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星莺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民革江苏省委员会主任委员
陈星莺,女,汉族,1964年9月生,湖南涟源人,1996年11月加入民革,1984年7月参加工作。东南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二级教授。
人物履历
1980年09月至1984年07月,南京工学院动力工程系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4年07月至1998年04月,河海大学自动化工程系、电力工程系助教、讲师、副教授(其间:1989年9月至1995年4月河海大学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学习,获硕士学位)
1998年04月至2004年01月,河海大学电力工程系主任、电气工程学院副院长、电气自动化研究所所长、教授
(1996年3月至2002年9月东南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学习,获博士学位)
2004年01月至2007年02月,河海大学科技处副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02月至2007年04月,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7年04月至2013年06月,河海大学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革江苏省委会副主委
2013年06月至2014年11月,河海大学副校长,民革江苏省委会副主委
2014年11月至2017年01月,河海大学副校长、江苏省配用电与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民革江苏省委会副主委
2017年01月至2017年06月,河海大学副校长、江苏省配用电与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革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南京市委会主委
2017年06月至2017年10月,河海大学副校长、江苏省配用电与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南京市委会主委
2017年10月至2018年01月,河海大学副校长、江苏省配用电与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海大学绿色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南京市委会主委
2018年01月至2018年12月,江苏省副省长,河海大学副校长、江苏省配用电与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海大学绿色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南京市委会主委
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配用电与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海大学绿色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南京市委会主委
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江苏省副省长,江苏省配用电与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海大学绿色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
2022年12月,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江苏省副省长,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江苏省配用电与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海大学绿色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2023年01月至2023年05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2023年5月至今,民革中央专职副主席,民革江苏省委会主委,江苏省配用电与能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河海大学绿色能源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
职务任免
2023年5月31日,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江苏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接受陈星莺辞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职务的请求,并报省人民代表大会备案。
担任职务
第十一届、十二届、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委员。
民革第十三届中央常委,第十四届中央副主席,民革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经济委员会、社会和法治委员会、教科卫体委员会、祖国和平统一促进委员会主任;
江苏省第十三届、十四届人大代表(2023.07终止)。
江苏省第九届妇代会执委,江苏省第九届政协委员。江苏省九届青联委员、江苏黄埔同学亲属联谊会副会长。
民革江苏省第八届委员会委员,第九届、十届副主委,第十一届、十二届主委;
民革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主委;
民革十四届中央经济委员会主任。
研究方向
输配电系统分析与计算、电力市场、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智能电网
获奖情况
1. 电力网电能损耗技术与分析系统,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
2.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与分析,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20023114-G1), 国家电力公司三等奖,2002年
3.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与分析系统,江苏省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2年
4.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与分析软件,南京市第二届城镇科技创造发明成果二等奖, 2002年
5. 电力网电能损耗计算与分析软件,河海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H200114-G01), 2002年
6. 基于GIS的低压电网优化规划的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优秀论文二等奖,2001年
7. 电力系统非线性辨识,国家电力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992026),1999年
8. 配电网络重构技术研究,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农村电气化分会优秀论文二等奖,1998年
9. 河海大学二等奖教金,1997年
10.河海大学三等奖教金,1995年
11.河海大学首届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一等奖,1995
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攀登计划项目、霍英东基金项目等十多项,成果获国家电力公司、江苏省政府、江苏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和南京市城镇妇女科技创造发明奖;被评为水利部优秀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人物轶事
16岁跳级参加高考的“学霸”
陈星莺出生于江苏无锡,父亲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曾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1949年随部起义后,从山西调回无锡市江南中学做老师。母亲的家族曾经在上海有很多的产业。1968年父母先后下放农村,年幼的陈星莺就被寄养到上海亲戚家。父母每周书信与她,在信中教育她好好学习、生活,多阅读家中的藏书,教诲她“为而不争,无人与争”。父亲经常鼓励她,只要好好学习,将来一定会有出息。父亲常常在书信中给她布置作业,做完后再寄回批改。母亲教导她学习手工、女子礼仪。这份亲情给了陈星莺莫大的鼓励。她读遍了身边家中所有的藏书,练习了书法,学习了国画,背诵了无数的唐诗宋词,练就了出口成诗的本领,打下了深厚的文学功底。
1978年,父母先后回到无锡,全家人团聚在一起。正在读初中的陈星莺,展示出过人的学习能力和聪慧天赋,曾经包揽了学校数学、物理、化学、语文、外语五门课程竞赛的第一名。1980年,在老师的鼓励下,她由初中跳级参加高考,被东南大学(当时的南京工学院)电力系统及自动化专业录取,那年她还不到16岁,这成为无锡城里一时热议的新闻话题。
20世纪80年代初的大学校园生活还比较单调,学生大都过着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多才多艺的陈星莺担任团宣传委员,负责每周一次的黑板报、每月一次的周末俱乐部,还经常组织一些文娱活动、书法竞赛、作文比赛等,是学校里的“名人”。她的美丽聪慧、热情开朗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河海大学最受学生欢迎的“陈老师”
4年之后,陈星莺大学毕业,分配到当时赫赫有名的水利名校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做教师,在学校工作至今,一路从普通教师做到副校长一职。
作为一名教师,陈星莺先后承担博、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十多门课程的主讲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任务,对于学生而言,这位“陈老师”的课堂与众不同。学生袁宇波记得,《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开课第一天,课本里的公式晦涩难懂,很多学生都产生了畏难情绪。但是两节课下来,作为任课老师的陈星莺几乎没有看过讲稿,四块黑板的板书密密麻麻,但又通俗易懂。
陈星莺课堂上主动与学生互动、积极交流,课后及时与学生沟通发现授课中的问题。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中,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揣摩老师,认真做好备课笔记,科学设计讲课内容,合理使用身体和神态语言等。后来,陈星莺把这些体会写出来,在1986年4月的校报上匿名发表了《作为一个学生,我希望老师怎样授课》的文章。
从教多年,陈星莺与学生建立了深情厚谊。许多学生心中都有一段陈老师的感人故事。一名男生来自家境贫困的农村,父亲常年生病在家,生活来源仅靠母亲务农和亲戚的接济,想大学毕业后尽快找个工作养家糊口。大四上学期,获得了保送读研究生的资格。父母催着他赶紧工作,就想放弃读研究生。陈星莺知道后当即否定:“不行,你不上研究生太可惜了,希望你能坚持把书读下去,经济上的困难我可以资助你!”之后,陈星莺连续写了多封信给学生的家长,苦口婆心地劝说不要让孩子放弃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后来,学生家长说:“陈老师真是菩萨心肠的老师,我们也搞不清楚读研究生是干啥的,幸亏当时她的信件,要不然孩子的一生就不一样了。”
“一生中惟我所敬佩、一生中惟我所尊敬、一生中惟我所感激、一生中唯我所难忘的人,陈先生是也。”“我是一个从小没人管的孩子,自从遇到您陈老师,我觉得好像很多事情都有了精神依托,就像一个孩子对母亲的依赖感一样。”从这些学生的临别赠言中,可见“陈老师”在学生们心目中的位置。至今,陈星莺的家还是这些天南海北的学生们的落脚点,他们出差路过南京,一定会抽时间来看望敬爱的陈老师。“我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这让我可以随时跟上时代的步伐!”
在科研方面,陈星莺也颇有建树。2004年1月,负责三峡工程运营和建设的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与河海大学联合,申请建设我国水资源领域唯一的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工程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简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陈星莺担任负责人。在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获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奖励13项。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17:07
目录
概述
人物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