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忱(1615年3月24日~约1670年),
明末清初小说家。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默容居士。乌程(今浙江
湖州)人。
陈忱,自幼
博览群书,经史之外,
稗说野乘,无不涉猎,又好作诗文,引用典故,如数家珍,而笔端常有一股不平之气。年轻时,曾寄居野寺,“篝灯夜读,情与境会,辄动吟机,眠餐不废者三年”,后出游福建、两广、湖南,“凡四易星霜”。明亡后,“绝意仕进,遁迹林泉,优游文酒,角巾方袍,时往来于五湖三泖之间”。曾与顾炎武、
归庄、顾樵等40余人组织
惊隐诗社,以
民族气节相激励。他在《阅
罗隐诗》中,以唐末诗人
罗隐依附
钱镠而不免降于
朱温一事,讥讽
南明抗清不终的人。陈忱一生贫困潦倒,后来竟至以
卖卜自给,而“穷饿以终”。
《
水浒后传》8卷40回,署为“古宋遗民著,雁宕山樵评”,现存最早的康熙甲辰(1664)本内封上刻有“元人遗本”,下有一段文字:“宋遗民不知何许人,大约与施(耐庵)、罗(贯中)同时,特姓名弗传,故其书亦
湮没不彰耳……”其实“古宋遗民”、“元人遗本”都是托词,
俞樾据沈登瀛《南浔备志》考定为陈忱所作。据该书第一回序诗中“千秋万世恨无极,白发孤灯续旧编”句推断,此书应为他晚年的“泄愤之书”。原书八卷四十回,后
蔡元放析为十卷,每卷四回,略作修订,遂为流行之本。《水浒后传》是铺衍《
水浒传》故事的。叙梁山好汉
李俊、
阮小七等32人因贪官污吏横行,又穷治“
梁山余党”,所以在登云山,
饮马川重新聚义,他们处死了
蔡京、
高俅、童贯等奸臣,并奋起抗御南侵
金兵,后又渡海至
暹罗建立王业,但仍系心
南宋朝廷安危,不忘复国之志。此书情节多傍依120回《
水浒传》而再加构撰,并出现了梁山后辈
花逢春、
呼延钰等新的形象,主要人物
李俊、
阮小七、
燕青等性格亦有发展。书中写
李俊立国海岛,显系影射
郑成功拥兵
台湾抗清之事。陈忱的友人
魏耕,就因被指控为“
通海案”的主谋,于康熙元年(1662)被斩。《
水浒后传》托名“古来遗民”,既暗寓了作者的民族立场,也是为逃避清初惨酷的“
文字狱”的淫威。 书中突出了
北宋末年的政治腐败及金兵南侵暴行,明显地寄寓着作者对明亡教训的总结及亡国隐痛。小说结尾写
李俊领兵救驾,接受
宋高宗赐封,表现出只反贪官、不反皇帝的忠君思想。《
水浒后传》在艺术上也继承了《
水浒传》的传统。书中描写
好汉们与贪官恶霸等的斗争,有许多精彩动人的情节。如京剧《
打渔杀家》的故事,就取材于书中第九、十两回。人物形象的刻画,也较饱满、鲜明。几个主要人物,都能保持《
水浒传》中的性格形象,有的还有所发展。小说语言也多汲取民间口语,活泼生动,晓畅通俗。 清初有坊间本,乾隆时有
蔡元放评本。1924年有亚东图书馆排印本。近年有标点
通行本。
崇祯甲戌,予年甫二十,潜居
南浔野寺。寺面平林,枕古墓,萧条旷莽。篝灯夜读,情与境会,辄动吟机。眠餐不废者三年,茫然无得也。因自念曰荒僻寡闻,而徒面壁无益,遂决策浪游。历豫章,经八闽,穷东西两粤,复假道于楚,探三湘九泽,涉大江而归。凡四易星霜,跋涉数千里。而其间逢名山大川,不无少有感发。至于
结纳邂逅以诗自名其家者不可更仆。究其源委,不无甚异也,为之抚然。适膺时难,
闭门扫轨者垂二纪,竟成皤皤贫叟,又苦病耳聋,须画字,欲焚笔砚,举世弃绝。乃汤子海林不摈斥,时得泛游。汤子至性过人,读书学道,负经世之才,而不
遵养时晦,日事吟咏。筑堂池上,以纳遥山之翠,非其徒侣莫得窥其藩篱。庚子上巳后五日,木芍药盛开池畔,遂集西溪幻公诸子晏笑终日,各赋近体以纪清游。予 始悟诗之不可无胜情也,向之屏居索处与夫游览泛爱皆无逗于机而移我情。今草堂非甲于天下名区,而空洞潇洒足以寤歌。二三子岂过于四方贤豪?而无黄茅白苇习俗可蹈。故古人之盛事不乏,而兰亭竹林风流蕴藉之可传者,不复寥寥。予
安得复如曩时摛词拾句,日从诸君子后,虑
未竟之志,而回首三十年,茫茫隔世也。虽然世有汤子,地有草堂,所谓出门无至友,动即到君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