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协平, 又名陈叶平,湖南桃源人。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湘西特委宣传部部长。1928年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秘书长,中共湘西前敌委员会(后改为湘鄂西前委)委员。1929年夏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一路指挥部党代表,参加创建
湘鄂边革命根据地。1930年随军进入洪湖地区,参加创建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同年7月任红二军团第二军四师政治部主任、中共第二军军委宣传委员,后任四师政委。1931年3月任红三军教导第一师政委。同年5月任中共湘鄂边特委委员、湘鄂边独立团(亦称红三军独立第一团)政委。与团长
王炳南率部坚持斗争,多次挫败国民党军地方武装的“围剿”,巩固和恢复湘鄂边革命根据地。1932年夏在“肃反”中被诬陷杀害。
人物生平
陈协平出生于贫苦农家。他幼年曾随舅父读过私塾。后受聘到家乡小学教书。1922年,考入武汉湘省旅鄂中学。
1926年2月,在中共党组织的帮助下,陈协平前往广州国民革命军政治讲习班学习。结业后,曾到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后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宣传股长,随师北伐。大革命失败后,随贺龙部开赴江西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0月,起义部队在广东流沙受挫后,回到家乡从事武装斗争。曾任中共湘西特委宣传部部长。按照中共湘西特委部署,在桑植组建了一支有500余人的农民武装。
1928年6月,陈协平奉命到桑植洪家关向贺龙转达中共湖南省委指示后,被任命为湘西前敌委员会(后改为湘鄂西前委)委员兼工农革命军第4军秘书长,成为湘鄂边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同年9月,当部队在石门渫阴遭敌重兵偷袭,严重受挫而处于十分危急的紧要关头,协同贺龙带领余部300余人,转至湖北宣恩、鹤峰,与敌周旋,使这支革命武装重新得以发展壮大。年底,投入收编当地土著武装“神兵”的工作,分别争取两股“神兵”参加工农革命军。
1929年初,陈协平任红4军第1路指挥部代理党代表,参加创建湘鄂边革命根据地。不久,兼任中共鹤峰县委书记,领导一批红军干部和地方干部深入到全县各区乡,组建党组织和工农武装,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湘鄂边苏区。
1930年,陈协平随军进入洪湖地区,参加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
1930年7月,红4军与红6军合编为红2军团后,陈协平被任命为红2军团红2军4师政治部主任、红2军军委宣传委员、4师政委。此后,同军团内某些领导的“左”倾错误进行了反复斗争,并对“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的军事冒险行动进行过抵制。
1931年3月,陈协平调任红3军教导1师政委。5月,教导1师改编为湘鄂边区独立团(亦称红3军独立1团),陈协平改任团政委兼中共湘鄂边特委委员。7月中旬,在湘鄂边区第三次反“围剿”战斗中,不顾“左”倾领导的组织压力,采取灵活游击战术,率领2营突破敌人包围,转到外线作战,在南北墩、清水湾一线发起猛烈攻击,打乱了敌军四面包围的部署。后与团长王炳南率部坚持斗争,多次奇袭敌军,挫败国民党军地方武装的“围剿”,为巩固和恢复湘鄂边革命根据地及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立下奇功。
1932年5月,“左”倾错误领导导致湘鄂边区全部丧失后,陈协平率领独立团及随军家属3000余人,向洪湖地区转移。此时,由团政委降为政治处主任。
1932年9月中旬,陈协平到达湖北江陵土地口时,在肃反运动中被“左”倾错误领导者诬为“改组派”秘密错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陈协平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革命事迹
1929年2月,工农革命军在杜家村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贺龙任军长,陈协平代理红四军党代表,负责全军政治工作。红四军再次攻占湖北省鹤峰县,并成立中共鹤峰县委,陈协平兼任中共县委书记。4月,陈协平收到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给中共湘鄂西前委的指示信,被任命为红四军党代表。陈协平运用井冈山建军经验再次整编部队,推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的原则,使红四军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929年5月,他在鹤峰县城主持召开中共鹤峰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和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重点讨论布置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会后,他到鹤峰县太平区开展工作的同时,还分派县委委员以县委特派员身份赴各区开展工作。他注意发展党组织,吸收工农先进分子和知识分子入党,广泛建立区、乡基层党组织,一年中建立了城关、太平、燕子、留驾、邬阳5个区委,梅坪、茅坪、麻水、五里、走马5个区党支部和25个乡支部和党小组。他重视地方武装建设,派遣红军骨干到农民武装中担任领导,抓紧政治军事训练。苏区建立后,他十分重视根据地的建设。每到一地,深入土家山寨,发动贫苦农民打土豪,建立和巩固地方政权。整顿地方武装,对县赤卫大队以及城关、太平等区的农民游击队进行整顿,清除不纯分子。开办农民夜校,编写通俗工农读本,提高苏区群众文化水平。编写和教唱《农民歌》、《少先队歌》、《放脚歌》等歌曲,丰富苏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短短4个月,桑植、鹤峰两县的红色割据区域基本连成一片,初步形成了湘鄂边根据地。
1931年4月,陈协平任中共湘鄂边特委委员、湘鄂边独立团政委,负责留守湘鄂边。在第三次反“围剿”的战斗中,因特委执行中央分局“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路线,战斗连连失利,根据地范围越来越小。在此紧急关头,他不顾“左倾”错误领导的压力,与团长
王炳南共同向特委书记
周小康建议,改变作战方针,他率独立团二营突破敌军包围,转移外线作战,扭转不利形势。同年10月,他率独立团二营回师鹤峰,与王炳南一起,突袭南北镇,迫使敌罗效之部退回石门。1932年初,陈协平又率军在长阳智擒团防头子伍佰云,回师桑植,在仓官峪再歼敌军李奇玉团,取得
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1932年9月,陈协平被“肃反队”严刑拷打时,义正词严地说:“我跟共产党走,为穷苦大众打天下,何罪之有!”陈协平在被秘密“处决”前,沉痛地请求“节省一颗子弹去打敌人”,于是“肃反队”将他溺死在水泊之中。他死后,国民党反动派仍将他作为“共产党要犯”厉行通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