,可惜啊!我们的祖师说过,我的弟子十二个时辰,允许一个时辰学习佛教以外的知识,并让他们制服异教邪说。因我的弟子众多,现在顺从你的愿望,可以抛掉乐工书了。”
唐玄宗天宝年间,
楚地人大办宴会于沧浪水边,地方官吏召见陆子,任他为伶人的老师。这时李齐物出任河南府太守,见到陆子,以为不平常,握着他的手,拍着他的背,亲手把自己的诗集授予他,于是汉水、沔水地区的民俗也就不同了。后来陆子背着书来到火门山邹先生的别墅,正值礼部郎中崔国辅出京到竟陵郡任司马,与陆子交游,共三年。赠送白驴、乌犎牛各一头,文槐书套一枚。白驴、乌犎牛,是襄阳太守李憕赠送的;文槐书套,是已去世的卢黄门侍郎给的。这些物品都是自己所爱惜的。适合隐士骑坐和收藏,所以特地赠送他。
到
唐肃宗至德初年,
淮河一带人为避战乱渡过长江,陆子也渡过长江,与吴兴释皎然和尚结成为僧俗忘年之交。陆子从小爱好写文章,其文多有讽谕之词。见到别人做好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这样的事;见到别人做不好的事,就好像自己也做了不好的事而害羞。忠言逆耳,从不回避,因此俗人大多嫉恨他。自从
安禄山在中原作乱,他写了《四悲诗》;刘展割据江、淮地区造反,他作了《天之未明赋》,都有感于当时社会现实而心情激动,痛哭流涕。陆子著有《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谱》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吴兴历官记》三卷,《湖州刺史记》一卷,《茶经》三卷,《占梦》上中下三卷,一起收藏在粗布袋内。唐肃宗上元二年,先生年方二十九岁。
创作背景
《陆文学自传》写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当时陆羽二十九岁。
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封建帝国,已经开始转向衰败,
安史之乱还没有结束,仍然频繁地发生战争,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因为战乱,陆羽也被迫离开了
湖北家乡,来到浙江一带,隐居在
苕溪之畔。这样,陆羽怀着一种深重的忧患意识,追思了自己上半生的经历,表达了因遭遇坎坷而悲苦的心情,同时也寄寓了对国事的关心。
作品鉴赏
《陆文学自传》是唐代文学家陆羽为自己写的一篇自传。作为一篇传记就要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陆文学自传》在刻画自己的形象时,就选择了典型的事例,抓住了主要特点。为自己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自画像。
文章一开始,便抓住陆羽总的个性特点进行介绍。所谓“个性”,是相对于“共性”而言,也就是个体区别于全体的所独自具有的一些特点。陆羽身上的一些特点也就是一般人身上所没有的。首先,身世疾苦,不知自己从何处而来。貌丑口吃,性格偏激,放纵不羁又坚守信用。所交往的是一些高雅之士,所作所为也体现出一种高雅的情趣。由此可见,陆羽并非俗人,而是一个志趣高洁的隐士。
文章第二段写隐居苕溪的生活。闭门苦读,结交僧士,说明陆羽志向高洁,不同流俗。他的洒脱不羁的狂人性格:杖击林木,手弄流水,号泣而归。他的独来独往的隐士风范:扁舟往来山寺,独行山中。陆羽独行山野,诵佛吟诗,流连徘徊,号泣而归,放浪形骸的表现近似魏晋名士的逍遥世外,而内心隐藏着巨大的痛苦忧闷。这一段的顺序安排与一般传记不同。《陆文学自传》是文学史上第一篇以“自传”为题的传记文,是作者二十九岁时应皎然之约为浙西诗会的诗友而写的,所以它不像一般史传按时间顺序介绍人物一生的事迹,而侧重表现自己目前的思想性格特点。
文章第三段则详细地追述了自己少年求学、经历坎坷的故事,这样的经历也不是一般人所具有的。三岁而孤,寄养于寺院,因和积公的信奉不同而受惩罚,虽备受折磨而矢志不移,后不堪忍受而出走,沦为怜人。虽历经磨难,但最终陆羽靠自立成才。最后交代陆羽所交之人和所著之文,说明陆羽最终成为一代名人,做出了一番成就。
综上所述,陆羽通过《陆文学自传》刻画自己的形象非常生动,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行为怪异、志趣高洁、历经磨难而自学成才、关心国事。《陆文学自传》语言质朴生动,句式短促有力,使文章具有一种冷峻峭拔的风格,与人物的性格和谐相称。
作者简介
陆羽(733~804年),唐代茶叶专家。世称“茶圣”,字鸿渐,自号桑翁,又号竟陵子,唐朝复州
竟陵(今湖北
天门)人。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学专著《
茶经》,另著有《四悲诗》《天之未明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