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淑英
前中华民国行政院长孙科夫人
陈淑英(1893年8月19日-1990年6月30日),女,出生于檀香山,在当地接受教育。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檀香山加入同盟会。1912年7月22日,与孙科在檀香山结婚。1929年,参加孙中山奉安大典。抗战初,在香港发起组织青年救护团、设立医疗组、召集海外各地华侨外科医生,分赴前线救护伤患官兵。1947年曾任中山县育幼院董事长。1949年3月当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50年秋随夫赴巴黎,1953年移居美国,1965年10月移居台湾。曾当选为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1990年6月30日因肺癌不治,在台北去世,葬于台北阳明山双重溪孙科墓园内。
人物生平
陈淑英,1893年8月19日出生在檀香山。她世居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南萌茶东村,其外祖父孙观成是孙中山的三叔,其父陈秋光是旅居檀香山的华侨,其母殿是孙中山的堂姐。少年时代,逃难到檀香山的孙科,与陈淑英既是亲戚,又是同学青梅竹马,相知日深,过从甚密。陈淑英的父亲是老同盟会员,早年热心支持、赞助参与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与孙中山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或许由于家庭环境的熏陶,陈淑英18岁就加入了同盟会,参与革命活动。按辈分,孙科是陈淑英的表兄,当时中国盛行所谓“亲上加亲”的婚姻,1912年月20日,陈淑英和孙科在檀香山喜结良缘。结婚后,夫妻双双赴美国加州大学读书,1913年后陈淑英因长子孙治平出生而辍学。1917年陈淑英随孙科从美国回到中国。
抗战初期,暂居香港的陈淑英抱着抗日爱国热情,发起成立“中国青年救护团”,派出救护队到内地抗日前线服务。每当队伍出发前,都由陈淑英授旗,以壮行色。陈淑英因此曾获得“救护团之母”的荣誉称号。
1947年春,陈淑英担任中山县育幼院董事长,致力于中山儿童福利事业。她还参加和支持中山文化教育馆、青年会、社会文化、慈善团体等工作,后又荣获世界中山同乡总会名誉会长的殊荣。1947年11月,陈淑英被选为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春协助孙科竞选副总统。1965年,陈淑英随孙科返台后,“国大代表”资格得以恢复后又当选为年龄最长的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可她在1989年9月宣布退出,据她解释说这是因为不要让自己公公建立的国民党被骂得体无完肤。
妻以夫贵。陈淑英并不例外。她跟着孙科,吃过苦,也享过福。特别是她1965年随丈夫返台到孙科去世前尽享荣华富贵。1970年10月17日为陈淑英与孙科八秩双寿日,王云五等发起筹备“孙哲生博士学术基金”以为祝寿,包括蒋介石夫妇在内的台湾政要2000余人亲往孙寓祝贺,成为她和孙科晚年生活中最为光彩的一幕。
1990年6月30日上午,陈淑英在台北荣民总医院逝世,享年98岁。
人物事迹
热心公益,心系中国工商业发展
李伯新先生在《热心公益的陈淑英》一文中,较详细地介绍了陈淑英的生平事迹。文章讲到1917年陈淑英随孙科从美国回到祖国怀抱,在广州居住,当时科在大元帅府任公职兼任英文报社编辑,公务繁忙,她就携两个儿子返回故乡翠亨村侍奉家姑。她在故乡热心提倡教育,开展慈善事业,偶然的机会,她曾一夜成为新闻人物。原来,当时中国大百货公司创始人马应彪为了闯出一条兴办工商的新路子,大胆尝试,举办女模特儿表演,为先施公司推销商品,并邀请“密丝弗陀”化妆品厂派女化妆师到香港为顾客化妆。时因妇女大多在家料理家务,不原抛头露面,很少有妇女愿意前往接受化妆。陈淑英那时恰好在香港,她为了支持爱国华侨发展民族工商业,第一个登报表示接受化妆。她的举动立即在广东、香港和澳门引起轰动,带动了不少妇女前往先施公司购物、化妆,使先施公司生意日益兴隆。
社会评价
台湾学者庄政教授对陈淑英有很高的评价:“她始终属于中国旧式的典型妇女,勤俭持家,贤劳备至,她把全副的时间与精力皆用之于家庭,是一个标准的贤妻良母。她虽然曾做过国家副元首的夫人(孙科博士于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政府副主席),但她从不过问先生的公事。她待人宽厚,自奉甚俭。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自古婆媳相处最难,但她视子媳如己出,三代同堂,一门和睦。”
亲属关系
长子孙治平,次子孙治强,长女孙穗英,次女孙穗华。
参考资料
陈淑英 - 亲属后裔.孙中山故居纪念馆.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4 13:40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