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洁明,男,广东梅州人,中国著名词曲作家、文化活动策划人,中国音乐家协会流行音乐学会副主席、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主席、广东省音乐家协会顾问、广东省数字音乐协会主席、广州巿音乐文学协会终身荣誉主席、
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广东音乐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上世纪70年代末,广州出现了一种叫“
音乐茶座”的玩意。陈洁明记得,最早是在广州交易会对面的东方宾馆开办。“茶座”拥有一批驻场乐队,翻唱各种港台、欧美
流行歌曲。这里面包括了全国第一支电声乐队——
紫罗兰轻音乐队。现任广州乐团团长
余其铿是紫罗兰乐队的创始人之一。另一个创办人
毕晓世,后来成为了第一批流行音乐创作人之一。 1977年,“
紫罗兰”在
广州中山纪念堂举办了第一次演出,当代中国流行音乐正式登场的序幕从此缓缓拉开。“茶座”乐队,成了中国首批体制以外的乐队。
初触艺门:“天籁之声”带来激情
1972年,当陈洁明还是一位17岁小伙子时就很热爱音乐,在家乡
梅州市梅县区“毛泽东思想宣传小组”担任手风琴手,他天天和同伴们高唱着《延边人民热爱毛泽东》等革命歌曲。当时他觉得穿上军装唱革命歌曲最自豪。
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天,陈洁明的华侨舅舅从国外给他带来了一台双卡式录音机,
如获至宝的他按下录音机开关,谁知随之播出的优美旋律和浪漫的歌词像魔咒一样把他的灵魂吸引住了。“简直是
天籁之音!”那是陈洁明一次接触流行音乐,那首歌叫
《橄榄树》。自从有了录音机,二十岁出头的陈洁明一有空就坐在窗前,点着香烟享受着磁带里
邓丽君等当红流行歌手的美妙歌声。
1979年后,中国第一个省级音像公司——
太平洋影音公司成立。过了几年,“新时代”与“白天鹅”影音公司先后创办,四大音像公司(包括最初的 “中唱”广州分公司)局面形成。“新时代”开始没有编辑,原来音协里的一帮“后生”(
年轻人)被邀请去帮忙。陈洁明与现任
广东流行音乐学会会长
陈小奇等人,当时都是帮着做剪辑、填词的年轻人。陈洁明回忆,那时候的唱片公司,对原创歌曲的市场并没有信心,出版的全是填上了中文词的香港、日本和欧美流行歌。不过,在唱片公司里“混”的时日久了,他们逐渐被允许在一张唱盘里“塞”上一两首原创。“塞”得最多的一次,是1986年“太平洋”出版《为我们骄傲》专辑,里面12首歌有7首原创。这一批歌曲的创作者:
陈小奇、
李海鹰、陈洁明、
毕晓世、
解承强、
张全复等人,相当于为
广东原创乐坛带头做了最早的示范。
既有《弯弯的月亮》,也会有《小芳》
最初推陈洁明走上创作之路的,算是一个偶然:一次“新时代”准备录一首日本歌曲,先是找了一位写词的老前辈填词,但没学过音乐的前辈“写了80 行词”,歌手没法儿录。情急之下,
李海鹰找来从前在梅州文化馆学过手风琴的陈洁明,请他帮忙改歌词。自此,
李海鹰就一直“盯”着陈洁明不放,三番
四次提出要跟他合作。陈洁明很清楚记得有个停电的晚上,
李海鹰还是开着摩托跑到了自己楼下,买了一桶蜡烛、一桶饼干,还有一条“万宝路”,两人一个写旋律、一个填词,边聊边写,一直写到天亮。到了第二天下午,两首
新歌“出炉”。陈洁明最初并没有太多“理想”,但他周围的音乐人,一开始就抱着“要写红歌”的念头。这些人一直抱着“只要能进球,怎样的射门方式都照单全收”的想法,因此红起来的歌里,用陈洁明的话说,“精英、非精英都一样能让它红起来”——既有
《弯弯的月亮》,也会有
《小芳》。
改港台歌:练就专业音乐创作人
1975年底,陈洁明考进
广东省文艺学校学写作。每天放学后他都会从一楼的烂钢琴旁经过,贪玩的陈洁明准会坐在钢琴前乱弹一通才回家。谁知他的这一举动被一名音协老干部看到了,在老干部的极力引荐下,陈洁明在1978年进入了音协做记录员。随着流行音乐在国内逐渐流行,1979年后,中国一个省级音像公司——太平洋影音公司创办,之后“新时代”与“白天鹅”等影音公司先后成立。在影音市场供不应求的时代,影音公司急于找能把流行音乐的谱重新读出的音乐人才,陈洁明等一帮“后生仔”就顺理成章加入了“炒更”行列。一个星期翻录14首港台
流行歌曲的锻炼,功多艺熟加上对流行音乐独特的挚爱,陈洁明对流行音乐越来越有感觉。有一次,“新时代”准备录制一首日本歌曲,先是找了一位写词的老前辈填词,但这个前辈写了足足“80行词”,长得根本没法录。情急之下,当时负责这首歌灌录、陈洁明的同学
李海鹰(著名作曲家)找陈洁明帮忙改歌词,谁知,改出来的效果令人非常满意。自此,
李海鹰就三番
四次提出要跟他合作。
1985年,广州举行了一届“红棉杯”原创音乐大赛。比赛前一个晚上,
李海鹰突然开摩托跑到了陈洁明家楼下,买了一桶饼干和一条“万宝路”要求陈洁明帮忙填词。“咱们就都乱写呗!”于是两个小伙子一个作曲、一个填词,一直忙到天亮。两周后陈洁明接到了
李海鹰的电话:“我们那晚写的歌有两首入围了!”尽管这次陈洁明并没有获奖,但它却是
广东流行音乐届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因为通俗歌手首次有机会登上“大雅之堂”。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
广东流行音乐创作经历了从积累到爆发的“质变”。歌手“签约制度”诞生,
广东音乐届进入了“
量身订做”的商业包装时代,陈洁明也在此时迎来事业上的高峰。1993年,陈洁明和
李海鹰试着把心血之作《我的爱对你说》寄往
叶倩文所属的唱片公司。本来不抱希望,可过了一段时间,好消息传来,他们的歌被唱片公司选中并由
叶倩文演唱,陈洁明顿时见到了曙光:“天亮啦,我们
广东音乐人的春天终于来了!”之后,陈洁明的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
陈明唱的
《夜玫瑰》、光头李进唱的
《这里的冬天不下雪》,都是这个时期完成的。
“北漂寒冬”:凭借网络音乐再翻身
1994年,
广东流行乐坛达到了“最鼎盛的时代”。而陈洁明的作品《生命之火》也在这一年首次杀入“春晚”。然而,在“翻唱”和“原创”的高潮之后,1995年央视全面向流行音乐打开门户,
广东大部分的流行歌手和创作人都“北漂”了。“音乐人也一个拉一个往外跑,只有一半人留了下来。”陈洁明回忆说,出了名的歌手走光,整个乐坛的链条断了。陈洁明感叹说,在乐坛鼎盛时期,他们写一首歌可以得到上千元稿酬。但“北漂运动”后,他们一批留守广州的音乐人不得不天天为一家人的生存而犯愁。无奈之下只得四处策划电视晚会、接企业
广告、创作企业主题歌,把音乐与市场对接了起来,当时创作了《梅州组歌》等“一首歌可以唱响家乡,唱响企业”的项目。
2002年,300多名
广东音乐人在
陈小奇的带领下,
重整旗鼓成立“广东流行音乐学会”。“广东流行音乐经费不足,就想办法从手机、网络等媒体先发布歌曲,让歌曲没明星也能流行起来!”2004年至今,
《老鼠爱大米》、
《猪之歌》、
《月亮之上》等来自广东的
网络歌曲、手机铃声红遍国内,广东流行乐坛终于在沉寂多年后完成了二次腾飞。现在他正在培养新一批音乐人,筹建广东流行音乐博物馆。
“北漂”是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北漂族”是指那些从其他地方来到北京存发展的群体。1995年央视全面向流行音乐打开门户,广东大部分的流行歌手和创作人都跑到北京发展。
广东的流行音乐因此一段时期内从鼎盛跌至“寒冬”。
陈洁明曾与
陈小奇先生一起策划“首届中国梅州国际山歌节”、“第九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节”、2005《欢乐深圳行》等多项大型文化艺术活动。 曾参与策划“中国首届十大影视明星评选活动”、“中国大型灯会汕头灯展活动”、 “中国深圳首届“双十佳(经济十佳、文化十佳)评选活动”、“中国广州火车站环境设计评选活动”。
2012年5月13日,参加广州珠江音乐界大汇演。
获得奖项
曾获86—96中国流行乐坛十年杰出音乐人成就奖、政府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全国“群星杯”金奖、
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州市文艺特等奖等各类奖项近百个。
荣获第五届
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华语乐坛特别贡献音乐人。
主要作品
唱片歌曲
2010作品:
广告歌曲
先科企业形象广告歌曲:《齐心协力》
影视歌曲
电影《
梦断南洋》、音乐故事片《赛龙夺锦》主题歌插曲;电视《家园》、《情满珠江》、《风生水起》、《女人天生爱做堡包》、《烽火沙家滨》、《叶剑英青年时代》、《无悔豪情》、《警察李酒瓶》、《椰岛风情》、
《追捕》、《玩灯人》等几十部电视剧及近百台电视晚会主题歌曲。
个人生活
女儿
陈珀,知名音乐人,曾为
陈奕迅、
吴雨霏等歌手制作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