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晓
义务扶贫支教三峡服务团中国青年志愿者
陈春晓,女,1977年出生于秭归县,1999年参加工作,2003年1月入党。曾被授予“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青年志愿者”称号等
感人事迹
1999年7月大学毕业后,陈春晓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义务扶贫支教三峡服务团,来到秭归县归州镇中学支教,峡江雄奇的山水、纯朴热情的山民深深吸引了陈春晓,而孩子们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目光更令她难以割舍,她渴望为大山的教育事业尽微薄之力。
秭归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三峡库区移民大县。全县39万多人,到2004年,全县农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900元。全县还有7.45万人属于年收入在67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
陈春晓的父母在航天部的一个基地工作,她一直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到秭归担任志愿者后,山里的贫困使她的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初一学生屈万英的父母都是盲人,靠低保生活,无钱供养儿子读书。屈万英随时有辍学回家的危险。为了让屈万英能读书,陈春晓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300元钱,资助给屈万英作一学期的生活费。而屈万英在学校每天只花五角钱的生活费。后来,一位好心人得知屈万英的情况后,每学期给他资助500元。
13岁的女孩向旭露家境十分困难,暑假过后很长时间还没有到学校报到。陈春晓翻山越岭找到正在地里干活的向旭露,接她到学校读书。从此,陈春晓每月资助她50元生活费,帮助她完成了初中学业。
转眼到了2000年夏季,按照义务支教计划,陈春晓可以离开秭归了。学生们听说陈老师要走了,都抱住她哭成了泪人儿。陈春晓也舍不下这些孩子,她向团省委提出,再延长支教一年。
2001年5月,陈春晓突发病毒性脑膜炎,一连昏迷了十多天。她苏醒后首先关心的是孩子们的课上了没有。病愈出院后,团省委和省教育厅领导考虑她的身体状况,提出让她到武汉来任教。陈春晓谢绝了,她回到了秭归,办理了调入归州中学的手续,成了名副其实的山村女教师。
面对一个个贫困的孩子,陈春晓深感自己的力量是非常微弱的。她决心要让社会关注山里的贫困,关注大山里期盼读书的孩子们。陈春晓利用双休日,徒步行程2000多公里,走访了70多名贫困学生,写出了近10万字的调查报告。
2003年初,陈春晓在朋友的帮助下建立了专为贫困孩子求助的网站--“春晓爱心网”。她在这个网站上不定期公布贫困学生的情况,争取社会捐助。
2003年4月,正在北京出席共青团第15次代表大会的陈春晓应邀到人民网作客“强国论坛”,会议结束后离开北京的当天,陈春晓再次被邀请到“强国论坛”作嘉宾访谈节目。陈春晓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呼吁社会多关注贫困山区、关注贫困山区的教育、关心贫困山区的孩子。
2003年7月23日,陈春晓应邀到北京,再次登录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言。就在她来北京的10天前,秭归县千将坪发生特大滑坡。滑坡发生时年仅12岁的女孩王芙蓉正和母亲在清干河的小渔船上。暑假里她一直在船上帮妈妈打鱼,指望着多打一些鱼赚来学费。滑坡卷起涌浪打翻了小船,夺走了小芙蓉和母亲的生命。陈春晓含着热泪向网民们讲述了这个悲惨的故事,她呼吁有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山区,关注像小芙蓉一样生活在贫困山区、渴望读书的孩子。
通过网络,陈春晓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贫困山区的现状。一些好心人纷纷捐款资助秭归的贫困学生。记者到秭归采访时,陈春晓已为孩子们募集到捐助4万多元。这些钱帮助40多名面临辍学的孩子得以继续读书,其中15名同学已经完成9年义务教育并且考上了高中。
为了不让一个学生失学,陈春晓四处奔走。2004年3月1日,陈春晓在宜昌市《三峡晚报》的帮助下,为本校16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找到了“爱心妈妈”。通过签订爱心助学协议,使贫困孩子确保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同时也建立了“爱心接力”机制,教育这些孩子长大后要像“爱心妈妈”一样回报社会,帮助他人。
已读高中一年级的女孩李文慧,在读小学6年级时母亲去世,家中有老奶奶和两个妹妹,爸爸是唯一的劳动力。在陈春晓的帮助下,李文慧得到在宜昌市工作的一位“爱心妈妈”的资助。
为提高教学质量,陈春晓为全班学生建立了“学情活页档案”,对学生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了解外面的世界,陈春晓省吃俭用挤出几千元买来课外书供学生们阅读。她还让孩子们通过互联网学到更多的知识。
荣获奖项
陈春晓扎根深山、爱洒峡江。2001年2月,她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并被授予“金质奖章”,2003年7月,被评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者先进个人”,并在同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5年5月4日,陈春晓荣获第9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4 20:26
目录
概述
感人事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