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依白
戏剧演员
陈依白,1921年4月出生于泸溪县古镇浦市,戏剧演员。
简介
陈依白是父亲曾做过团总,爱好高腔,常常在家里哼唱,而他们家离古戏台天后宫很近,4岁时,陈依白就常常去天后宫看别人唱戏,边看边模仿,记下了许多高腔段子。
5岁那年,父亲给她请了私塾老师,但小依白的兴趣并不在于这些唧唧嗡嗡的经文,每当父亲和哥哥唱起了辰河戏,她就在书房里偏着头很入迷地听。一次父亲生气了,骂道:“小伢儿会唱什么?!有本事你把《伍子胥过昭关》中伍子胥一夜白了胡子那段唱给我听听?”“你莫瞧不起人!”小依白倔强地说,“你平时唱的我都记住了。”说着把手在胸前一托作抚胡子状,竟有板有眼地唱了起来。虽然声音还很稚嫩,但却很像回事了。父亲先是惊奇,然后大笑,说:“我再也不干涉你学戏了。”
事迹
8岁的时候,陈依白就可以登台演出了。她第一次登台,在《目连戏》里饰演观音,一下子就把满场观众给震住了。人们纷纷议论:“陈家那伢真了不得。”
从此全镇人见她,都要逗她唱两句。虽然小依白在镇上已小有名气,但对于博大精深的辰河戏艺术来说,还只是刚刚入门。辰河戏是种独特的戏剧,不管是唱腔还是武打,完全要靠“硬”功夫。其配乐简单、唱腔高亢,武打道具也都是些真家伙。为了练好自己的技艺,小依白每天清晨爬起来和哥哥一起学武术、练唱腔,冬夏不歇。
小依白的高腔技艺逐步成熟起来,高腔大师石玉松看她是根好苗子,无私地向她传授技巧,要求她不仅要“唱腔到,动作到,心也要到”。
陈依白苦练高腔技艺,进步极快。她唱《荆钗记》中的钱玉莲,《盘花》中的柳二姐,表演贴切,转调自然,句句声声都紧扣戏中人物的心理,唱得悲凉处,在唢呐的“帮腔”下催人落泪。谢幕后,有的观众当即要买鞭炮为她祝贺。十几岁的陈依白表演时,不仅有戏迷追着围着,有些年纪长于她的演员,还想要拜她为师。陈依白总是谦虚地说:“拜师倒不必,有什么可以切磋的地方,大家一起探讨。”
解放初,沅陵成立辰河戏剧团,她成为第一个辰河戏女演员。此时陈依白风华正茂,容貌俊秀,而高腔技艺也达到一个高峰。沅陵人们对她的戏剧喜爱至极,剧团无论到哪儿演出,都有群众跑到戏台前点名要“陈老师”出场。一次在沅陵县一个叫筲箕湾的小乡村演出时,恰好她病了不能登台,全村600多男女老少纷纷来探望,嘱咐“陈老师”好好养病,一位大娘握着陈依白的手说:“只要陈老师在身边,即使不上台,我们也像看了你的戏!”
1956年,陈依白主演的高腔剧目《李慧娘》赴北京汇报演出并取得巨大成功,许多观众虽然不知道那个有着一头乌黑秀发的年轻女子叫陈依白,却都知道她是“李慧娘”。演出结束后,周总理、刘少奇同志、贺龙元帅和文化部门的陆定一、田汉、周扬都接见了她。那些领导亲切地叫她“小鬼”,田汉部长还对她说:“不要叫我部长,叫我田伯伯。”
当年,她参加了中央文化部门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演员讲习会”,京剧大师梅兰芳、尚小云等人到堂授课。学习结束,她被推荐加入了中国戏剧家协会
1973年,被错划为“反动文艺权威”的陈依白落实了政策。溆浦县剧团请她帮忙去整理辰河戏曲,她欣然前往。陈依白每天蜗在简陋的房间里,伴着青油灯将自己记忆中的剧目笔录下来。此后她工作几经调动,但都没间断辰河戏的整理工作。到1998年3月,年届77岁的陈依白从湖南艺术学校怀化分校辰河戏科退休,她已经共收集曲牌468支,整理剧本324部,培养艺术人才140余人。
她虽然闲居在家,但是还很牵挂辰河戏剧的发展。她曾在本地收了许多年轻弟子,把很多高腔片段录成磁带,让学生学习。平常没事,也常和一些老人一起去附近的寺庙里唱,有时在家也唱。本镇很多老人还经常上门去听。
许多湘西的年轻人知道辰河戏,是因为1998年在法国巴黎演出的巨大成功。采访中,笔者特意询问了陈依白对辰河戏在巴黎演出成功的感想。她却说:“《目连救母》从开始到结尾一共要演48天,而法国的表演只有几个小时,这无法全面展示辰河艺术的价值。”
陈老说辰河戏是“高价艺术”,希望这一古老的戏剧能薪火承传,而现在她最大的心愿,是能在晚年还为辰河戏做些什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13 10:03
目录
概述
简介
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