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强,1963年9月生于湖南省攸县,医学病理生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肿瘤系统医学
全国重点实验室(原癌基因与相关基因
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海南医科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发展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
历任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兼),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等职。
人物经历
1980.09--1985.07 湖南衡阳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学士学位
1985.07--1993.07 湖南衡阳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其间:1985.09--1988.07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委托培养)
1993.07--1996.07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内科血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6.07--2002.0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999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7.06--1997.12法国巴黎Saint-Louis医院访问学者;
1999.09--2001.07美国西奈山医学中心访问学者;
2001.07--2005.07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课题组组长。其间,2002年5月入选上海十大杰出青年;
2002.01--2003.02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
2002.02--2005.04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主任;
2005.07--2006.03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生教研室主任、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交大医学院上海健康研究所课题组组长。其间:2005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2006.06--2006.1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病生教研室主任,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交大医学院上海健康研究所课题组组长。
2006.11--2010.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院长(兼)、基础医学院病生教研室主任、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科院—交大医学院上海健康研究所课题组组长
2010.01--2010.09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基础医学院院长(兼)、医科院院长(兼),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其间:2010.05 美国密西根大学参加教育部高校领导培训班
2010.09--2017.03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
2012.1-2017.12 上海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2015.12——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04—2021.3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17.01—2022.12 上海市第十五届上海市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9.04— 教育部基础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拔尖人才培养2.0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21.3-2023.1第十五届上海市人大教科卫委员会委员
2023.1— 上海市第十六届上海市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上海市人大教科卫委员会委员
2023.09 任
海南医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现任海南医科大学校长。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在科研生涯的早期,他即为低剂量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细胞分子机制和临床研究做出重要贡献。期间,他作为第一作者在Blood发表的3篇论文连续9年(1997-2006年)在我国单篇论文被引证数排名中据前8名。
自从199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尤其是2002年担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以来,他带领研究团队,致力于肿瘤尤其是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细胞命运决定和肿瘤微环境调控机制研究,取得系列创新性发现。他发现了多个抗肿瘤天然化合物,尤其是利用“发现抗白血病活性化合物®探索相应药物靶标®揭示白血病细胞命运决定的分子机制”等策略,发现天然小分子化合物——腺花素可与过氧化物还原酶家族成员Prx I/II蛋白结合,抑制其抗氧化活性,诱导多类白血病细胞分化和清除白血病干细胞,有效延长白血病小鼠生存时间。这些工作入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被国际同行列为大海捞针般发现药靶的十大成功案例之一;他在提出并验证体内低氧微环境有利于砷剂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的基础上,发现与对实体瘤的效应不同,低氧本身能够诱导多类白血病细胞分化,并发现低氧诱导因子1a (HIF-1a)直接参与其中,进一步揭示其分子机制是通过与两个造血细胞分化相关的重要转录因子(C/EBPa和Runx1)相互作用,并作为共激活蛋白增加这两个转录因子的功能,刺激细胞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此基础上,揭示了Cbx4通过类泛素化修饰HIF-1a控制肝癌新生血管生成与转移的机制;与团队成员合作发现白血病细胞破坏正常骨髓微环境,而化疗后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形成一种新的称为“NSM”的微环境,系统性地阐明了该微环境维护白血病细胞存活的分子机制。此外,他阐明PTEN及其翻译变异体的新调控机制和在肿瘤中的作用,并揭示E3泛素连接酶FBXO22降解转录调节因子BACH1促进AML发生发展,以及ANP32B特异性结合p53并抑制其转录活性而维持白血病干细胞干性的新规律等。
作为科技工作者,多次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和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及创新研究群体;带领研究团队,致力于白血病和实体肿瘤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学基础研究,在肿瘤细胞命运决定和微环境调控机制方面获得系列创新性发现,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如CancerCell,NatChemBiol,NatCellBiol,NatCommun,Blood,Leukemia等期刊上发表
SCI论文220余篇,被他引14000余次;先后多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十大科学进展等,并获何梁何利科学和技术进步奖、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首批国家级人选、中国青年科技奖、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科技英才、上海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自然科学牡丹奖等荣誉称号。
迄今,陈国强等在国际重要学术刊物如Cancer Cell,Cell Metabolism,Nature, Nature Chemical Biology,J Clin Invest, Nature Cell Biology, Nature Communication,Advance Science, J Clinical Investigation, Blood,Leukemia,Oncogene, J Hematology Oncology, EMBO Report等期刊上发表SCI论文220余篇,被他引14000余次。
学科建设
2006年和2010年,陈国强分别担任主管科研和研究生的医学院副院长和全面主持行政工作的医学院院长以来,始终遵循综合大学的发展规律,遵循医学学科的特殊规律,率先垂范,锐意改革,致力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交大特点和医学特质”的学科建设和有灵魂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他始终强调通过引育并举,不拘一格选好、用好人才,激活人才活力,倡导“将一批今天优秀、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和不断超越自己,极具创新思维的优秀老师在一起相互激励,共同超越,使学生更加优秀,使老师更加卓越,产生使老师和学生都终身受益的创新能力和智慧”的办学理念,以上率下,构建教学、科研、医疗和管理的协同和包容性发展体系,实现医学院的快速发展。
荣誉表彰
出版图书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陈国强致力于肿瘤,尤其是白血病的病理生理学与治疗学基础研究,取得了系列系统性创新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评)
如果 “决心”可以预测一个人在医学研究领域的未来成就,那么陈国强教授辉煌的职业生涯,早在其还是一名年轻医生时,就已能预见——其实,这样的“预言”能够实现,也离不开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医学期刊《柳叶刀》专访《陈国强:破釜沉舟为科研的血液学家》开篇写道)
对著名医学科学家、教育家陈国强院士为了海南医学教育“破天荒”的执着与情怀表示由衷的钦佩。(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评)
参考资料
知名校友陈国强.南华大学.2012\u5e7406\u670810\u65e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