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军琪,中国当代画家。1963出生于湖北武汉,祖籍湖南湘乡,
毕业于
湖北美术学院。原为文化部艺术市场杂志社美术总监,现任
徐悲鸿文化艺术大学教授、文化部中国青少年艺术节书画专业评委、全国
德艺双馨活动书画专业评委、全国艺术教育成果展演活动书画专业评委,中国艺术家协会理事、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美术高级创作研究员。
作品风格
作品属于本格派,看似朴实平淡,其中充溢着对诗意唯美的追求。作品通过对自然万物世界的观察和表现,承扬了中国“诗画融合”的传统。同时,他关注当代社会人类生存状态,将目光投向农民,通过对细节、质感的刻画,表达出大地与人既张力又和谐的关系,寄寓了画家的人文情怀。作品曾多次在全国书画展览中获奖并在国内外多家一级刊物发表,许多作品被海内外拍卖收藏。
个人荣誉
在《和平印象首届华人艺术名家邀请展》中美术作品荣获铜奖。(北京)
在全国生肖国画艺术名家百人榜品选活动中被评为生肖国画领军人物。(北京)
文化部奖“影响中国100位艺术大家”
悟道之旅
当诗歌凝结成画面,画就诞生了;当画面流动成语言,诗歌就诞生了。艺术所要追求的都是从心而发的心内意境,这在中国美学角度上称作“境界”。因为我们在创造美的同时不可忽视美本身对于创造者的感受,这其实是美与艺术家共同的作用结果。美在艺术家内心是一种思想或是一个符号,但在大自然中艺术家的作品却早已被创造出来了,所以,艺术家的工作可以说就是不断地发现美的过程。所不同的是,自然中的美有着自然地特性,艺术家的美强调了表现形式。
自然中的美有哪些被艺术家捕捉呢,这肯定先会是一些最具有标志性的事物。试想在远古时代,茫茫中华大地上,两个人即将相别,但他们相约来年相见,而相见的地点呢,他们肯定会选择一个非常好找的地方,这时——山便是古人最好的选择,因为他高出平原,远可遥见。所以在中华大地上的文明中与山是有着说不清的缘分的。我可以毫不犹豫的断言“人真的是从山里走出来的”。这是针对于山对人类创造文明作用而言。古人认识山可能首先会看中山对于天的关系。因为那高高的山似乎是更接近天界的,是可以很快的到达天界的,这是众多宗教的一个共性。在犹太教层面上,耶路撒冷的摩利亚山是犹太民族的圣地,甚至被写进国歌;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也是从麦加乘天马经由此地而飞升九天。佛经中不止一次的提到“灵鹫山”。在中国古人的思维中,眼望一座高山,发出的第一声赞美便是“高山仰止”。人对于天界的关注直接导致了对于天象的观察,这便催生了古代历法与天文的诞生,是否可以这样讲,是古人对于天与山的认知渴求才诞生了人类的科学文明。这是一个等价关系,一个高度农业化的古代社会,他的天文观测一定发达,他的宗教观念一定深厚。
在环境选择上古人除重视天对于山的关系外,还非常重视地的概念。高度的农业文明是离不开地利即水的作用的,所以在中华文化中“水”有着特殊意义,象征生命、希望、财富、荣誉。这样看,天赐予地良时,水赋予人地利,我们中华的文化可以说就是生存哲学。而又不能否认,在这样良时地利的环境中艺术的出现便是一个在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人类的早期世界观影响着人类今后的发展,就好像一个孩子,他成年后的世界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青少年时代的认知。陈军琪先生便是一位在神幽的山里度过儿时和少年时代的画家。称那座山“神”是因为山里有位大神,称它幽是因为它是画家心中最为纯洁的净土。
那座山便是中国道教的名山,那座有着玄武当之的——武当山。
油画自从传入中国便开始了与中国艺术的融合。在中国美学观点上看,含蓄的表达是第一位的,但这并不是拐弯抹角,而是强调“画外音”。就像中国先民在表达四方与四时时便采用四灵的概念来阐述。中国人可呢是最早定义四方与四时的民族,这可以从中华文化的四灵中发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这四种神奇动物所代表的是四个方向和四种季节的变化。陈军琪先生由于生长在道家名山武当之下,从小便耳濡目染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他笔下的南岩(《万壑玄岩古洞天》),首先是采用中国画的构图,岩壁宫观与树木的对照呼应体现了中国画在审美意趣上的和谐。从笔法上,画家对于树木的处理则完全采用了中国画的点笔。大写意的笔触勾勒了一个人间仙境,世外桃源。这种印象只能存在于人类对于自然事物的第一感知上。换句话说,当人观察事物只用人视,味,触,听等感知,多得到的是自然界中的景象,而当人类心中的感知被启发后,前四种感知便会消退,这样你可能会看到画家笔下朦胧的山行和光影的变化,但这确实画家心中的世界,便是最为可贵的艺术世界。
作品简介
道家倡导“道法自然”,“返璞归真”,一山一水都是归真的基础,这与佛教“众生皆有佛性”具有很大相似性。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其实就是宗教中描述的那个修行的道场,你的家庭可以理解为寺院,众多的群山就是神界的护法。在《飞升》这副作品作品中,寻常的武当农家,从上到下一抹的油绿,如水一般流动着,就好似人们在生活中不断进行着的与自然神明的碰撞。画面中一只展翅的白鸽飞舞欲出,人们的心境已经升华了。升华心境的不是别人,正是看画的你,画家把正在观画的人也算作作品的一部分。象征生命的绿色在画布上流溢,寻常你我的生活,这些都会在每日的时光中交织,但终会有那么一只代表祥和、希望的鸽子飞入你的眼睛。这时候画面的画外音便是如教堂圣歌般的乐曲,这样的感觉就如同耶稣复活般,而画家所强调的是“耶稣复活”的圣体不在神本身而在于观画人的心灵复活。
在《行脚》这副作品中,画家所表达的就更具有哲理了。远山成为菩萨的形象,伸出手拖着一只行走的白鸽,前面的群山下一泓清水在飞泻。宗教总喜欢强调主神,而哲理则超脱了宗教只讲述人的思维。那个白鸽就是我们人,是我,是你,是所有人,我们每天工作、学习、生活,步履蹒跚的走在天地之间,当你进行这些的时候可曾想过我们心中那个“神”可曾来过。其实那个菩萨形象可以是任何神,他会是观世音、会是西王母、会是圣母,这样总关照人类的神祇只能是我们自己。我想引申说明,想想看,当你从家庭走向社会是否总会有一个人像观音菩萨那样时常的关照你?是否会有一个如圣母般的你经常的眷顾你,我想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你的母亲或妻子。其实这也是人类本身神性的所在,我们自己就是自己的神。但你还不能忘记,这个“神”还要承托着你永远的走下去。这样的走,在宗教意义上成为“行脚”,每日的生活就是修行,我们修行一段时间,那个菩萨就会置于我们身后,然后我们继续向前走,前面是另一座高山。生活不就是这样的吗?永远的重新开始,永远的被自己的神眷顾着。
是哪个宗教在这里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生活,你在走着。就像画家自己的这次旅程,我想这次旅程永远不会结束。面对于自己的精神世界,伴随着各种感知的到来,旅程永远是开始。陈军琪先生画的是我们的世界,是请你也参加的艺术之旅。让我们一同踏上他的列车,同他一起走上一程。
创作思想
所以在品读陈军琪先生的作品时肯定会思考他关于世界的观察视角,他把创作当做悟道。。画家把他的首站选在了他最为熟悉,从小生活的武当脚下,这应该是一个大部头的艺术创作。因为就武当而言,除了那些美丽的山之外,更多的还有山中的故事,即文化的意义。在如他在《丹岩大霞封》中表现的那样。山顶崖角上一抹的金光映射进下方静谧的山谷,由于光影的错动,本是翠色的山顶被映照成了紫气东来的颜色。这一抹光是朝阳还是夕辉,我想都可以,艺术本身不在于什么时候,而在于画面传达给人的感受。高山仰止而又不会觉得神圣的不可接近,山顶上是仙界,山脚下便是农家。
“神”这个词在在中国美学范畴中具有名词化的作用。我们可以称《快雪时晴帖》为“天下神品”,可以把西藏的雪山称为“神山”。但我更喜欢把这个词作为符号化的精神描写。就像我们在评价
国画家的作品时常提到的神韵一样。武当山的神不止是玄武大帝,更多的是玄武本身具有的文化魅力。也是由于玄武这个神的名字才带给武当山文化意义上的神性。这样的神性表现在它亦灵亦幻的境界。在陈军琪先生的作品《琼台三人行》中远处的群峰呼应,峡谷排云,神就应该改从那里走来。当你还在寻找神的时候三个灰暗的人影醒醒而来。那是不远处宫观中的道士?还是远山上的神仙?我想更多的意境只能是在观者心中的感受了。这种感受便是“神”的体现,也可以说是诗歌意境的表达。
逍遥谷的诗歌可以唱成什么样(《如歌的逍遥谷》),答案在观画人的心里。在这些作品中,你便是在徜徉,在漫步,在回味鸟的叫声,在寻找水的源头,光影错落的地方神们可曾来过,循着足迹继续追问,忽然发现,神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我,我的心境与神的心境是统一的,而神本就是人啊。因为在自然面前,人也是其中的一份子。
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水”这个词(《峡谷中的溪流》),它带给我们的将是“流动”“倾泻”抑或是更具有诗意的“律动”。我想着可能是源于水本身对于光影的作用。水本无色,是环境中的物体早就了它的颜色。武当山,本没有太大的水系,也可能正是由此,玄武才是象征北方的水神。一种强大的和谐力表现在武当山的巅峰上,武当的金顶是有着“七十二峰朝金顶”的姿态。在陈军琪先生笔下的金顶是航拍视角、金光洒下的神鬼。飘渺的紫气,晦暗的山谷,犹如历史车轮一般将中华的文明拖向远方。那个方向正是太阳的方向,神圣的归宿。(《武当之巅》)由此我们可以品读到画家对于中华文化的理解与感悟,那厚重的文明就如神龟身上的金殿搬沉重,而神龟是不会停止脚步的,它将前行。这时候你可以说这个笔触是厚重的历史,也可以说是浪漫的情怀,怎么讲都对,因为你所讲的都是我们的中华文化的范畴。
当融合成为艺术的形式,当思想超越一切的时候真正的精神便开始了。这在中国很早便有人去尝试,唐代的玄宗尝试着让释、道、儒三教合流。思想产生后便开始有人尝试着各种努力。其实你不难发现,我们的中华文化具有多种层面的特性,其中包括外来文化和异族文化,这主要是我们的民族具有极大地融化和包容性。就如佛教的传入,在佛教传入初期其信徒是非常少的,佛教大发展的时期正是其退去印度化转而汉化的时期。从思想层面上看,我们不能认为菩萨不在穿印度衣服就不在是菩萨,或者就只是中国的菩萨了,相反两种或更多的思想融合只能造就更为尖端的文明。
代表作品
陈军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