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豪,知名格式转换软件
格式工厂的开发者,曾于《
新电脑》发表过文章。
人物介绍
姓名:陈俊豪
CHIP专访
CHIP:
格式工厂的主要开发工作是您一个人完成的吗?是全职吗?介绍一下您的状态吧。
陈俊豪:是的,从测试,网页制作,到程序开发,几乎所有的工作都是我一个人完成的,我是辞了职全职做自己软件的。一个人既做老板又当员工。不过很满意这样的状态,带着个笔记本电脑就能满处跑了,也不会耽误工作。
CHIP:格式工厂的下载量稳定吗?有没有统计过总的下载量?
陈俊豪:很稳定,全世界大概一天十几万的下载。总的下载量不好统计,但我从网站应答询问新版本的请求统计来看,全世界有3000万以上的用户吧。
陈俊豪:在那个智能机,
硬盘播放器刚刚普及的年代,接了不少硬件厂家外包的项目,都是关于多媒体格式处理的,渐渐的积累起了代码,后来干脆就做成一个产品了。
CHIP:与来自西班牙的Logo设计者Serede以及各国的翻译者是怎么结识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陈俊豪:由于一开始软件就定位要支持多语言,但我开发成本有限,不可能去请几十个翻译,所以必须要让各国用户自己能做语言文件,来帮助我实现多语言,Serede是西班牙一名职业美工,经常使用我的产品,所以就免费给我设计了
Logo等大图,在这我要感谢他们,太热情了,还帮我在他们各自的国家,义务宣传,燃起星星之火。
CHIP:市场上免费的
格式转换软件太多了,
格式工厂如何脱颖而出?
陈俊豪:拼功能,拼成本,现在硬盘都大了,大家不介意多装一个免费并且有点用?的软件,这个软件几乎就我一个人维护,没有比这个成本更低了的。大厂家拼不过我成本,个人开发者,由于入场太晚,要慢慢积累做功能,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尝到甜头的,能坚持下来的产品就少了。
CHIP:我们知道国内大部分共享软件的开发者都因为各种问题放弃了,也有很多人投身到Android或者iPhone程序的开发中。你怎么看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创业潮?
陈俊豪: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实在太差了,我也是从共享软件那个时代过来的,也是因为赚不到钱,差点点就不得不放弃了。我个人也很看好移动设备,以后肯定会代替大部分
PC的功能,我天天晚上睡觉前,用
HTC手机,看一些电影和
搞笑图片,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我想那些转到Android和iPhone的开发者们,一定要定位好方向,做一个大家需求的,离不开的软件,坚持下去肯定是有希望的。我想开发者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坚持了不该坚持的,而放弃了不该放弃的。
CHIP:在
格式工厂的开发过程中,有哪些可以称之为里程碑的事件?
陈俊豪:一个是多语言的收获,如果我当初只停留在中文版的话,我现在依旧十分惨淡。我想我坚持不下去的。多语言让软件一下子在全世界燃起星星之火。依靠国外发达国家的捆绑收入,一下子让我看到了信心了。
另外一个转折点是我懂得了,要做大家需求的东西,不断的增进功能,不断的降低成本,提高用户量。以后,电脑硬件就像电视机,软件就像电视剧那样免费,靠插播广告来盈利,这样用户,开发者,广告商,都得益的三赢模式。当我想通了这个问题时,软件就盈利,并且能持续发展了。
CHIP:从严格意义上讲,做全格式的
转码服务是不是会遇到违反某些协议的问题?
陈俊豪:是的,比如,我里面用到了
ffmpeg和
RMVB的编码库,但由于我是帮他们输出他们的格式,而他们都是以播放器为主要产品盈利点的,和他们并没直接冲突,所以他们也不来和我计较,并且我也免费提供给用户的,让他们的代码能服务更多的人群。
陈俊豪:当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自然就盈利了。
CHIP:格式工厂的明天会怎样?会有持续的更新或者其他的可能性吗?
陈俊豪:格式工厂现在是个盈利的产品了,并且盈利能力很可观(不过主要都是靠捆绑国外ask工具条的),我想一个赚钱的产品,肯定是可持续发展的。等有点积累了,再想进一步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