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德生
烈士,儿童团长,少年英雄
陈德生(1934-1948),辽宁省台安县新台乡小南沟屯人。儿童团长,少年英雄。
人物生平
1934年农历五月十八日,陈德生出生在当时的南沟屯。家境贫寒的他,八岁就给地主放猪,吃不饱,穿不暖,最遭罪的是冬天,手上全是寒风吹裂的血口子。
1947年冬天,解放军解放了台安县。上级给南沟村派来了工作队长王指导员,带领贫苦的老百姓斗地主、分田地,同时还成立了农会和儿童团。13岁的小德生第一个报名参加了儿童团。小德生老实厚道,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有一次,区里的赵区长路过小南沟,被小德生他们给截住了,非拿出路条不可,不然死活不让过。事后,赵区长在群众大会上表扬说:“德生他们做得对,不管是谁,没路条就是不让过!”由于他对敌斗争坚强勇敢,被选为小南沟屯的儿童团长,每天带领着十几名儿童团员站岗放哨、查路条。
小南沟西靠绕阳河,往西不远就是一望无边的大苇塘,是辽中、台安、盘山三县的交通要道,是个需要随时警惕的地方。1948年初春,当时局势比较紧张。王指导员特意找到了陈德生,对他说:“德生啊,河东的国民党残匪和地主武装正处在解放军的包围之中。他们很可能狗急跳墙,往锦州方向逃窜,咱们一定要站好岗,放好哨,决不能放跑他们!”
农历二月的一天,天气很冷。陈德生家没有柴烧。他一大早就去东坟圈子里砍树枝子。突然,听到从六台子方向传来两声枪响,德生立刻警觉起来,发现从六台子跑过来两匹马,马上骑着人,后面跟着几辆大车,车上坐满了人。他顾不得多想,飞一般跑进屯子,喊来了儿童团副团长赵墨林,两人操起了红缨枪,拦住了两个骑马的人。“哪来的?上哪去?有路条吗?”小德生端起红缨枪,上前盘问。两个骑马的人一看拦路的是两个拿红缨枪的小孩子,不以为然地哼了一声。前头那个人向后头那个使了个眼色,这两个家伙狠狠地朝马屁股抽一鞭子,马咴咴叫着,蹬开四蹄飞奔而去。后边那个家伙还骂骂咧咧地嘟囔着:“他妈的,老子家里连自己吃饭的家伙都保不住了,哪来的路条!”德生和赵墨林气得直咬牙。
骑马的人跑了,五辆大车过来了,车上装着满满登登的东西,还坐着好几十个人,小德生一步跨上前去,一手提着红缨枪,一手拽住马缰绳,大喝一声“站住!”这一声喝,吓得马打横,车停了。车上的人立刻傻了眼。赵墨林也端起了红缨枪,两个人就像两个铁铸的小罗汉,怒视着这帮坏蛋。时间一分一秒拖延着三分、五分、八分……“呔,你给我闪开!”一个坐在外车沿上的家伙,两眼闪着凶狠的光,操起了卡宾枪嚎叫起来。陈德生紧握红缨枪,毫不畏惧。“哼,拿枪吓唬住谁,就是不让你们过!”匪徒们在两个孩子面前毫无办法,最后竟穷凶极恶地向两个孩子下了毒手。两声枪响后敌人仓皇地逃走了。栓福受了伤,晕倒在地上。十五岁的陈德生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拖住了敌人十分钟,为我军在盘山的三道梁子全歼这股匪徒赢得了关键的时间。
后世纪念
解放后,为了永远记住这位为革命而光荣牺牲的少年英雄,党和人民政府在陈德生倒下的地方修建了纪念碑,碑文是:“为革命牺牲的烈士陈德生永垂不朽”。将他的出生地南沟屯改为德生屯,将六台村改为德生村,将六台子小学改为德生小学。小英雄陈德生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德生人拼搏进取。小德生的精神便成了德生村人的共同精神财富,德生小学成了全县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24 14:3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