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
清朝武宣县陈家兄弟进士
陈仁、陈旭是武宣县三里镇台村人。陈仁字元若,号体斋,又号寿山,生于康熙丙戌年二月二十三日 (公元1706年)。
出身家族
陈仁、陈旭是武宣县三里镇台村人。陈仁字元若,号体斋,又号寿山,生于康熙丙戌年二月二十三日 (公元1706年);陈旭字东升,号晓村,生于康熙丙戌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 (公元1706年)。他们的父亲是同胞兄弟,陈仁的父亲先睿,岁贡生,原任迁江县儒学训导,置桂林府教授,敕封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再封翰林院编修,生四子,长子陈休,岁贡生,任来宾县儒学训导;次子陈仁,癸丑科二甲进士;三子陈仪,乾隆戊午举人,任永淳县教谕,调东兰县学政,升桂林府,泗城府,镇安府教授,内升国子监教授;四子陈信,为邑庠生。陈旭的父亲先谋,岁贡生,应赠承德郎工部屯田主事,生有六子,长子王旂,邑庠生;次子王旒岁贡生;三子王焘邑增生;四子文澜;五子琢玉,过继迁台为后;六子陈旭,癸丑科三甲进士。他们的祖父世佩,附生以儒起家,仁孝信于帮人,创有基业,乡人因其所居之名称曰西台先生,敕赠文林郎翰林院庶吉士。他们的曾祖父明廉,为人义勇刚明,为子孙倡导两条活路,惟读惟耕,对武邑立有大功,邑人称之曰安武。 
成长过程
陈仁、陈旭聪颖过人,从小就同窗共读,受其祖父世佩精诚育才,培育儿孙的精神感召和鼓舞,在其父亲的关爱和悉心培育下,于1723年,他们已16岁,初学文长无所得,迫于获师之时,聘请了才高八斗,有道能文之士,广东顺德人 柯橿 先生在家塾授以春秋礼易和四书五经,在其叔父先恭孜孜不倦的教诲下和先羹叔父20年不离左右的循循善诱和关爱下,青灯留影,石砚磨穿,手不弃卷,废寝忘食,因过于太专注曾于端午节吃粽时误蘸墨汁来吃而不知,经十载寒窗苦读,行成于思。当他们准备在雍正10年参加壬子科乡试时,陈仁顾虑陈旭的学业未就,劝其再学三年,待下科再试,但陈旭坚定地说:“我已学成,为什么还要再等三年,今年一定要随兄同去应试!”陈仁只好让步地说:“待我考你一下再说。”陈旭说:“好,你就考吧。”这样,陈仁出了对联的上联:大慕过灵湖,清水茫茫三里远。陈旭不假思索,顺口而答:小林出古寨,眉山叠叠二塘湾。(注:大慕、灵湖、清水、三里、小林、古寨、眉山、二塘为地名)陈仁拍手叫好。于是在雍正壬子科乡试两人同中举人,陈仁名列第一即解元,陈旭名列第二名举人,主考官知道了他们是嫡堂兄弟,成绩很优秀,为了显示这次乡试的荣耀和陈仁、陈旭的才华,有意安排兄弟俩抬榜的巧作,将陈旭第二名举人排在最后40名举人而颂之曰:龙头凤尾。癸丑科会试于1733年,两人又同登进士,殿试后,钦点兄弟进士,他们时年27岁,为了嘉奖其才华,皇上特下旨建兄弟牌坊以旌表。陈仁、陈旭兄弟进士牌坊建于1733年,立于武宣十字街头,使人人过其下,受其教,感其心智而促其悟,这对时武宣庶人之教化起一定之作用。因此,陈仁、陈旭被誉为武宣陈氏双龙。有虞美人词曰:陈仁陈旭号双龙,武宣露峥嵘。勤奋好学苦用功,十载寒窗餐宿风雨中。二人同科中举人,陈仁获解元。赴京会试凌云志,钦点兄弟进士高荣誉。  
生平功绩
陈仁学行醇笃,经术渊深,成进士后,钦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谓之文学之林,是皇帝的文职侍从馆,掌秘书著作之职,馆内设掌院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庶吉士等官,总称太史,以进士文学优秀者及善书者为庶吉士。因此,陈仁勤奋常为高宗拟写敕文和诏书,有兴贤诏、劝农诏等。陈仁虽为进士,但仍勤奋好学,学而不倦,拜武英殿大学士方苞为师,与两广两江总督陈文恭为益友,经常登门向他们请教,虚心向他们学习,学识大有长进,所写之文章更优美、精湛,故得以参与撰写皇族志书和国家文史志等,而授职武英殿撰修官和一统志撰修官。陈仁兢兢业业,勇于用事,在武英殿撰写皇族志书时题对联两付:“表正万邦谨厥身务思永,弘敷承典无轻及事惟艰。”、“尧宽尧仁定建其有极,惟精惟道积于厥躬图。”从此可见其忠心耿耿,勤苦于业。1739年,其任乾隆己未会试同考官和阅卷官,时取士29人,皆为贤士,其中沈德潜、许光光庭、程岩、庄熊芝、谢颖元等成为乾隆重臣,被朝野誉为陈仁有知人之明。乾隆四年,陈仁从翰林院编修櫂御史台,凡六年之久,其书国是及四方水旱、督抚大使贤否、民生疾苦等事,往往能为皇上昌言不隐。陈仁凝然端直、勇于用事、公忠体国、蔼然忠厚之风,为当朝众学士、公卿所敬重。乾隆十年秋(1745年),出为湖北督粮道,福建道监察御史加一级授朝议大夫。乾隆13年(1748年),量移四蜀未到任,给奸臣诬害,而告病归疗,病假在家数年。乾隆18年(1753年)回京复职,到了湖南祈阳,旧病复发,返回桂林治疗而归。从此结束了他十余年光辉的仕途。陈仁谦虚恭谨、廉洁奉公、胸怀豁如、薄荣嗜义,迂事耿耿直言、不计利害、风骨粹美、旨意盎然,其登览之作,既极出万象,与夫寻常对答,亦莫不指事殷勤,寄意深笃。但陈仁却谦虚表白:“自顾平生才庸学浅,诸事未谙,计官内外十余年,所言与所为非迂阔而不当即拘谨而不恢。”
陈仁于1753年告病归里,至1780年的27年间,他谦逊不摆架子,从不干预地方政务,以治下子民对待地方官员。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速向两广总督、巡抚、提督反映,请求给予解决,如减免灾后税赋,增拨赈灾物资和加强县里的防盗措施等,并热心公益事业,积极参与或捐资复修新路桥、文庙,积极协助兴办学馆、私塾、书屋来培养人才,时他题对两付,其一:天下奇观看尽不如书卷好,世间真味尝来无过菜根香。其二:闲得田园栽种法,喜闻子弟读书声。其所作所为,大为乡里人敬佩。陈仁为官清廉,告病归里,家无长物,除书籍外,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和其它贵重物品,连住屋也是仅能落脚的两间破小屋房,一块太史第门匾,只好挂在祖祠的大门顶上。但陈仁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常慕汉诸葛武侯未迂时深居茅庐,抱膝长吟:“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旧志书有载:陈仁告病归里二十余年,家无长物,杜门扫迹人罕见。乾隆庚子即公元1780年逝世,享年75岁,诰封中宪大夫(三品封阶),遗作有《用拙斋诗集》,内阁大学士张湄作序;《用拙斋文集》,礼部侍郎刘方蔼作序;《陈仁奏稿集》、《轮进经史义集》,左都察御史黄永年作序。
人物评价
陈仁、陈旭成进士,应验了天象德星聚,有贤人相集的典故,因此户部尚书蒋溥给陈仁、陈旭敬赠了一块德星南聚的匾额以嘉奖,这就大大地激励了台村历代子孙勤奋好学,发愤图强,相继出了12位举人,贡生数十人,监生24人,各种生员200多人,如庠生、禀生、增广生、附生等,入仕了许多文职官员,有教谕、训导、学政、儒学教授和各类文史撰修官等。清末民初废除了科举,提倡新学,台村于1907年创办了台村自立高级和初级两等小学,为武宣培养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孕育出许多高级知识分子,有大学教授、高级科技师、专家。综观所述台村的优秀历史文化,在陈仁、陈旭兄弟进士的精神感召和启发下,世世代代相沿、传承和发展。
参考资料
兄弟同科进士.来宾地方志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7 22:26
目录
概述
出身家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