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源盛村,位于龙岗街道中部,距街道办事处1干米。与新大坑村、大埔村、吓井村、石湖龙村、上井村相邻。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年),陈姓先祖从广东兴宁迁移至此立村,并以其当时经营的商号“源盛”作为村名;曾用名有大源村、红星生产队。村旁有高坳山、八仙岭山,最高海拔120米;附近有大源水库。村民于1990-1993年搬迁至源盛小区。
清朝,属归善县。1912年,属惠阳县。1949年10月,属惠阳县第二区;1951年11月,属第三区;1957年12月,属龙岗乡;1958年11月,属宝安县龙岗公社;1979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龙岗公社;1981年10月,属深圳市宝安县龙岗公社;1983年7月,属龙岗区;1986年10月,属龙岗镇;1993年1月,属深圳市龙岗区龙岗镇;2004年,属龙岗街道龙东社区。
世居村民主要为陈姓。其先祖源于河南,属颍川世族,经浙江、江西、福建于明末清初迁入广东揭阳、兴宁;清道光五年从兴宁迁移至此。2015年末,户籍人口243人,其中男性95人,女性148人;80岁以上5人,最年长者95岁(1男1女);实际在村人口153人。非户籍外来人口350人。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40人。祖籍该村的华华侨105人,主要分布在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属塔希提。世居村民为汉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传统经济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甘蔗、番薯、花生、荔枝等。20世纪80年代初,村集体成立股份合作公司,引外资、筹集资金建厂房,步入城市化进程,农业生产淡出历史。现集体经济以工商业、物业管理、厂房出租为主,个人以私宅出租、务工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为村集体经济分红、房屋出租、商业经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传统节庆食品有春节的喜粄、端午节的艾粄、冬至的萝卜粄。沈海高速G15线、深汕路、爱南路、龙湖路经过该村。1972年通电,1985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通自来水,1987年通电话,1999年通互联网。20世纪90年代初,在老屋大田世居西侧规划新村,村民从世居老宅搬迁至源盛小区。源盛小区是合围封闭院区式小区,总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现有自建楼房44幢,实行自治物业管理模式,视频监控己覆盖全村。小区内建有市民休闲小广场、篮球场、室外健身器械长廊、源盛休闲公园;村综合大楼设有村民娱乐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党员活动中心等。
传统民居为客家民居,现存6座。代表性民居有大田世居,由陈源盛村始祖陈元章建于清通光五年,是深圳现存清代古建筑中保存较完整的客家民居。正门朝南,围内建筑通面阔80米,进深67.5米,三堂二横一围四角楼带闸楼。正面开三门,正门额书“大田世居”;进大门后有一牌坊,坊顶正面书“义笃江州”,背面书“晖承颖水”。祠堂位于中心,面阔三间深三进,中堂梁架为穿斗拍梁式。四角楼现存2座,分别位于西北角和东北角;东北角楼高3层,素瓦坡式;西北角楼硬山顶带镬耳山墙,有马头风火山墙装饰。正对大门有一大月池。围龙屋均为两层,四周筑女儿墙、墙身用特殊材料打造,相当坚硬,墙体约80厘米厚,围内人行道、下水道、门窗台阶均用花岗岩石铺砌,后围龙未建成,只有现存的通廊式半截墙基和护墙。20世纪80年代以前,大田世居宅院后小山坡林带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参天香樟连成一片,现存1.5万平方米。围屋前是宽阔的田野,后有小山上葱翠欲滴的树林环抱,左侧有口清澈见底的泉水井,从不干涸,供族人饮用,大山上的泉水从大宅西边河沟静静环绕流淌于宅院前沿,整个环境像世外桃源。大田世居于2012年被公布为龙岗区不可移动文物,2015年7月被龙岗区公布为首批活化利用示范单位。
20世纪90年代之前,全村都在大田世居居住。据老一辈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有50%左右的源盛子孙迁往国外定居,基于各种原因,至今有联系、回乡祭祖、探亲访友的甚少,他们当中大多数是当时在这一带较负盛誉的成功商人,著名的商号有龙岗大新街的“元享行”“承宽运输公司”等,其商贸遍布世界各地,法国、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加拿大、美国等都有源盛陈氏后裔经商的足迹。
现存木刻匾额“图书满壁”,书于清朝;有清代官员出巡时所用“回避”“肃静”木牌共3块。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重修时,发现古墓碑,为开基祖墓碑。现存放在龙山墓园。
村内有天后古庙,建于清道光年间,供天后圣母。每年农历三月十四为妈祖文化节有妈祖巡安、春祭大典和戏曲表演三个环含。已经演变成汇聚舞龙、舞狮、舞布马、潮州大锣鼓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简的大型民间您统文化活动。该村至今传承着舞龙习俗,以“龙岗舞龙”之名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龙是客家地区以健体、娱乐、庆典为目的,别具特色的民间活动,融武术、舞蹈、鼓乐于一体,表演仪式、形式、套路和技艺丰富多彩。“龙岗舞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有,曾多次出国演出。1999年,龙岗镇被广东省文化厅授予“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10月,被国家龙狮协会授予“全国舞龙之乡”:后被中国文联等单位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代表性人物:陈谷如(1918一2002),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地下情报人员,受令于粤赣湘边纵队。以龙炭于大新街经营裕丰号米店作为掩护,陈谷如是该情报站的负责人,负责收集、传递情报。陈锡朋(1922一),共产党地下情报人员。陈育光(1926一2009),共产党地下情报人员。1958年人党,后从教38年,退休前一直任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