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彝
光绪二十年顺天府尹
陈彝(1827年-1896年),字六舟,号听轩,晚号蜕翁,江苏省仪征县人。谥文恪。曾担内阁学士,后兼礼部侍郎。有《家书》、《奏议》、《谈异》、《抱瓮庐诗文存》等著作传世。
人物简介
陈彝(1827年-1896年),字六舟,号听轩,晚号蜕翁,江苏省仪征县人。清山西按察使、江西布政使陈嘉树之子。谥文恪。
咸丰二年,乡试中举。
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科传胪,改庶吉士,授翰林院修撰。
同治十三年,任湖广道监察御史。
光绪元年,任工科给事中、云南曲靖府知府。
光绪八年,任河南开归陈许道。
光绪十年,任甘肃按察使。
光绪十二年,任湖南布政使、安徽巡抚。
光绪十五年,任顺天府尹。
光绪十六年,任宗人府府丞。
光绪十七年,任浙江学政。
光绪二十年,再任顺天府尹。
光绪二十一年,任内阁学士,后兼礼部侍郎。有子陈洵庆,娶丁宝桢次女。
著有《家书》(4卷)、《奏议》(4卷)、《谈异》(8卷)、《抱瓮庐诗文存》(2卷)等传世。
轶事典故
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恩科殿试,陈嘉树为传胪,同治壬戌(1862年)其子陈彝参加殿试,获二甲第一名即第4名称“传胪”,一时以“父子传胪”传为美谈。
陈彝为官耿直敢言,上书弹劾侍讲王庆祺诱导同治皇帝冶游沾染恶疾而亡,时人称之为“敢言御史”。关于此事,易宗夔《新世说》卷八《惑溺》有十分详细生动的描述:同治皇帝在位时,年纪正轻,喜欢微服冶游。当其私行时,随从者仅一二亲信。其时京师最著名的饭庄, 叫做宣德楼。一日,王景琦太史偕某部郎小酌楼中,王景琦擅二簧,某部郎长昆曲,乃以红牙檀板,各献所长。一曲既终,隔坐一位客人欣然来到面前,询问太史等人的姓名官阶,并说:“所奏曲良佳,盍为我再奏一曲?”看此人气度高华,口吻名贵,王景琦心知其异,便如命为之再歌。一会儿,车马喧阗,人们相传:“恭王来了!”恭王入内与这位客人耳语良久,客人才微微点头,意态怏怏地跟随而去。客人登车之时,恭王亲自为之跨辕。王景琦与某部郎看在眼里,知道是遇到同治皇帝了。不料没过几天,上面下令,王景琦与某部郎二人皆不按常规,例外升迁。某部郎以此为耻,推辞不拜。王景琦则一升再升,直至侍郎、宏德殿行走。“所以惑上者,无所不至。帝竟以此得痼疾不起。所谓‘出痘’者,医官饰词也。”同治崩后,有人撰联讽其事云:
宏德殿,宣德楼,德业无疆,且喜词人工词曲;
进春方,献春策,春光有限,可怜天子出天花。
这位误导皇上的“王景琦侍郎”,后为陈彝弹劾革职,“永不叙用”。《新世说》所说的这个“王景琦”,当为“王庆祺”。陈彝为官敢说敢为的作风,在清代已有美名。其为民请命之心,而且无所畏惧。
《清史稿》说:再度垂帘听政的太后下谕:“用御史陈彝奏,黜南书房行走、侍讲王庆祺”。 此后,陈御史“弹劾侍讲”的故事,便很快在坊间传开。
据况周颐《续眉庐丛话》记载:“光绪朝,扬州陈六舟京兆巡抚安徽,条陈便民如干事,有‘令民称贷公家,春借秋还’一条。得旨中饬,谓直是宋臣王安石青苗法矣,以是改任浙江学政。” 在宦途上,累迁至安徽巡抚、礼部侍郎,湖广道御史。学问纯粹,深于宋明诸儒之书(见《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到晚清时,其生平事迹成了小说中的人物。如《冷眼观》小说第十三回《死中丞误认大小马,活月老巧判前后夫》,详细写了陈彝的死因,所谓“死中丞”也即指陈六舟。《冷眼观》是晚清王浚卿写的一部暴露小说。作者描写陈彝是死于扶乩,显然意在反对愚昧,揭露迷信。但陈彝到底怎么死的,也许不能把小说当真。
相关事件
陈彝任安徽巡抚时,发生了这样一桩事。当时,大学士李鸿章官居要职,炙手可热。他老家合肥的子弟们在乡间依仗权势,胡作非为,草菅人命。李鸿章家的人催租逼债,将一县民活活打死。案发后,全城轰动,百姓们为死者抱不平。被害家属报案,县令孙葆田传令,立即缉拿凶手归案,并依律判凶手死刑。孙葆田据实奏闻,安徽巡抚陈彝致函李中堂,劝他勿事袒缕庇。光绪帝降旨陈彝查处,终因证据确凿,无懈可击。李鸿章怀恨在心,寻机报复,后果然孙被罢官,陈彝亦解任内调。多数人相信,陈六舟的调动是因为开罪了李中堂,况周颐在《续眉庐丛话》中不这样认为,“适于是时改官”是“别有为也”。不管这事的因果关系是否成立,这位大胆耿直的扬州籍官员,为人正派,不会溜须拍马,不被上司所欣赏,那是确凿无疑的。
历史评价
据况周颐《续眉庐丛话》记载:“光绪朝,扬州陈六舟京兆巡抚安徽,条陈便民如干事,有‘令民称贷公家,春借秋还’一条。得旨中饬,谓直是宋臣王安石青苗法矣,以是改任浙江学政。”他关心民间疾苦,敢作敢为,称得上是一位为民请命的“青天大人”。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0 18:00
目录
概述
人物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