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英出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从小给人做童养媳,10岁便外出帮工。后被介绍至毛泽东、杨开慧家做保姆。
人物简介
陈玉英是毛泽东、杨开慧家当年的保姆。那时,她并不知道什么是共产主义,更不知道毛泽东以后会成为新中国的最高领袖。她就知道主人家心地善良,待人诚恳,和蔼可亲。
人物生平
1926年,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大儿子毛岸英4岁,二儿子毛岸青2岁。那年冬天,杨开慧又身怀六甲,即将生第3个孩子——毛岸龙,需要有人照顾。于是,陈玉英便经人介绍来到了杨开慧身边。
陈玉英是湖南省宁乡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女儿,从小给人做童养媳,10岁外出帮工。来到杨开慧身边的那年,她快30岁了。因为夫家姓孙,所以人们都称呼她“孙嫂”。
毛泽东问了问孙嫂家里的情况,然后满意地点点头,说:“留下吧”。
杨开慧亲切地对孙嫂说:“你到了我家里,我们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你不要当我是你的主人,彼此不要分上下,我们做一场朋友。”
在这之前,孙嫂已经给人做了10多年保姆,而无论在哪一家主人眼中,保姆就是保姆,是下等人。杨开慧的一席话,使孙嫂心里充满了无比的温暖。她在心里说,我遇上了好人。然而她哪里知道,她眼前的这对夫妻,是改天换地扭转乾坤的伟大人物。
后来,杨开慧对孙嫂说:“你知道我和润之为什么一眼就看中你了吗?我们看中了你的一双大脚,看中了你的一头短发。”
孙嫂说:“家里穷,要下地,想裹脚也裹不了。头发也是这样,做事留长发不方便。”杨开慧说:“裹脚盘头发留辫子,那是封建社会束缚和压迫妇女的东西,一定要破除。大脚、短发,这样的女人多精神啊。”
那时候,毛泽东经常下乡考察,还在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杨开慧则帮着整理和抄写各种文件、材料。
他们的家还是聚会场所,著名的革命家彭湃、蔡和森、夏明翰等人,都是常来常往的朋友。他们开会的时候,孙嫂总是在门外的一张小竹椅上坐着,每隔一会儿便进屋去为他们添加开水。虽然听不懂他们讨论的事情,但是她相信,毛泽东、杨开慧和朋友们在一起商量的一定是好事。
到了深夜,毛泽东会拿点铜板给她,让她出去买点包子之类的食品回来给朋友们充饥。而这时候,杨开慧一定会说:“孙嫂你也饿了,别忘了给自己买一份。”
毛泽东到农讲所讲课,一般都穿着白衬衣,当时毛泽东只有一件白衬衣。一天,孙嫂不知道毛泽东要出去讲课,就将白衬衣洗了。毛泽东出门时满屋子找不到那件衣服,孙嫂着急了,忙说:“对不起,我将白衬衣洗了,还没干。”杨开慧见状,忙安慰说:“孙嫂,不要紧,你没有做错什么,我这就去给他借一件。”毛泽东摆摆手说:“衣服不用借了,我穿长衫照样讲课。”
孙嫂跟随毛泽东、杨开慧住在武昌的时候,毛泽东担心她出去办事找不到回家的路,又因为她没文化,讲一口宁乡方言,人家听不懂,就给她做了一块写有字的白布条:“武昌都府堤四十一号陈玉英”。
毛泽东对孙嫂说:“发个布条给你,上街时放在口袋里。如果走错路,不知道回家了,拿出来问过路人,人家就会告诉你怎么走。”
有一天,孙嫂不小心打破了一个热水瓶,着急得要哭了。杨开慧说:“孙嫂,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打烂了也好,这个水瓶已经用了好多年,我正想买个新的来用。”其实孙嫂心里非常清楚,热水瓶打碎了,杨开慧也很心疼,只是为了安慰自己,杨开慧才故意这么说。
平日,杨开慧总是把孙嫂当成自己的朋友。孙嫂刚到毛家时,每次买菜回家,都要向杨开慧报账,白菜多少钱、萝卜多少钱,算得清清楚楚。杨开慧说:“孙嫂,不用一笔一笔算了,你说多少就是多少。”
杨开慧曾经在一封信中写道:“我同情下层生活的同胞,我忌恨那些穿华服、只顾自己快活的人……”
一个没文化的乡下人,被毛泽东、杨开慧视为朋友,这样的平等关系让孙嫂深受感动。孙嫂以前给别人当保姆,别人拿她当牲口使唤,动辄打骂。而在毛泽东、杨开慧家里,她体会到了什么是人的平等和人的尊严。孙嫂知道,自己遇上好人了。所以,这个没有文化的乡下保姆,后来在血雨腥风的紧要关头,心甘情愿地陪着主人一道赴汤蹈火,坚强不屈地承受生和死的考验。
杨开慧出身名门,父亲杨昌济曾留学日本、英国、德国,是一位伦理学教授。他一生耕耘在讲台,培养了许多杰出的人才。他痛恨封建制度,向往社会改良,追求民主自由,崇尚众庶平等。正是这位学贯中西、品德高尚的教育家赐给了女儿杨开慧最宝贵的思想财富。
杨开慧是全国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湖南支部发展的第一批党员之一。
杨开慧和毛泽东一同创办文化书社,一同上街闹学潮,一同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共同的信仰、共同的志向。
孙嫂在杨开慧家里,目睹了他们夫妻的恩爱。家里有点好吃的东西,杨开慧总是舍不得吃,一定要留给毛泽东吃。她说:“润之比我累。”毛泽东在外奔忙,有时很晚才回家。杨开慧总是叫孙嫂把饭菜热在灶上。毛泽东一进门,杨开慧就会马上把热饭热菜端到他面前。
1927年旧历三月初三,杨开慧在医院生下了毛岸龙,孙嫂守候在医院照料他们母子俩。4天后,毛泽东才赶到医院来看望。毛泽东说:“开慧,对不起!这么多天我都没来得及看你。”杨开慧说:“不要紧,你的事情更重要。孩子到了要下地的时候,你在身边我要生,你不在身边我也要生。孙嫂照顾得我挺好的,你放心。”
孙嫂把出生才4天的孩子抱给毛泽东看,毛泽东非常疼爱地抱着孩子并风趣地说:“我不在这里,没哪个把我的毛伢子掉换了吧?”
杨开慧生下岸龙的那一年,形势非常紧张,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国民党军警四处捕杀共产党人。由于毛泽东要立即奔赴湘赣农村,组织发动武装革命,他决定把杨开慧和3个孩子送回长沙。
孙嫂清楚地记得,那是一个繁星满天的秋夜,一家人坐在小坪里,毛泽东给孩子们讲故事,手舞足蹈,然而孙嫂却看见杨开慧眼里噙满了殷殷泪水。杨开慧什么也没说,默默地回到房间,将毛泽东的衣服一件件叠好,放进一个旧提箱中。因为第二天清早,毛泽东将要去点燃武装斗争的烈火,焚烧整个旧世界。
杨开慧和毛泽东是在1920年冬天结婚的。婚礼选在古老的船山书院举行,因为新郎、新娘十分景仰这位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
那天,至亲好友聚在一起吃了一顿饭,而这顿饭仅仅花了6元钱。大教授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当新媳妇,不坐花轿不拜堂,不戴凤冠不披纱,婚礼简朴,在长沙城一时传为佳话。
从此,湘江、黄浦江、珠江、长江之畔,到处都留下了杨开慧和毛泽东并肩战斗的足迹。
1927年,毛泽东发动了秋收起义,带领工农红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杨开慧留在长沙板仓坚持党的工作。她经常深入到贫苦农家宣传革命道理,当地农民都亲切地称她为“霞姑”。
孙嫂在杨开慧家当保姆,到这时候已经4年了。因为杨开慧忙于革命工作,这个家和3个孩子便都由孙嫂照料,而孙嫂则把自己的一颗心完完全全扑在这个家中。孙嫂在杨开慧家4年多,没有回过一次老家,也没有往家里写过一封信。为了做事方便,为了省下梳头发的时间,后来她干脆把头发也剃光了。
有位邻居对杨开慧说:“霞姑,你家请了这样好的保姆,真难得。”但孙嫂却对那位邻居说:“莫这样讲,遇上这样的主人,是我的福气。”
孙嫂在杨开慧家当保姆是有工资的,每月5元。看到此时的杨开慧也很困难,孙嫂就主动提出不拿工资,还把以前积存的工资全拿出来贴用了。
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孙嫂时说:“你那时候在我家做事,不拿工资,真难得。”孙嫂问道:“我没拿工资,那是后来的事,你怎么知道啊?”毛泽东说:“开慧写信告诉我的。”
毛泽东上井冈山之后,经常写信回家。他的信先送到一个叫罗家铺子的地方,那里是党的地下交通站,孙嫂每隔几天就到那里看看有没有信。当然,杨开慧写给毛泽东的信,也是由孙嫂送到罗家铺子的。
每次收到毛泽东的来信,杨开慧总是非常高兴,捧着信件看了又看。有时候间隔长了,杨开慧便非常着急。杨开慧也曾多次要求去苏区工作,但身边拖着3个孩子,加之反动派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重重封锁,党组织无法批准她的要求。于是,杨开慧把对井冈山的向往、对毛泽东的思恋,只能深深埋在心头。她在日记中写道:“他终于有信来了,我接着喜欢得眼泪滚滚下来,然而他那生活终归是要使我忧念的,我总是要带着痛苦度日……”
“又是一夜没睡,我不能忍了,我要跑到他那里去。”
“可怜的小孩又把我拖住了,我的心挑着一个重担,一头是他,一头是小孩,谁都拿不开……”
一篇日记式的《散记》诗写下了她对亲人的牵挂和眷恋:“天阴起朔风,浓寒入肌骨,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足疾是否痊?寒衣是否备?孤眠谁爱护?是否亦凄苦?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1930年10月24日,那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因叛徒出卖,杨开慧的家被包围了。他们先将杨开慧的母亲抓来逼着她敲门。
杨开慧打开门问道:“有什么事吗?”站在她面前的是“铲共义勇队”的范队长,说:“没什么,请你到长沙走一趟。”
在梦中被惊醒的岸英站到妈妈面前,口里嚷嚷着:“不去,不去!我妈妈是好人,哪儿也不去!”为首的敌人凶狠地说:“好,把你这小共产党也一起带走!”杨开慧痛恨地说:“要抓就抓我,为什么抓我的孩子?你们要抓我的孩子,我就不走。”范队长凶狠地说:“你不走,拖也要将你们拖到长沙。”
孙嫂赶紧出来阻挡,也被五花大绑。杨开慧说:“她是保姆,是帮我做家事的,抓她干什么?”范队长回答说:“这个保姆不一般,必须走。”
邻近的农民群众赶来了,看到他们敬重的霞姑被抓,2个农民兄弟推来独轮土车,说:“霞姑,我们送你一程。”
淡淡的晨雾中,乡亲们推着2辆独轮土车走在乡村的小路上。车上放着竹篓,杨开慧抱着孩子坐在前一辆车的竹篓中,孙嫂坐在后一辆车上。这2辆独轮土车前后,有40多个手拿武器的敌人负责监押。
杨开慧和孙嫂被关进长沙警备司令部的监狱,当天便过堂接受审讯。国民党扬言,抓不到毛泽东,那就先抓住他的老婆孩子。然而,无论怎么问,杨开慧的回答只有3个字:“不知道”。于是,皮鞭、竹鞭一齐向杨开慧身上疯狂地抽打。但得到的回答还是3个字:“不知道”。
后来,敌人换了一种刑具,用一根碗口般粗的木杠压在她腿部,由几个男人在木杠两头用力往下踩。杨开慧昏过去了,敌人朝她身上泼冷水。
看见敌人如此凶残,孙嫂在一旁痛苦地喊着:“要打打我,她身子弱,不经打!”敌人说:“你经打是吧,那就打你。”接着,皮鞭、竹鞭雨点一般落下,抽打得孙嫂满身是血。打累了,一样踩杠子。
孙嫂受刑的时候,杨开慧在一旁喊:“不要打她,她只是我家的保姆。我和毛泽东做的事与她没有关系。”
敌人对孙嫂说:“对呀,你只不过是个保姆,何必跟着受罪?只要你说出哪些人经常到他们家,他们叫什么名字,长什么相貌,毛泽东写来的信是在什么地方取,你说了我们就放你。
孙嫂本来想哭,但看见杨开慧那么坚强,也学杨开慧的样子,无论问什么,只是3个字:“不知道”。
回到监狱,孙嫂再也忍不住伤口的剧痛,伤心地哭起来。杨开慧说:“孙嫂,真对不住,让你为我受这么大的苦,想哭你就哭吧。”孙嫂擦去眼泪说:“不要这样说,我为你受苦,那你在为谁受苦呢?”
天天提审,天天受刑,杨开慧和孙嫂被敌人折磨得死去活来,但是,她们始终没有屈服。敌人从她们口中得不到丝毫有关毛泽东的实情,就逼杨开慧和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但杨开慧坚定不移地回答:“要打就打,要杀就杀。要我和毛泽东脱离关系,除非海枯石烂!”
杨开慧对前来探监的同志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死不足惜,但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后来,在拆除杨开慧在长沙板仓的旧居时,发现了她藏在夹墙中的诗文,发黄的纸页上呈现着她那隽秀的字迹,字字句句倾诉着对毛泽东的挚诚情爱,倾诉着她对3个孩子的拳拳眷恋:“我好像已经看到了死神——唉!它那冷酷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不惧怕,而且可以说是我喜欢的事,只有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啊,真是舍不得他们……”字字珠玑,情真意切,无数后人感动得泪如雨下。
1930年11月14日,荷枪实弹的军警到牢房提押杨开慧,杨开慧和孙嫂都意识到要发生什么事了。孙嫂用身体堵住牢门,大声地喊着:“不要带走她,要杀就杀我,让她回去带孩子!”
8岁的岸英看见妈妈要被带走,哭着扑上去。那些军警居然朝着孩子一阵拳打脚踢。
19年后,已经成为革命战士的毛岸英在给外婆的信中写道:“我当时人还小,见母亲被押赴刑场时,就不顾一切狂奔过去,想扑到妈妈的怀里,可恨被几个守卫的狗强盗抓住,我不依,拼命挣扎,他们就打我,把我打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就再也见不到妈妈了……”
杨开慧被枪杀在长沙识字岭时,年仅29岁。
杨开慧牺牲后,孙嫂和毛岸英继续被关押在监狱里。1个月后,经过党组织和亲友的多方营救,全身是伤的保姆孙嫂和岸英终于被释放出狱。
回到家,孙嫂和杨开慧的母亲杨老太太抱头大哭。家还在,人已亡,物是人非。失去母亲的3个孩子今后的日子怎么过?虽然陈玉英从狱中放出来了,但成了敌人监视迫害的对象。无奈之下,她只好离开板仓,回到老家。
孩子们被送到上海,寄养在地下党办的大同幼稚园。后来由于叛徒出卖,大同幼稚园被解散。于是孩子们流落街头,捡破烂、做报童、推黄包车,吃尽了人间的苦,受尽了天下的屈辱。
在宁乡,老家的人问孙嫂:“这4年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孙嫂摇摇头,什么也不说。她不想说,一说心里就痛。然而,她心里却时时想着杨开慧在监狱中对她说过的话:“革命一定会成功,这一天不会很久。”
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孙嫂听说毛泽东的队伍打回来了,立即赶到长沙。她对解放军一位军官说:“我是毛主席和杨开慧的保姆,我要见毛主席,我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向他报告。”
毛泽东和孙嫂见面,那是在1957年的6月。
长沙板仓一别,已经30年了,故人相见,毛泽东感慨万端。说起往事,愈发激起了他对亡妻杨开慧的绵绵怀念。毛泽东对孙嫂说:“你和开慧同甘共苦,我今天看到你就像看到了开慧一样。你以后就是我的家人了。”
解放后,孙嫂一家住进了长沙城,过着幸福安稳的生活。
1982年,孙嫂病逝。临终前,她对女儿孙燕说:“我要走了,去看开慧和毛泽东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汇编)