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占元
中国著名翻译家
陈占元(1908年10月27日~2000年2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南海县九江镇。中国著名翻译家。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回国后历任福建改进出版社编辑部主任,广西教育研究所研究员,明日出版社总编辑,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译著有长篇小说《欧也妮·葛朗台》(新译本)、《农民》、《山,水,阳光》,传记文学《裴多菲传》等。
人物生平
1908年10月27日,陈占元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九江镇,至七八岁时才开始在香港进行汉文学启蒙。1927年2月15日,爱好法国文学的陈占元乘坐邮船前往法国巴黎留学。经过一年半的法语语言学习之后,1928年秋到1934年春,陈占元在巴黎大学(索尔邦)修习哲学课程:美学、希腊哲学、哲学史等。1934年春,陈占元回到祖国。当时的社会环境很不安稳,他也没有什么工作,恰逢鲁迅和茅盾1934年9月在上海创办了专门翻译和介绍外国文学的文艺杂志——《译文》,同时陈占元在法国留学的同学及友人黎烈文也参与创办之事,他便向陈占元邀约译稿,这便是陈占元进行翻译活动的开始。当时《译文》刊出的陈占元的译文大部分为法国作品(1934—1937年间),约有7篇;但也有从纪德法译版转译的俄国普式庚(普希金)的作品,如《驿长》,共计8篇译作。
1940年,陈占元在香港创办“明日社”,并出版了卞之琳的一部诗集及一部报告文学,还有陈占元自己的两部译作。1941年3月至6月,应黎烈文之邀,担任福建省临时省会永安《改进》出版社编辑,并领工资。期间通过《改进》杂志发表的译作也不在少数。1941年年底,陈占元开始在广西教育研究所工作。1942年,陈占元在桂林太平路继续使用“明日社”的名字,出版了十几部译作,其中译者有冯至、卞之琳、梁宗岱、陈占元等。当时还与李广田、冯至、卞之琳等人在桂林编辑出版了一个文艺刊物《明日文艺》,可惜只有四期。
也是在桂林,陈占元碰上了一生挚爱——广东中山人郑学诗,两人结为伉俪。1943年成为三口之家。有了家室之后,陈占元开始考虑寻找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于是1946年秋进入北京大学任教,之后法国文学教学便成为他的主要工作,但是他仍然坚持法国文学的翻译及研究工作。20世纪50年代之后,陈占元陆续翻译了法国作家布洛克、阿拉贡、斐盖尔、西蒙娜·戴丽等的作品,还有巴尔扎克的两部作品《农民》和《高利贷者》的译作也印刷出版,加上《人间喜剧》序言的翻译,让陈占元对巴尔扎克的翻译和研究都上了新的台阶。这篇译文的发表对于“研究巴尔扎克与现实主义问题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正是当时文艺界急需的一份‘思想材料’,发表后也确实成为了理论界人士经常印证的典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初陈占元的妻子郑学诗过世,当时陈占元曾对子女们说:“现在我对什么都无所谓了,只是对做学问还有兴趣。”在后期,陈占元继续翻译和研究狄德罗、纪德、西奥朗等作家的作品,并陆续发表和出版了一些译作和研究评论性文章。
除此之外,陈占元还担任了一些社会职务,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外国文学工作者协会会员和法国文学研究会顾问。此外他还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外国文艺理论丛书》和《外国文学名著丛书》的编委,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法语文学分卷副主编等职务。
2000年2月2日,陈占元因病逝世,享年92岁。
主要作品
1940年,陈占元在香港创办“明日社”,出版了卞之琳的诗集《慰劳信集》和报告文学《七七二团在太行山一带》,以及陈占元的两部译作:《生活的艺术》和《爱的艺术》。从1942年到1944年的约两年时间里,“明日社”就出版发行了用土纸印刷的十余种文学著作及译著。其中,译著有:《新的粮食》([法]纪德著,卞之琳译)、《歌德与悲多汶》([法]罗曼·罗兰著,梁宗岱译)、《交错集》(里尔克等著,梁宗岱译)、《生活艺术三种》([法]莫洛亚著,王苑等译)、《诗与真》([德]歌德著,刘思慕译)、《权力》([英]罗素著,沈炼之译);著作有:《非古复古与科学精神》(梁宗岱著)、《屈原》(梁宗岱著,再版)、《十年诗草》(卞之琳著)、《十四行集》(冯至著)。除此之外,还有陈占元自己的七部译作:《山·水·阳光》([法]桑宋著)、《红海逃亡记》([法]蒙佛雷特著)、《悲多汶传》([法]罗曼·罗兰著)、《夜航》([法]圣·狄瑞披里著)、《马来亚的狂人》([奥]支维格著,罗曼·罗兰序)、《女人女人》([法]蒙特尔朗著)、《妇人学校》([法]安得利·纪德著)。
陈占元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翻译,一直到20世纪末,从事翻译约50多年,翻译了50余部作品和文章。他的译作忠实于原文,通俗易懂。在翻译的同时,陈占元在法国文学的研究上所下的功夫并不亚于对法国文学的翻译。从1947年开始,陆续地发表一些文学研究或评论文章,如:《两部法国文学史》(1947年《文学杂志(上海1937)》第2卷第7期156—160页)、《关于蒙特尔朗》(1948年《海滨杂志副刊》第1期20—21页)、《巴尔扎克的“高老头”》(1957年《西方语文》第1卷第2期212页)、《狄德罗的“从反面谈演员”译名商榷》(1961年《光明日报》第7。29卷2页)、《巴尔扎克〈农民〉译本序言》(1979年《外国文学丛刊》第1辑期1页)、《本刊顾问谈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有关法国文学的几点意见》(1983年《国外文学》第2期1页)、《圣·狄舒贝里和他的〈夜航〉》(1984年《国外文学》第1期63页)、《纪德和他的小说》(1984年《法国研究》第1期15页)、《梁宗岱与雨果》(1987年《散文世界》第3期27页)、《巴黎的回忆与感想》(1989年《外国文学》第5期54—59页)、《艺术评论家狄德罗》(1989年《法国研究》第3期77—89页)、《读〈恶之花〉插图本》(1993年《文艺报》第11.27卷6页)。在这十几篇的研究论文中,大部分都是介绍他所译介的作品及作家,如关于蒙特尔朗、纪德、巴尔扎克、狄德罗、圣·狄舒贝里等人及作品的文章;而对于狄德罗的作品,则是他称之为“文学以外的学问”。
陈占元的译作呈多面性。其中的文学性译作有《农民》《妇人学校》《马来亚的狂人》等二十几部;艺术性译作有《音乐散论》《狄德罗画评选》等五六部;人物评论或传记性译作有《悲多汶传》《名人自传:塔布伊夫人自述》等十部左右;还有政治性译作有《法西斯的政治赌博》《美国的外交政策》等约二十部,其他研究性文论几篇如《文学与时代》等。由此说来,他的译作数量多,涉及的作者也多,译作内在的逻辑联系较强,尤其是很多译作还具有时效性。即是说,原作发表之后,两三年的时间就被陈占元译介到中国。这类作品往往是政治性译作,如《共产主义的人物——斯大林画像》(L’homme du Communisme: Portrait de Staline),为法国的Jean Richard Bloch所著,1949年12月由巴黎的Editions Sociales出版社出版,1950年上海的平明出版社就出版了陈占元的译本;再如《自由越南纪行》(Je reviens du Viet-Nam Libre(Note De Voyage)),由法国共和青年联盟总书记里奥·斐盖尔Leo Figueres所著,1950年由巴黎某出版社(未注明)出版,1952年陈占元翻译此书之后,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参考资料
陈占元.中国作家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6 21:28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