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顺,1956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市,讲席教授,
南方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系创系主任。1982年毕业于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
地球物理学学士学位;1989年毕业于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曾在海洋扩张板块边界动力学和海洋地壳形成机制等方面作出开创性的贡献;提出的海洋地壳形成机制模型, 较好地解释了
大洋中脊海洋地壳地震观测的主要成果和在大陆上对
蛇绿岩套野外观测的结果, 而被国际海洋地学界广泛地应用。
2001年从美国回到
北京大学后开辟了“地震大地构造学”新领域,开展野外流动地震台阵观测,发展和改进了多种地震学方法对中国大陆重要构造区域的地壳和上地幔三维精细结构进行综合反演研究,在国际期刊连续发表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根据Hi-CLIMB二维台阵的SKS分裂研究结果提出了藏南软流圈的“Corner flow”模式;体波成像结果,揭示了印度岩石圈在小尺度俯冲到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南侧后,以大角度向下俯冲的全新模型。利用体波和面波联合反演获得了东北地区0-700公里深度范围内精细波速度结构,针对长期困扰地学界的“东北地区板内火山活动”提出了一个全新的“东北地区的局部上地幔对流模式”,引起了国际地学界的高度关注。
任InterRidge国际大洋中脊协会主席、曾任Marine Geophys 主编、JGR-Solid Earth编委、基金委地学部评审专家。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30篇,完全他引2038次,单篇最高他引270次。
社会任职
1983- 至今
美国地球物理学会,
美国地质学会 会员;
1999- 至今 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 会员;
1994- 1997 美国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固体地球) 编委 (Associate editor, JGR-Solid Earth);
1994- 1997 美国西太平洋地球物理联合会构造委员会 主席;
1997- 2002 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会
俄勒冈州立大学 教授顾问;
2002- 2004 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九届地球科学部专家评审组 委员;
2001- 2003 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临时科学指导和评估委员会 委员 (Member, interim Science Steering & Evaluation Panel, ODP);
2003- 至今 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专家委员会 委员 (Member, Science Steering Committee, IODP-China);
2003- 至今 国际大洋中脊协会中国执委会主席 (Chair, Steering Committee of InterRidge-China);
2004- 至今 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科学指导和评估委员会 委员 (Member, Science Steering & Evaluation Panel, IODP);
2004- 至今 海洋地球物理学杂志 主编 Co-Editor in Chief (w/ Dr. Peter Clift, USA) Marine Geophysical Researches。
教育背景
1978.02-1982.07 学士(
地球物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
1983.08-1985.06 硕士(地球物理学)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系;
1985.07-1989.04 博士(地球物理学)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系。
工作经历
1989.05-1990.12 美国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院 博士后;
1991.01-1996.06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海洋研究院 助理教授;
1994.06-1994.09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院 访问教授;
1995.06-1995.09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院 访问教授;
1996.07-2002.12 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海洋研究院 副教授;
2004.04-2004.08 日本
爱媛大学理学部地球动力学研究中心 访问教授;
2001.09- 至今 中国北京大学地球物理学系特聘教授;
2001.10起担任中国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理论与应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
荣誉奖励
1989-1990 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院Green Scholar奖学金;
1994-1995 获美国南加州大学地震研究中心奖学金;
1994-1995 获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Scripps海洋研究院Green Scholar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