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东红色歌谣
流传于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地区)一带的传统民歌形式
陇东红色歌谣是流传于甘肃省庆阳市(陇东地区)一带的传统民歌形式。陇东红色歌谣流布于甘肃省庆阳市七县一区及与之接界的平凉、陕北、宁夏的周边地带。产生于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前的中国革命战争中,以《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十绣金匾》、《军民大生产》等为代表,唱遍了中国各地,是庆阳一份十分珍贵、耀眼的文化遗产。寄托着劳动人民朴素的审美情趣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历史渊源
庆阳,习称陇东,是革命老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种类繁多,文化地位在甘肃省来说,素有“西有敦煌,东有庆阳”之评说。
陇东红色歌谣诞生流传的时间主要是土地革命(1927-1937)、抗日战争(1937-1945)和解放战争(1945-1949)三个历史时期。它是在历史悠久、凝练厚重的陇东传统民歌的基础上孵化出来的。从20世纪20年代至1950年,在陇东地面上发生了一系列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事件,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轰轰烈烈的各种革命斗争活动、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并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非富多采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的变革以及劳苦人民大众的各个生活层面,为陇东红色民歌的口头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人民群众以一种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内涵随即创造,借以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真情实感。
庆阳是陕甘宁边区一块重要组成地区,习称陇东革命根据地。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人就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这里曾是中共最早的地方革命政权机构南梁苏维埃政府(华池县)以及陕甘宁省府(环县)、抗大七分校所在地。著名的“山城堡战役”在环县山城进行。八路军“385旅”曾驻扎庆阳城,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红军长征曾经过此地。毛泽东、朱德、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王震、王维舟、马文瑞、马锡五、耿飚等人曾在这里工作过,战斗过。所有上述这些,以及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都为陇东红色歌谣的诞生创造了历史条件。
从土地革命时期开始诞生,它以一种新的题材、新的内容、新的语言、新的思想内涵展现出业,在陕甘宁边区时期,极为盛行。人民群众边创作、边传唱,为制造革命舆论,支援火热的革命斗争以及繁荣陇东革命根据地的革命文艺,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边区文艺界著名人士马可、李焕之、张寒晖、丁玲、李季等都曾深入庆阳民间,进行过采风活动。延安的《解放日报》对陇东红色民歌时有宣传报道。
主要特点
陇东红色歌谣的内容包括鞭笞国民党反动统治,声讨控诉旧恶势力的压迫,歌颂共产党、人民领袖、人民军队以及边区的各种新生事物,并发挥了它的纪实功能,讲述了陇东根据地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它是一份中国革命史上的宝贵文献,是历史的缩影和镜子。在民间文学、音乐等方面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保护陇东红色民歌对弘扬民间文化,继承革命传统,激发人民的爱国、爱党热情,尤其是教育青少年一代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多方面功能。陇东歌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是庆阳最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形式之一。蕴藏丰富。它遍布这里的平塬、山川、沟壑,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它的生长存在。代代滋生,口耳相传,真实地记录着庆阳的政治、文化、经济面貌和劳动人民的真情实感。而红色歌谣正是在这底蕴深厚的传统民歌歌谣的基础上产生的。
陇东红色歌谣包括有词有曲和有词无曲两种类型。它的作者绝大多数是无名氏的劳动人民。
传承保护
1949年后,一些优秀的红色民歌仍然传唱不息。音乐工作者还为原来一些无曲的歌谣进行谱曲,常见于春节社火、文艺晚会及民间文艺汇演中。手抄、油印等传播方式不断呈现。
1978年,庆阳地区文教局组织业务人员,深入各县农村搜集整理庆阳民歌。后来,随全中国“十大文艺集成”工程启动,地县文化馆业务人员又作了一次搜集整理。但两次采风,对红色民歌、民谣有所忽略,造成一定缺失。
1980年后,庆阳举行了多次民间文艺调演、民歌大奖赛,其中涌现出来一部分以前人所未知的优秀的红色民歌。陇东红色歌谣是人民群众在不特定场合下自由演唱的。因此,一般地说是无伴奏歌唱,只有在特定场合下(如庆祝会、晚会等)才有乐器伴奏。伴奏乐器有笛子、板胡、二胡、三弦、唢呐等民族乐器,解放后,也有增加小提琴等其它西洋乐器的。
代表曲目
源于庆阳的红色歌谣在中国有很大影响的主要有:
1、《咱们的领袖毛泽东》,原作者是陕甘宁边区曲子县(后称环县)农民诗人孙万福。
2、《十绣金匾》,原词10段,作者是陕甘宁边区新正县(后称正宁县)一位木匠汪庭有。作品以后经不断加工修改,成为后来的《绣金匾》。
3、《军民大生产》,源于抗战时期华池县人民群众在“大生产运动”中的《打夯号子》,后经人民音乐家张寒晖加工修改。由于陇东红色歌谣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传唱的,所以难究其传承谱系,属社会传承。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一些专业、业余文艺团体及民间艺人对它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陕甘宁边区时期的主要传承者有陇东文工团、三八五旅宣传队、庆阳各县民众教育馆以及民间社火队、民间艺人。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传承、传播者为各县文化馆、专业和业余文艺工作者、民间社火队等,传播渠道较多。
代表性传承人
代表性传承人有:
李文君,生于1966年,华池县柔远镇人,农民,民间原生态唱法歌手。多次参加市级以上民歌大赛,所唱《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曾获省级民歌大赛一等奖。
孙长清,生于1935年,镇原县开边乡人,农民,不识字,擅长即兴创作歌谣,演唱小调,扮演春官等。能唱民歌百首。
杨俊萍,女,生于1965年,华池怀安乡,农民,民间歌手。擅长演唱“信天游”。2006年所唱《红军来了跟上走》曲目,获庆阳市民歌大赛二等奖。
非遗信息
遗产级别: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批准单位:甘肃省人民政府
批准文号:甘政发[2006]78号
批准日期:2006-9-30
批准序号:2
项目编号:Ⅰ-2
项目名称:陇东红色歌谣
申报单位:庆阳市。
最新修订时间:2022-01-12 16:58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