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广袤无垠的
董志原为中心,12条大原汇成了苍茫雄浑的黄土地,是黄土高原保存最完整的一块原面,这里沉积的黄土层,深达150多米,堪称世界之最。特别适于农耕。而位于董志原腹地的
西峰区,属内陆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是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一块宝地。很早以前就有“八百里秦川, 不如董志塬边”的俗语。加之,苍茫逶迤的子午岭森林,雄踞庆阳市的东北部,又是一座天然的水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早在夏、商时代,周祖不窋就曾在陇东“行地宜,务耕种”,“教民稼穑”。
以广袤无垠的
董志原为中心,12条大原汇成了苍茫雄浑的黄土地,是黄土高原保存最完整的一块原面,这里沉积的黄土层,深达150多米,堪称世界之最。特别适于农耕。而位于董志原腹地的
西峰区,属内陆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是适合农作物生长的一块宝地。很早以前就有“八百里秦川, 不如董志塬边”的俗语。加之,苍茫逶迤的子午岭森林,雄踞庆阳市的东北部,又是一座天然的水库。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早在夏、商时代,周祖不宙就曾在陇东“行地宜,务耕种”,“教民稼穑”。
庆阳革命老区人民的拥军支前活动,起始于土地革命时期,持续于抗日战争,延续高涨于解放战争,经历了三个时期。老一辈革命家耿飚同志曾经讲到“陇东老区作为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直接领导下,在支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贡献。”
上个世纪60年代,这里就成为闻名遐迩的“陇东粮仓”,为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新中国建立后,庆阳农业得到迅速发展,粮食生产始终居于甘肃省前列,并以较大数额的粮食支援了国家建设,据统计,从1949年7月到1988年的39年间,全市共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84531万公斤,商品油4172.74万公斤,净调出粮食116396万公斤,食用油2707.22万公斤。区内农作物就有7大类320多个品种。粮食作物以冬小麦为主,并盛产玉米、高粱、谷子、糜子、洋芋和豆类等。
其中2005年庆阳市粮食总产量99.76万吨,2009年粮食总产量110.87万吨,占甘肃省粮食总产量904万吨的12.3%;201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28万吨左右,占全省粮食总产量950万吨的13.5%; 2011全市粮食总产量占甘肃省粮食总产量的12%,陇东粮仓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